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优质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2020-11-14孟志伟郭沐霖耿艳秋李开忠严光彬陈殿元

北方水稻 2020年5期
关键词:食味粳稻稻米

赫 兵,李 超,孟志伟,杨 岚,郭沐霖,耿艳秋,王 帅,李开忠,党 姝,严光彬,陈殿元*

(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农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2 吉林农业大学,长春 130118;3 通化市农科院 水稻所,吉林 梅河口 134007)

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消费者对于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在逐年提高[1-4]。 安全、绿色、优质的农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的需求[5]。 农作物生产正在由重“量”向重“质”转变。这种转变在诸多粮食作物中最为凸显的就是商品化程度较高的水稻。众所周知,中国水稻在增加产量保证供给方面取得了突出业绩, 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对水稻品质的研究,特别是水稻食味研究的相关成果甚少。 而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 民 群 众 对 稻 米 品 质 的 要 求 也 越 来 越 高[6-9]。针对市场的日渐增高的优质稻米需求, 未来吉林省水稻产业该如何发展这一问题, 本文试从中国和吉林省水稻产业现状入手, 来探讨一下吉林省优质水稻发展的方向和方法。

1 中国水稻产业现状

首先来看一下我国水稻总产量的变化, 图1是2007 年至2017 年10 年间我国水稻总产量变化图。 从建国之后我国的水稻栽培生产水平一直在不断提高,水稻总产量也一直在稳步增加。特别是近10 年来,水稻产量的提升十分显著。2011 年我国水稻产量已经达到2.03 亿t,首次突破2 亿t大关。而从2015 年开始我国水稻产量连续3 年保持在2.1 亿t 以上,截至到2017 年,我国水稻产量已经达到了2.13 亿t。

图2 是我国水稻进出口数量变化图。 我国的水稻出口数量从1961 年开始一直处于波动状态,而在1998 年达到最高峰的379 万t 之后迅速下降, 截至到2016 年我国水稻出口数量已经跌至56 万t。 而这些出口稻米也基本以优质粳米为主。反观我国的水稻进口数量,在进入到21 世纪之后一直在逐渐上升。 特别是从2010 年之后,水稻进口数量增加幅度加大,截至到2016 年我国进口水稻数量已经达到了401 万t,相比我国水稻出口数量上浮了345 万t,至此基本可以认为我国是稻米净进口国。 而且从表1 (2016 年我国稻米进口情况)中可以得出,我国进口稻米数量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越南、泰国和巴基斯坦。 由此可见,我国进口稻米主要都是低质籼米。

表1 2016 年我国稻米进口情况

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可选择主食种类增多,导致大米消费量小幅下降[10]。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 年中国稻米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统计数据,2008 年以来我国稻谷国内消费量在1.8 亿~1.9 亿t 之间上下波动。 同时,也是从2008 年我国连续7 年全面提高水稻最低收购价。 这一政策的价格托底效应导致市场调节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稻谷种植面积连年增长,使得供大于求的局面呈现扩大态势。2014~2017 年,供需失衡矛盾尤为突出, 稻米年均产量比消费量多出2 000 万t 左右。 但是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品稻米、优质稻米的需求也在提升。 特别是近年来,优质稻米和普通稻米的价差显著扩大。根据中国谷物网的调查, 在普通稻米价格普遍下跌的大情况下,优质粳稻价格却逆势上扬,相比普通种植水稻每百斤上涨幅度达到10%左右。 而广大企业也嗅到了商机, 特别是南方水稻种植区对优质粳稻的投资尝试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粮食市场出现两种怪象: 一是国产粮满仓, 进口粮数量创新高;二是普通稻谷难卖,优质稻谷相对紧缺。 为了解决目前粮食市场上的这些问题, 就必须针对农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六项重点就是:补短板、促融合、降成本、去库存、提品质、调结构。针对于这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迫切要求, 国家及时进行了相关产业调整及布局。2017 年农发1 号文件《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进绿色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其中突出强调“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和“推动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了“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从产业发展战略层面上明确了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 通过建立健全质量兴农评价体系、 政策体系、 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来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从而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为优质农作物种植提供了政策基础和理论环境, 明确了发展优质农作物的必要性。而具体对于水稻产业来说,发展优质粳稻就可以补齐稻米产品短板,促进一、三产业融合,降低肥料等农资成本,去除低质稻米库存,提升粳稻产品品质,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是符合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最直接、 最切中要害的一项重中之重的措施(图3)。

针对于优质粳稻, 全国各地也陆续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特别是东北和江淮两大粳稻产区都已经成立了相关研究机构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目前,国内的诸如天津、江苏、黑龙江等地对于优良食味稻米的相关研究已经先于其他主要粳稻栽培区开展了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而同样把稻米作为主食的国家之一, 我们的近邻日本更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就开始了对稻米食味的相关研究, 建立起了一套标准的优质食味稻米的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体系, 培育了大量优质食味的稻米品种,实现了一县一品种,不同县不同管理的稻作方式。而且从肥料施用、水管理等方面在可以节省成本且不减产的同时达到了提升食味品质的效果。 最近美国、泰国、马来西亚的相关农业研究机构也开始关注稻米的食味品质。 可以预见, 未来东南亚等主要稻米栽种区也会陆续开始优质食味稻米的研究, 并会对我国优质食味稻米市场造成一定冲击。由此可见,中国在保证大米稳产增产的前提下, 进行优良品质的水稻育种和栽培,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质稻米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

2 吉林省水稻产业现状

图4 是吉林省水稻产量和播种面积变化图。如图所示,吉林省水稻产量和播种面积从1978 年开始整体上一直在稳定增加, 截至到2017 年,吉林省水稻产量已经到达684 万t, 播种面积达到82.1 万hm2。 但是将吉林省水稻栽培情况放置于全国来看的话,如表2 各省水稻栽培数据所示,吉林省水稻播种面积排在全国第12 名,产量排在全国第10 名。可以说无论是播种面积还是总产量相比南方水稻种植区以及黑龙江省都没有优势。 同时,与同属于东北粳稻区的黑龙江省相比,黑龙江省水稻面积的70%以上由规模超过50 hm2的家庭或农场种植,机械化程度高,农业补贴到位,种植成本约为吉林省的75%左右。 而加工销售方面,吉林省稻米没有大型企业,没有全国范围内知名品牌,加工能力大,产量少,闲置产能高。

表2 各省水稻栽培数据

历史上著名优质粳米产地多集中在北纬40~45°左右,而吉林省正处在这个纬度带之中,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主要的优质粳稻生产基地, 相比同属于东北粳稻种植区的黑龙江和辽宁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环境方面的条件优势。 黑龙江省有效积温少, 为保证产量只适合种植一些早熟和中早熟的粳稻品种,不适合种植中晚熟、晚熟的优质米品种。而且黑龙江省稻田土壤大部分为草炭土,由于低温在生育前期氮肥效率低, 但是在进入到出穗期后,温度升高,植株吸氮量加大,影响稻米品质。而辽宁省虽然积温高于我省,但其水稻种植面积仅为48.8 万hm2,且人口众多,为了实现稻米自给自足, 栽种的水稻品种多是籼粳杂交的高产品种。且其营口等主产区多为滨海盐碱性土壤,同草炭土类似,出穗期后吸氮量大,导致蛋白质高,米质降低。 而吉林省的中东部稻区和前郭灌区为白浆土或河淤土, 水稻全程吸氮平稳, 配合施肥调节,可以控制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同时吉林省水稻出穗多数在8 月5 日左右, 出穗后的平均温度一直维持在22~23 ℃左右[11]。 这个温度阶段虽然相比食味品质最适温度的25 ℃略低, 但在出穗后抑制了植株对氮素的吸收, 有效降低了稻米的蛋白质含量, 同时正好达到了产量形成的22 ℃标准, 也没有超过垩白米显著增多的最低温度界限24 ℃[12]。并且优质米品种储备丰富,科研能力强,稻农生产水平高, 可以说吉林省是东北粳稻区发展优质米的不二之选。 而吉林大米更是在国内外粮食市场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安全、营养、好吃”整体形象。 所以,结合以上吉林水稻栽培情况和吉林地区的区域特点,吉林大米想要有发展,想要发展的好,就必须走优质化、差异化、品牌化、标准化这条道路。 而在“十三五”期间,吉林省省委、省政府对吉林大米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已经提出了把吉林大米“品牌做响,品质做优,企业做强,效益做大”的总体目标[13]。

3 吉林省优质水稻产业展望

发展吉林省优质水稻,需要从育种开发,评价认定, 栽培研究, 产业推进这四个方面来同时进行。具体做法就是进行北方粳稻品种资源收集,特性评价,进而开展杂交育种工作;同时确定优质水稻品质、食味评价体系,培养相关评价鉴定人员;并从栽培管理,生产加工方面探究影响粳稻品质、食味的相关因素, 建立健全优质粳稻种植加工体系;最后推进优质水稻产业发展,创立吉林地区优质粳稻品牌。 这样才能在育成优质粳稻品种的同时推出与之对应的栽培生产体系, 助力吉林大米品牌的发展。

育种开发方面, 通过吉林省水稻育种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奋斗。 现在已经育成了很多优质粳稻品种。 表3 是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优质稻(粳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名单。在2018 年5 月广州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优质稻(粳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会上, 吉林省有通系933 和吉粳816 这2 个粳稻品种获得金奖,在2019 年4 月三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优质稻(粳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会上,吉林省有吉农大667、通系945、吉粳528、吉粳816、吉粳515 和通育269 这6 个品种取得了金奖。 其中吉粳816 蝉联2 次金奖, 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表3 全国优质稻(粳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

评价认定方面, 由北方稻作科学技术协会牵头主办的“水稻食味品评员培训会”分别于2016年10 月20 日和2018 年1 月18 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培训会从味觉识别的能力, 气味表达,不同类型或品种米饭差异的识别,味觉、颜色、适合性的排位,食味的判断,米饭的评分尺度训练等多个方面对参会学员进行了培训及测试。 通过这些培训与测试, 吉林省已经具备了一批高水平的水稻食味品评员, 具有了水稻食味品质评价认定的相关能力。

但是针对栽培研究方面,如大家所知,除了水稻的品种之外,还有产地、气候、栽培方法、收获、烘干、煮饭等诸多因素对水稻品质、食味的影响很大[14]。 但由于吉林省关于优质粳稻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吉林省不同区域的气候、土壤环境等条件差异很大, 致使目前围绕优质食味栽培影响因子的基础研究依然很少, 适宜吉林省不同区域的优质米栽培加工标准的构建更是无人问津。 即使是在2016 年颁布的吉林大米地方标准 (DB22 ∕T 1046-2016)中,也仅仅是参考日本稻米评价数据确定了品质各方面的标准。关于品种、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水分、收获期、贮藏时间等与食味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更不能针对吉林省不同气候、土壤的特点构建出吉林省不同区域大米品牌建设的标准,来指导稻农生产。 所以针对这种现状,应从根本出发,以数据说话,来探索出适合吉林粳稻种植区的一套优质粳稻种植管理、 生产加工检测相关标准来为广大优质粳稻种植户服务。因此,就必须针对吉林粳稻品种和气候、环境等的特点,选用吉林地区优质稳产的粳稻品种, 以优良品质为主线,分别从栽培管理、加工储藏、蒸煮烹饪这三方面研究影响粳稻品质、食味的相关因素,从而构建适合吉林地区的优质粳稻栽培管理、 生产加工规程与标准。

产业推进方面, 以日本现在市售的稻米价格为例:日本一般的秋田小町售价大概在460 日元/kg(折合人民币30 元/kg),而食味品质更加优良的越光品种则可销售到530 日元/kg(折合人民币35 元/kg),特定在日本新泻县鱼沼市栽培生产的越光大米又可上升到850 日元/kg(折合人民币55元/kg), 在此基础上, 明确了特定生产加工方式的, 也就是自然晾干的鱼沼产越光大米更可卖到920 日元/kg(折合人民币60 元/kg)。 由此可见,日本已经先于我国认识到,不仅只有品种可以决定品质,产地甚至栽培生产方式都可以极大地影响粳米品质,决定商品价格。 因此,可以预见,将来粳米品牌发展的方向就是由单一品种向品种+产地,再向品种+产地+栽培生产方式进行转变。

4 小结

综上所述, 优质水稻研究工作是将水稻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加工技术的革新和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综合到一起的一次技术革命, 是符合国际国内水稻产业发展趋势的重大变革[15]。 目前国内的优质水稻研究将要进入到百花齐放, 群雄并起的时代。 而在这个急流勇进, 大浪淘沙的变革时代,吉林省水稻产业该如何发展,成为了吉林省水稻产业从业人员面临的重大课题。 而吉林省水稻产业只有走优质化、 高效化的道路, 才能不落人后,继续保持吉林优质粳稻的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政、技、物及产、学、研多方协调配合。 分别从育种、评价、栽培、产业这四大方面同时入手,继续发挥吉林省优质粳稻品种资源优势, 补齐缺乏相应栽培加工管理理论的短板,才能确保“吉林大米”这一区域品牌在东北大米的地位,成为吉林农业的新名片, 更成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新亮点。

猜你喜欢

食味粳稻稻米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中国优质稻品种品质及食味感官评分值的特征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近10 年云南省育成的粳稻品种性状分析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基于3种方法的西南杂交籼稻稻米食味评价及品种优选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