APP下载

用青春铸造“生物盾牌”

2020-11-16牙谷牙狗

读者 2020年23期
关键词:陈薇博拉疫苗

牙谷牙狗

陈薇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哭了。那时,她刚刚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与她一起领奖的还有钟南山、张定宇等人。他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那天的采访是从陈薇的头发说起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她还满头乌黑,短短半年,头发白了很多。陈薇的母亲也在电视上看到了女儿的变化:“她变老了,都有白头发了。以前在抗击‘非典和埃博拉病毒的时候,头发都还是黑的,没一根白的,这次她是真操心了。”说完,老人家又颇为骄傲地说,“没事的,为人民服务嘛。”

目前,全球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冠肺炎疫苗有8种,中国占了其中4种。2020年9月,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国企业展出了3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

采访过程中,陈薇数次流泪,她说:“新冠疫苗专利是我们的,原创是我们的,所以我们在任何场合,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既然把你放到这个位置,也带出这个团队,你这面旗帜不能倒,你这种精神不能退!”

1990年,陈薇24岁,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姑娘,在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彼时热爱文艺的她,并未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穿上军装。

学业繁重而枯燥,陈薇喜欢用跳舞调剂生活。清华大学女生相对较少,她便联合周围其他大学的女生一起举办舞会,还成为学校咖啡馆首批兼职服务员。那时的她前卫而时尚。

少女的心思细腻而缜密,陳薇爱上了文学,经常在学校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还担任了两年《清华研究生通讯》的副主编。那时她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

如花似玉的年纪里,陈薇谈起恋爱。尽管对方比她大12岁,当时是一家酒厂的工作人员,但年龄和身份的差距没能阻挠这份爱情,相反,他们的相遇颇为浪漫。

1989年,23岁的陈薇坐火车前往泰山旅游。因为没有买到坐票,在颠簸的火车上她一个踉跄,差点儿摔倒。扶住她的,便是当时35岁的麻一铭。

麻一铭将座位让给陈薇,二人一路攀谈,互生好感。临别时,麻一铭鼓起勇气向陈薇要了电话。一周后,麻一铭出现在清华大学校园,从此,二人一直出现在彼此的生命中。

时间回到1990年,爱好广泛的陈薇看似与科研工作毫不沾边,她也从未想过从事科研工作。

那时,她已经和深圳一家著名的生物医学公司顺利签约。如果照此发展下去,这个天性浪漫的女孩,可能会在深圳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一切都因一场意外而改变。

1990年12月,陈薇被导师安排去军事医学科学院取实验所需的抗体。走进军事医学科学院,陈薇被眼前的一切吸引了:高精尖的科研设备、前沿的科研课题,让陈薇产生了投身其中的强烈愿望。

回去之后,她多方打探,听说军事医学科学院是当年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命令,从全国抽调最优秀的科学家迅速成立的,担负着国家防御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特殊研制使命。年轻的陈薇,一时热血沸腾。

大学时代的陈薇

陈薇

1991年4月,她放弃高薪,被特招入伍,加入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那个曾经在清华园里跳舞的女生,开始了与病毒“共舞”的日子。

两年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她遇到了自己的师弟。几番攀谈,她得知,对方的收入竟是她的百倍以上。与收入上的挫败相比,更让她觉得寂寞的,是科研工作的枯燥。

成天面对冷冰冰的实验器材,不断地整理枯燥的实验数据,大好的青春年华里,她埋头在实验室,为实验结果发愁。

更让她苦恼的是,这样的辛酸并没有快速换来显著的成绩。几年的时间里,她的工作仍旧没有太大的建树。而稍有不慎,自己长时间积累的实验数据,还会顷刻化为乌有。

有一次,大年三十晚上,她离开实验室,回家看望公婆,回来时,却发现实验室一地液体,陈薇当场傻了眼。一个人站在实验室里,看着满屋狼藉,几个月的努力就这样白费了。她哭了,“脑袋里全是李清照的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

陈薇也想过放弃,但脑海里总是浮现出炭疽、鼠疫、天花这些烈性微生物。“一想到这些可能被用于战争或者恐怖袭击,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我对铸造‘生物盾牌,就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怀着这种信念,她坚守至今。她的同事介绍,从毕业到现在,她很少在晚上12点之前下班回家。

12年冷板凳坐穿,陈薇拿到了生物学、医学双博士学位,被研究所破格提拔为研究员。

家人以为她终于可以过上相对安逸的生活,但殊不知,命运对她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2003年,“非典”暴发,数万人确诊,无数医务人员感染,全国上下人心惶惶。

危急关头,陈薇接到命令,对“非典”致病原因及相关疫苗研发展开研究。她带领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历经无数个日与夜,在国内率先分离出SARS病毒,确定这就是“非典”元凶。

随后,陈薇证实了“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对“非典”有抑制作用。2003年4月28日,“重组人干扰素ω”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获准进入临床试验。

为了满足医务人员的需要,陈薇组织全室人员加班加点生产,连续奋战20多个昼夜,并亲自将2000多支“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送到当时的小汤山医院。

数据统计显示,彼时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的1.4万余名医务工作者,无一感染“非典”。

当干扰素被运送到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手中时,陈薇已经100多天没回家了,即便她的家距离实验室只有几公里。

陈薇的儿子亲吻着屏幕中的妈妈

丈夫和儿子在家中焦急等待。一天上午,有记者提前告诉麻一铭,说晚上的《东方时空》可能会有陈薇的镜头。

丈夫带着儿子早早便守候在电视机前。当陈薇的镜头出现时,儿子抢先扑上去,亲吻着屏幕中的妈妈。

麻一铭常常透过窗户,看着不远处陈薇的办公室。深夜,陈薇下班,麻一铭一定会出现在研究院门口,二人一起牵着手回家。

“非典”之后,有人问陈薇:“每天和‘非典病毒面对面,你怕不怕?”陈薇则坦然地说:“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是你应该做的。”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她率先前往灾区,参与灾后瘟疫的防治。从灾区回家不久,她又马不停蹄地加入“军队奥运安保指挥小组专家组”,成功处置了数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

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暴发,并迅速传播到欧洲和美洲,致死率达到惊人的50%~90%。

即便非洲与中国远隔万里,但陈薇还是敏锐地觉察到:“埃博拉距离我们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她提出,要把病毒挡在国门之外。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断变异的埃博拉病毒,铸造中国的“生物盾牌”,陈薇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到非洲去。

2014年9月,陈薇研制成功第一支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

2015年9月,在非洲塞拉利昂,陈薇进行了Ⅱ期临床试验,开创了中国疫苗在境外临床试验的先河。

无数次攻坚克难之后,疫苗最终研制成功,为疫区人民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也保护了当地的中国维和部队战士。

2017年10月19日,该疫苗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新药证书和药品批准文号,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埃博拉疫苗。

2016年,因在抗击埃博拉中的突出贡献,陈薇荣获“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与她同时入选的,还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

获得这一荣誉的陈薇没有骄傲,她提及最多的,是孩子。在非洲,陈薇曾到访一家孤儿院,那里有48个孩子,全部因埃博拉失去了家人。陈薇说:“我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再也不要因为‘非典、埃博拉等烈性病毒,让更多的孩子失去童年的色彩。”一声祝愿背后,是她近30年与病毒战斗的无数个日日夜夜。

2017年,电影《战狼Ⅱ》上映。剧中,吴京饰演的中国退伍军人冷锋,在非洲上演了一场生死救援。当年,很多人都被这一幕感动:陈博士为保住拉曼拉病毒的“活体疫苗”,临危向冷锋托付女儿……其实,很少有人知道,电影中那个援助非洲从事病毒研究的陈博士,原型就是陈薇。那时,她被誉为“埃博拉终结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将所有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伴随着确诊人数的增多,武汉封城,工厂停工,人们被隔离在家。但陈薇没有休息,1月26日大年初二,陈薇带领军队专家组乘专机奔赴武汉前线紧急驰援。

仅用4个昼夜,他们就在武汉建成一座用帐篷搭建的移动检测实验室。陈薇迅速参与到检测试剂盒的研发中,其中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大大缩短了确诊时间。

在最初確诊等于救命的情况下,陈薇的科研成果挽救了不知多少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

为感谢陈薇,非洲人民将她高高抛起

1月28日,疫情逐渐严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要在12周的时间内,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成功。

当记者问到陈薇时,她自信地说道:“我相信,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速度,绝不亚于美国的!”

3月16日20时18分,陈薇团队所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终于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从研发,到志愿者接种,再到取得重大进展,陈薇团队仅仅用了68天。

这次疫苗研发取得重大进展,不仅代表了中国科技实力的进步,也彰显了科学家无私奉献的精神——一旦疫苗真正应用,将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会给各国人民带去希望。

熟悉陈薇的人都知道,“快”是她最大的特点——走路快,说话快,工作节奏也快。很多同事评价:“她的思维非常敏锐,我们总跟不上她的节奏。”

甚至1998年怀孕生子后,陈薇仅仅休息了一个月,就重新回到实验室,投入工作。

“快”是陈薇多年养成的工作习惯。她自己解释,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希望自己再快一点,从死神手里拯救更多生命。

而这种“快”的背后,是陈薇多年的“慢”。毕业进入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时,她默默工作很多年,工资不如其他同学高,机会也不如其他同学多。但她仍旧坚守住了自己的内心,拯救了无数生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聪明人,有太多才华横溢的人,但也有太多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他们认为聪明能够代替勤奋,殊不知,这个世界上的捷径只有一条,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成功前,在田间地头从事科研工作将近20年;钟南山在“非典”、新冠肺炎疫情中力挽狂澜,也与他多年的积累密不可分。

无数事实证明,那些耐得住寂寞、奋力向前的人,才是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真正的支柱。

(星 驰摘自微信公众号“最人物”)

猜你喜欢

陈薇博拉疫苗
探讨配偶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行为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抢购疫苗暴露全球不平等
陈薇:与病毒为“伍”的女院士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防患于未然的疫苗
脑瘫私生子引发婚姻风暴
以结婚为幌的诈骗案
直面“埃博拉”之惧
埃博拉魔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