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忠恕”之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20-11-16黄巧霖

山东青年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黄巧霖

摘 要:“忠恕”之道是《论语》中的一个伦理概念,其是儒家学说体系中重要的道德伦理思想范畴。在把“仁”视为核心思想的儒家学说价值体系中,“忠恕”之道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地位。尽管孔子之道距今已经有至少上千年的历史了,并且部分伦理概念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是“忠恕”之道这一理念在当下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领域仍然具有较为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特别是目前国家正在加大关于如何提升高校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教育的重视背景下,“忠恕”之道所主张的“尽心为人”、“推己及人”等核心思想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内容、原则等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忠恕之道;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

在我国的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忠恕”之道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更是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长远积极作用。明确“忠恕”思想的内在伦理内涵与基本内容,继而结合当前高校青年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现状,深入探究出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完善的借鉴意义,通过辩证地传承,将能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忠恕”的思想内涵

据史料记载,孔子曾在与弟子的交谈过程中给出了关于“忠恕”之道的大体思想内涵,并将“仁”学的思想与其综合在一起,即认为“忠恕”之道是实现“仁”的主要路径和重要方法。具体来看:在《论语·雍也》篇中提到:“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论语·卫灵公》篇中提到:“己不所欲,勿施于人。”在《论语·里仁》篇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基于此,宋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在《论语集注》和《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中对“忠恕”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为“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何谓“忠”?“忠”是一种积极的道德,具体指的就是“自己”的待人之诚心。何谓“恕”?在于推己及人,是全“他人”的过程。①在《礼记·大学》中“忠恕”之道则有了更进一个层次的发展:“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恶於下,毋以事上;所恶於前,毋以先后;所恶於后,毋以从前;所恶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恶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谓絜矩之道。”里面所提及的“絜矩之道”的含义就是指以推己及人为原则,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其实质就是对“忠恕”之道的一种理念延续与提升,提高了“忠恕”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用以指导人际互动交往与关系问题处理的一般价值性。综合言之,孔子的“忠恕”之道的基本思想内涵就是要求个人应学会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

二、“忠恕”之道的基本内容

推己及人是“忠恕”之道的核心思想,其涉及的是人际关系协调内容,主要强调几大基本内容:

一是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我们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地期待所有事情,所有人都能够符合自己的心意,但实际上,现实往往不能永远尽人如意,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认为的矛盾存在普遍性一般,在与其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矛盾,因此,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地球并非围绕我们个人而转,在与他人共处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将心比心,站在彼此的位置考虑问题,才能为矛盾的化解以及事情的发展提供可能。

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会有自己独特的思维、独有的观点、偏好的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我们要尊重每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人的想法。因此,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警惕自己是不是有存在推诿个人厌恶情绪之嫌,强迫把自己不乐意的事情推加给别人去做。

三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忠恕”思想更深层次的要求。其强调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个人实力,还要在此基础上去帮助别人提高他们的能力。更具体的说,我们应在生活中自愿帮助他人,不仅是从他人的角度考虑,还要尽可能地将自己代入到对方的处境中来思考是否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的帮助是否有利于他人自身的发展。正如俗话所说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做到互帮互助,这将助力实现我们个人与他人的长远发展。②

三、“忠恕”之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参考价值

在科学地认识“忠恕”之道的基本思想内涵以及基本内容之后,我们可以基于此就其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当代借鉴价值展开探讨,从而更好地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

“忠恕”之道着重突出的是个人人际关系协调的重要性,这一论理论重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个人价值意义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忠恕”之道有助力提高个人责任意识。“忠恕”之道要求人们要学会将心比心,做到关爱自己的同时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履行这些要求有利于培养个人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达成大家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忠恕”之道有助于改善个人思想主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重社会压力接踵而至,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的不良思想在社会横行,将对高校青年学生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忠恕”之道的要求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得只考虑个人的得失,应考虑别人的感受,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这将对正处于有活力、有朝气、有学习能力的高校青年学生产生激发作用,激活其内在积极的理想精神,使不同个体间能够彼此信任、彼此扶持、彼此和谐地共处,促进每个学生走上具有积极向上、乐观友善、保持正义等的人生道路;“忠恕”之道有助于完善个人品德修养。处于高校就读的学生的年龄阶段正承担着来自感情、学业、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加之不良主义思想的横行以及部分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刻意对道德问题进行错误引导,青年学生很容易将个人的道德修养扭曲化。“忠恕”之道要求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避免将自己不乐意做的事强加给别人。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高校学生会自觉培养正确的道德思想和道德情感,这将有利于其提升个人人格修养,形成健康人格。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

“忠恕”之道强调人与社会、自然、个人之间的关系协调,在三者关系实现和谐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凝聚价值功能将发挥巨大作用,对社会的经济、文化等发展有利影响。

“忠恕” 之道的核心思想要求个人要为他人着想,在考虑自己的利益同时兼顾他人的利益,这样的思想行为有利于个人与他人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是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忠恕”之道的的核心思想在市场经济方面也起到了积极影响作用。个体能够在市场经济中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对是否因利益失信问题有所顾虑,最终选择正确的无害自我和他人的经营行为,牢固了市场道德准则,增强了商业道德意识。同样,在当前社会的文化发展方面,“忠恕”之道也起到了正面影响。“忠恕”之道所主张的思想文化与当今社会的思想文化习惯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凸显了我国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根基与灵魂,为我国文化长久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条件。③

约言之,“忠恕”之道能够有效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功能,侧面实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打牢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理念基础与规范。

四、“忠恕”之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

通过上述的解读探析可知,“忠恕”之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具有价值意义的。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重视并灵活运用“忠恕”之道的核心思想精神创新完善相关教育方式原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际关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一向给人一种是“假大空”的理论概念强制灌输教育的刻板印象。实则不然,要改变人们的刻板印象,应从教育方式內容上着手。近年来,高校侵害杀人、投毒杀人、被迫自杀等事件高发,凸显大学生人际关系矛盾成为主要问题,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理应受到重视与完善。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重视将现实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惑所需与“忠恕”之道的人际关系协调思想结合,因材施教,通过渗透式的教育方式,充分调动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并在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强调人际和谐关系培养,切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学生的内心,解决学生的困惑,系统地进行教育解说。此外,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人士、党团或党政的负责人、高校的辅导员等要积极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建立系统的与人际关系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实际的联系中亲身践行人际关系培养要求,从最实际的层面促进高校涵盖人际关系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真正提高高校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将“忠恕”的本质思想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忠恕”之道的的基本内容之一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本质思想是“以人治人”,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大主体组成要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关于人的工作,更具体地说,是做关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工作,两者具有相通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将“忠恕”之道的“以人治人”本质思想作为原则,坚持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他者应在自身实力稳定的条件下帮助他人实现实力的提升。如此以人为本、以人治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求教育者做到与教育对象在平等和谐的关系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进步,为达到这一要求,教育者应学会换位思考,用感性的方式与教育对象沟通,坚持“忠恕”之道的本质思想原则,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④尊重人即尊重教育对象的正当需求、爱好兴趣、个人尊严等,教育者充分的尊重是师生间对话和沟通的前提。理解人即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内在心理需求,包括学习、成长、交友等需求,教育对象内在心理需求的满足是接受外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遵循“忠恕”原则,才能促使教育对象通过各种途径去接受和践行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潜移默化和情感共鸣中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提高道德修养,提升思想境界,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

总而言之,孔子的“忠恕”之道虽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但却不曾失去其价值与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辩证灵活地运用与发展“忠恕”之道,坚持相关原则,将其核心的思想内涵与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进行内容的融合与创新,只有这样,“忠恕”之道才能最大效度地发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价值。

[注释]

①李诗和、徐玖平.“忠恕之道”合理性的多维阐释及其现实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04):86-90.

②金莲.“忠恕”思想在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中的实践与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3):112-113.

③林香.“忠恕”之道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启示[J].法制与社会,2020(20):186-187.

④唐慧敏.“忠恕之道”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亚太教育,2015(12):185.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