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家卫文艺影片呈现伦理的多种方式

2020-11-14

电影文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旺角王家卫卡门

段 婕

(山西传媒学院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在当代香港影坛中,王家卫这个名字堪称文艺影片的典范标签,由他执导的众多杰作,往往都是出自于文艺风格,所以在中国香港乃至整个亚洲影坛中,都是独树一帜的。王氏虽然于1958年出生于上海,但很早便移居香港,接受着香港现代都市文化的浸染,对于这个大都市特有的文艺品位有着相当亲切的了解。而1980年,王家卫于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毕业后,更是促使他进入导演领域的直接契机。因为香港文艺生活的文化背景已经对王家卫产生了刻画都市文化的冲动,而平面设计与影视拍摄又属姊妹技术,这为王家卫刻画香港生活提供了技术手段。两者相结合,遂使王家卫在香港影坛中逐渐成为文艺电影的代言人,制作了一部部精良的文艺电影。对于这一点,学界已有不少学者有所察觉,并进行过较为深入的讨论。在王家卫的影片中,曾经刻画过若干相当经典的人物形象,也有非常多的经典情节,但其核心的人文元素则是伦理。王家卫特别重视伦理关系在影片中的呈现,更值得重视的是,他能够根据任务和情节需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现伦理关系。这一特点在目前的学术论著中还未获得深入详赡的研究,本文将以王家卫呈现伦理的多种方式为中心,结合其具体作品加以探讨。

一、以《旺角卡门》《春光乍泄》为代表的直接呈现

所谓直接呈现,指的是影视作品通过台词或者背景音乐等方式,直接将人物要传达的想法加以表达。这是文艺电影常常使用的方式。在王家卫导演的影片中,1988年的《旺角卡门》和1997年的《春光乍泄》对于伦理关系的呈现,就非常突出地采用了直接呈现的方式。

《旺角卡门》在王家卫的执导生涯中尤其具备着拓荒的意义,因为这是王家卫执导的首部影片,在登上银幕之后,收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认可。这部电影,对于伦理关系做了相当直接的表达。影片以刘德华饰演的阿华和张曼玉饰演的阿娥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看似是平淡无奇的剧本却隐藏着伦理关系的危机,因为阿华与阿娥是表兄妹的关系。王家卫在自己执导的第一部影片中,就涉及了如此挑战日常伦理关系的剧情,足见他对于这一题材的青睐。《旺角卡门》对于这对兄妹爱情的塑造,采取的是歌颂的态度。从阿华与阿娥首次在大屿山相会以来,兄妹之间便一直采用较为直接的传递情感的方式来互倾情愫。但这对来自表兄妹之间的爱情,在现代社会来看,不免令人杌陧不安,因为近亲恋爱结婚是有悖于伦理关系的行为。王家卫深知这种情感负载了乱伦的因素,但又的确想为这段异常纯粹的爱情提供一个生长的平台,所以《旺角卡门》的感人之处正体现在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奈中。最终,影片仍然是将这段感情抛向了悲情的结局:阿华因保护张学友饰演的乌蝇而身受重伤。这段为人诟病的不伦之恋,也因此而画上了沉重的句号。陈祎沛曾对《旺角卡门》的伦理悲剧进行了相当富有诗意的解读:“仿佛海水遇到冷空气瞬间凝固一般,将那试探性的纯净原封保存在电影间,被团团笼罩在阿娥藏下的第五个杯子中,笼罩在酒吧门口华仔乌蝇渐渐扭曲的面目里,笼罩在颠簸于大屿山中黄红相间的小巴车中,笼罩在那间小小的电话亭中。”应该说,这是非常精准的概括。

《春光乍泄》也同样沿袭了《旺角卡门》擅长的直接呈现,该影片“通过情绪的自我认知与外在表达,反映时代转折期挣扎个体的生存境遇”。与《旺角卡门》相比,《春光乍泄》在题材上彰显了王家卫对于伦理关系的进一步离经叛道,因为这是讲述男人爱情的影片。在1997年,能够反映出这样一个敏感话题,不得不佩服王家卫独到又深刻的选材眼光。这部影片,直接为王家卫带来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足见其实力之不俗。在《春光乍泄》的语境中,直接呈现仍然是伦理关系表达的主要方式。由梁朝伟饰演的黎耀辉与张国荣饰演的何宝荣系男性情侣,后来情感生出波折,一度将张震饰演的张宛卷入这段感情纠葛中,进而发展成三位男性之间的爱情。这种同性恋爱对于传统伦理的挑战,远远大于《旺角卡门》所塑造的表兄妹之间的爱情,所以在上映伊始,便引发了各界的密切关注,赞誉的声音有,诋毁的声音也有。但抛开剧情,考察这部影片呈现伦理关系的方式,则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一种直接明了,这种直接呈现的方式使得观众对于暧昧扭曲的剧情有了深入的理解,否则在这样一种稀见题材的影片中,观众是较难把握其主旨大意的。王家卫当然理解此类剧情带给观众理解上的难度,所以在对白的设置方面相当简洁。由此可见,王家卫很擅长结合剧情的发展来安排对伦理关系的呈现方式。

二、以《花样年华》《2046》为代表的间接呈现

间接呈现区别于直接呈现,其最大特点是导演和演员想要表达的内容,是通过细微的动作、微妙的肢体语言,或者富于暗示意味的台词来传达的。王家卫对于间接呈现伦理关系的方式,开始于21世纪以后,其代表作品便是2000年拍摄的《花样年华》和2004年拍摄的《2046》,这两部影片分别为王家卫加冕了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

《花样年华》根据小说家刘以鬯教授的小说《对倒》改编,讲述的是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与梁朝伟饰演的周慕云,在得知各自配偶出轨的情况下,渐生爱慕之心,但并没有最终走到一起的爱情悲剧。从整部影片直接呈现出来的面貌来看,观众很容易发现其中的旧上海气息。但如果从更加深入的伦理关系的角度来看,这讲述的无疑是婚外情,这是王家卫一如既往地挑战传统伦理精神的展现。但整部影片对于苏丽珍与周慕云情感的发展,并没有使用直接呈现的方式,而是用了非常间接的方式,留给观众以丰富的思考空间。例如苏丽珍与周慕云彼此爱慕的实情有没有发展出结果?这一问题在影片中并没有得到直接的呈现,但答案却是肯定的。因为影片最后,苏丽珍带着名为“庸生”的孩子出现了。这个名字是非常有深意的,因为它是影射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和梁羽生。众所周知,苏丽珍和周慕云因武侠小说而结缘,所以这一名字显然带有纪念他们结缘的情味。这一隐喻如此高妙,以至于不联系相关情节,便得不到正确的解释。这种含有意味的间接呈现,在《花样年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而一旦这一谜底揭晓,那么苏丽珍与周慕云在2046号房间发生的一切也便如烘云托月般呈现出来,就好像中国传统的写意画,初次看来仿佛朦胧难懂,细加回味,则意味深长。《花样年华》对这种伦理关系的展现,充分反映了王家卫高深的导演技巧,有学者认为:“(《花样年华》)男女主人公周慕云、苏丽珍情感往来中的暧昧与坦荡,以及全片整体指向的个体情感认同与集体怀旧置换等,究其实质,均凸显了王家卫刻意营造出的隔离和释放共生之下的艺术张力。”这是非常合理的分析。

《2046》可以看作是《花样年华》的续集,取材于刘以鬯教授的小说《酒徒》,讲述周慕云与苏丽珍分手后,又经历了若干情感纠葛,最终决意封存一切记忆与承诺,撰写小说《2046》来寄托自己的前半生。这部影片不仅在情节方面与《花样年华》相连缀,在呈现伦理关系的方式上也与《花样年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大量采用间接呈现的手段。单从影片的题目便已经出现了端倪,2046来自香港回归时中英政府商定的“五十年(1997—2046)不变”,从中即可看出王家卫对于时间这一概念的特殊敏感。而所谓“不变”,又必须从1997年拍摄的《春光乍泄》何宝荣所说的那句“我们不如重新开始”来分析,因为在香港回归的起点(1997),王家卫决意“重新开始”,到香港承诺的终点(2046),王家卫又积极回应了“不变”的信息,二者相连,王家卫在其影片中对待情感的态度才逐渐清晰起来,也就是:一旦决意重新开始,那么就要保持初心,永不改变。《2046》的深刻之处正在于不仅接续了《花样年华》未了的情节,还远远呼应了他在香港回归之初拍摄的《春光乍泄》中的台词。如此间接又意味丰富的呈现方式,的确将王家卫的所有影片构成了破解谜团的共同体,观众只有看遍王家卫的所有文艺影片,才能对其中的每个个例做出全面的判断。

无论《花样年华》还是《2046》,王家卫都能够将间接呈现的技巧运用得炉火纯青,使得观众在破解谜团的同时,也享受着王家卫所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思绪,并引发观众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反省。

三、以《重庆森林》《堕落天使》为代表的混合呈现

混合呈现,指的是在一部影片中较为平衡地使用了直接呈现与间接呈现两种方式。1994年的《重庆森林》和1995年的《堕落天使》则似乎体现了王家卫寻求直接呈现和间接呈现之间平衡的尝试。

《重庆森林》的剧情较为复杂,包含了两条情感路线:一是金城武扮演的223号警察与林青霞扮演的金发女杀手的爱恨情仇,一是王菲扮演的阿菲与梁朝伟扮演的663号警察的情感故事。王家卫清晰地意识到了对于这两条情感路线的伦理刻画不能使用单调的表现方式,所以在223号警察与金发女杀手的情感故事中,采用了直接呈现的方式;而对于663号警察与阿菲的故事表达,采用的则是间接呈现的方式。所以直接呈现的那段感情,充满了溢于言表的清晰感;而另一条情感路线,则显然有些扑朔迷离。也正是这样一种回环往复的呈现方式,使得《重庆森林》兼具明晰与晦涩的特质,不同的观众均可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在影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理解。

与《重庆森林》相似,《堕落天使》采用的也是混合了直接呈现与间接呈现的表达方式,同样留给观众一种耐得住品味的感觉。影片讲述的是5位号称堕落天使的社会边缘人,被剧情分割为两组不同的类型,王家卫也仍然采用了区别设置呈现方式的路数,天使1号、3号和4号采取的是直接呈现,而天使2号和5号则是间接呈现。两条感情主线都带有鲜明的反伦理精神,既有爱恨交织的仇杀事件,又有欲言又止的暧昧情感。但整部影片通过混合呈现的方式,将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编织得有条不紊,是非常成功的艺术设计。

《重庆森林》和《堕落天使》是王家卫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连续拍摄的两部使用混合呈现方式的影片,这两部影片采用的都是双线性的情节走向,这很大程度决定了需要采用两套不同的呈现方式与之配合,从这个角度去观察这两部影片的呈现方式,或许会更加容易理解。当然,无论是《重庆森林》还是《堕落天使》,都展现了王家卫对伦理关系所存在的持之以恒的关注。

王家卫拍摄了近20部文艺影片,本文以其对伦理关系的呈现方式为线索,选出六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加以分析,借以总结王家卫文艺影片呈现伦理关系的规律。对一部影片而言,题材内容永远对呈现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限制作用,而成功的导演则往往能够突破这一藩篱,选出最恰当的呈现方式与剧情相照应,王家卫便是这样的导演。他的作品充满着对日常伦理的挑战与颠覆,但又能根据情节的需要,在呈现方式中进行自由多样的选择,最终制造出骨肉丰腴的作品。在直接呈现的作品中,观众看到了直截了当的离经叛道;在间接呈现的作品中,观众看到了可望不可即的镜花水月;而在混合呈现的作品中,观众看到的却是若即若离地穿梭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情感,这同样是一种语言难以形容的愉悦。

猜你喜欢

旺角王家卫卡门
卡门涡街的去奇异化
神奇的水
王家卫:墨镜背后有故事
王家卫获颁卢米埃尔奖
王家卫携新书做客美国电影艺术学会
香港武侠电影中的“情圣”形象——从王家卫的《东邪西毒》谈起
卡门教会我们的
奶牛卡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