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天水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实证探析

2020-11-16安乐

农业与技术 2020年20期
关键词:实证脱贫攻坚乡村旅游

安乐

摘 要:近年来,天水花庙村立足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产业到户到人的精准扶持机制,大力扶持发展育苗、蔬菜、畜牧、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得到提升,贫困户经营性收入稳定增加。但还存在贫困农民参与能力有限,帮扶管理措施缺乏,已脱贫人员又返贫等问题。探索花庙村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天水乡村经济,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脱贫攻坚;实证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1030051

花庙村地处小陇山林区,两当至党川战备公路贯穿而过,距离麦积城区62km,海拔高度1060~2550m,森林覆盖率95%,气候温暖湿润。2020年初被评选为“国家森林乡村”,2020年3月,通过省级第三方评估组验收,被评定为“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花庙村共6个村民小组,177户66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324人。

1 乡村旅游助推花庙村脱贫攻坚实证

近年来,党川镇立足于花庙村实际,发挥花庙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优势,按照打造乡村旅游战略的思路,抢抓美丽乡村建设机遇,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花庙村人居环境、自然生态、产业发展显著提升,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实现脱贫致富。

1.1 夯实基础设施引发展

2016—2017年,花庙村围绕华佗寺和阳山组沿线河道,分年度依次进行市、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总投资1000余万元配套修建文化凉亭、文化墙、立景观石、仿古式桥护栏、乡村舞台、花坛、水磨坊草坪停车场、旅游观光亲水平台、景观河堤、凉亭、廊架;新建集村“两委”办公、电商服务、文娱活动、村史展示为一体的阵地等公共设施,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使花庙村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完善。

1.2 投资旅游产业谋发展

为盘活美丽乡村自身资源,解决基础设施闲置和保洁维护难的问题,增加村集体收益,促进贫困户稳定就业,花庙村党支部、村委会协调启动特色民宿项目打造,主要以分布在花庙村阳山、花庙两组农村老房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为主,建设综合民俗活动、农业体验、休闲娱乐等内容的农家乐休闲服务场所。2018—2019年天津市西青区帮扶资金150万元,提升改造农家乐9户,打造特色民宿22户。

1.3 引进开发公司促发展

依托花庙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农村“三变”改革,依托花庙村优美的生态及水资源优势,按照“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乡村旅游”改革模式,在2018年注册成立天水市麦积区山情水韵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在引入天水东兴惠民发展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对花庙村进行乡村旅游的打造。2018—2019年在原有4家农家乐的基础上,提升现存4家农家乐的基础设施,吸收天津对口帮扶资金120万元对4户农家乐及有能力发展旅游业的20户农户进行民宿改造,预计2020年底年花庙村乡村旅游全年接待人数将达到3万人。

2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经过对花庙村乡村旅游现状进行调研,存在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人数不多,积极性不高,大多数村民文化程度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高质量服务有畏难情绪;来花庙村旅游的人数还没有达到一定规模,旅游活动形式较单一,游客参与程度低,当地旅游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帮扶管理措施缺乏,已脱贫人员又返贫等问题。

2.1 高标准规划,开发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

对花庙村旅游资源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动员全体村民全员参与,发展以养生欢乐谷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业。花庙养生欢乐谷规划以花庙河谷为主线,以养生和欢乐为主题,挖掘历史文化积淀,依托自然村落布局,切入参与式和体验式旅游形式。尽量保持原始风貌,沿线空白点以各类花木填充,河道、山崖配以石刻石雕,点缀古木怪石,使人流连忘返。东西两山按点线扩散布局,以野菜野果采摘,穿越探险、登山攀岩、森林康养、森林野营为主要内容。组织、引导、培训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实现游客吃自种自养、住民宿民居、购木石特产、赏民俗文化、娱特色活动、乐山水田园、享森林康养。使花庙养生欢乐谷未来3~5a成为天水知名的旅游景区,为党川镇全域旅游开发乃至全市旅游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2 加大专业人才培训

花苗村旅游从业人员分为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2类。针对不同的岗位或不同的服务项目,分层次、分批次制定培训计划。对于经营管理人员、旅游扶贫乡镇、村负责人等重点培训产品的规划设计与开发、新媒体营销、运营管理、风险预防等方面,对于基层服务人员主抓乡村民宿酒店餐饮客房服务、乡村农家乐烹饪技能、餐桌摆台、接待礼仪等内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视频教学等多种方法,调动转岗村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继而提高培训的有效性,迅速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乡村旅游服务团队。

2.3 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创造乡村旅游品牌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打造“互联网+旅游+扶贫”结合的模式。成立花苗村旅游营销合作组织,利用互联网平台,将贫困户信息与社会的帮扶资源导入系统,并利用营销平台构建乡村旅游营销网络体系,建设乡村旅游产品在线预订系统,拓宽乡村旅游产品的销售渠道,创造乡村旅游品牌,帮助贫困人口走上内生性脱贫道路。

2.4 创新乡村旅游扶贫管理措施

健全和规范乡村旅游扶贫管理体制,明确旅游扶贫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利,使各部门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各司其职,确保旅游扶贫相关部门帮扶责任清晰。建立旅游扶贫目标对象的动态进入和退出机制,实施旅游扶贫对象信息的动态管理。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健全旅游扶贫项目管理制度与管理机构,从管理主体、管理程序、责任主体等方面,对旅游扶贫项目进行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 许欢科,腾俊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边境地区旅游扶贫研究——以大新县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8(12):112-116.

[2]庄伟光,曾开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精准扶贫共享发展研究——以粤东西北地区为例[J].广东经济,2018(07):52-59.

[3]陈秋华,纪金熊.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J].福建论坛,2016(05):196-200.

[4]彭婷.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提升探究[J].旅游纵览,2017(01):206,208.

[5]熊林海,徐艷梅.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探索[J].旅游纵览,2016(06):153,155.

[6]王文艳,余茂辉.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的途径探索[J].当代农村财经,2016(11):36-38.

[7]杨海平.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7(02):177-178.

[8]邹威.关于进一步扎实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5):161.

[9]刘朝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运行机制、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智库时代,2018(07):13,15.

[10]高晶晶.精准扶贫视域下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安徽林业科技,2017(10):36-38,42.

[11]张超,尹文发,范学林.江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问题分析——以婺源县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1):172-173.

(责任编辑 李媛媛)

猜你喜欢

实证脱贫攻坚乡村旅游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