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拓展学生思维,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2020-11-11杨雪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24期
关键词:自主阅读多样化

杨雪莹

【摘要】本文依据初中学生思维特点、结合他们的阅读心理特点,论述了培养多向思维对学生阅读的重要性。通过运用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多元评价机制来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并进一步归纳了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从而使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阅读中的落地。

【关键词】多向思维;自主阅读;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多样化;多元评价机制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处于发育时期,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走向成熟,他们的思维由抽象逻辑慢慢向经验理论转变,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都在不断迅速地发展。他们可以提出假设,甚至进行逻辑论证。这些都需要立足于感性经验上。也就是说初中生的正处于一个转变的过程,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但又不缺乏理性的思考。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可塑性高,思维在学生的智力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

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与作品进行思维碰撞、思想交流的过程,对作品的语言的理解、运用和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把握都要通过思维进行。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单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多向思维的能力培养更加重要。

多向思维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进行多方面的思维判断,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多种方案、多种思路的思维方式。初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会产生閱读心理障碍——阅读的自我满足感和冷漠感。他们自以为“我都懂了,无需再读了”,这两心理定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他们只是知道作品内容,无法在作品中发掘更新更深的意义,他们会觉得阅读了无生趣。

而有良好的多向思维,就能从作品不一样的层次、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方向进行思考和审美。因此,学生往往会对作品产生兴趣,进一步去阅读时就有深层的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验深入学生的骨髓。学生从自我满足的心理转化为审美情操的提升。这样就能提高他们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因此,要改善学生阅读的能力,提高他们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使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阅读中得到落实,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多向思维。

一、通过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阅读的多向思维,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怀疑、勤于思考,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和层面,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寻求更多的见解和结论。”可见,学生的多向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将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与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结合在一起,谈谈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

(一)课堂上可以有目的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意识,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例如,在讲授的《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同学们,大家喜欢长妈妈吗?我们怎样看待身边像啊长这样的人?”这个问题由单纯的对阿长的评价,引申到学生的对身边一些小人物的思考:这些人虽然平凡,且有不少的缺点,但身上不乏优秀品质的光辉。只要细心观察留意,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就由单向转化为多向思维,多角度、多方面地去思考,脑海也在不断搜索有用的信息。这个问题没唯一的答案,学生可以多角度去思考,发散思维,他们在思考、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遵循了阅读全程心理过程的四个层次:感知、理解、表达和鉴赏。这四个阶段是逐步发展、趋向深入的过程,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畅所欲言后,可让其写成一篇作文。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综合同学的观点后,根据书籍、报纸、评论、新闻等相关内容来论证观点。这个过程由课堂问题转为课后思考,由多向思维的培养发展成为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没有任何的思想负担,也没有任何考试的压力,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吸取作品的精华。可以说自主阅读的过程妙不可言,学生能不爱吗?

(二)启发学生大胆质疑,调动学生多向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在阅读时,会遇到疑问,心里会茫然。如果他们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学生心里面就会产生挫败感,这将会影响他们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阅读的心理障碍——阅读的逆反心理。学生会觉得阅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老师家长越是强调阅读的重要,他们就越反感;越是让其读书,他们就越烦躁。那么教师应该这么样去帮助学生打破阅读的逆反心理呢?

这就要求教师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并在学生质疑时,引导学生往不同的思考方向去努力。我们可以每节课安排剩余的几分钟,让学生提问,让学生答疑,学生无法解决的,由老师解答。凡是能够提出问题的和解决问题的学生,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给以适当的奖励,让同学把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把答案分类整理。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尊重和肯定了学生,又能使他们看到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一样的方向、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层次去思考和解决。这可以调动学生多向思维的积极性,使其积极思考,深入到作品中发掘文章内涵;破除了逆反心理就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阅读文字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给文章换个的结尾,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例如,根据《故乡》一课结尾作者的感受,笔者让学生改写了文章的结尾。学生展开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有的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写到宏儿与水生参加了解放军。他们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有的学生写到宏儿继承了鲁迅先生的衣钵,水生却没有继续留在故乡,勇敢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宏儿水生不再有父辈的等级观念。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查阅了相关书籍,积极思考了问题,不但增加了阅读量,也发展了他们的多向思维。这个过程延伸了课内阅读,激发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

(四)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想象,延伸和拓展学生多向思维能力,更好引导学生自我阅读

例如,《天上的街市》一课提到作者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由天上的街市想象牛郎和织女的幸福生活。笔者就让学生仿照文章例子思考:由天上的街市还可以想象到什么。学生的答案真是丰富多彩。有写到“圣斗士”在爆发小宇宙,有写到孙悟空在享受蟠桃,(下转第22版)              (上接第21版)有写到外星人的嘉年华。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很多答案都会给人惊喜。

这个过程中,学生开发了多向思维。“开发多向思维能力一个人创新与创造,是主体在强烈的求新求异思想的指使下,通过多向思维与逻辑思维,借助联想与想像,对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的思想观点、新的设计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部作品居然可以给人这么多美好的想象,其实思考问题也不难。有了这种多向思维的能力,在以后的阅读中,学生就学会了延伸,找到了阅读的乐趣,激发了自主阅读的热情。促进了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阅读中的贯彻。

二、教师可以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拓展学生阅读的多向思维,更好引导学生自我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里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多创意阅读的评价。”所以,进行阅读评价在我们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是教师必须重视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的多向思维。

(一)教师要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所以,这个时期,更应注重学生阅读成果分享和阅读情感体验。通过多种的成果分享方式,制定多样化的评价标准,肯定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我们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评价不能单一地以“考试”为标准,教师的指挥尺度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学生的思维方式就会单一、固化,但假如我们有多种尺度,那么在这指挥棒下,学生就会有活跃的思维模式。教师可以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阅读活动,制定多样的评价准则来衡量学生的阅读成效。

例如,“师生共读一本书”,开办文学社,举办“读书节”等。学生可以发挥所长、各显神通,把阅读的收获制成小视频,PPT、手抄报和书签等。我们可根据班上的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不同,结合他们的喜好,分小组、分配任务。保证学生能小组合作、全员参与。评价学生作品时,不一定拘泥于文本的所获,还可以从美术的角度、信息技术的角度、音乐的角度等去评价。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把阅读与自己的特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开拓了思维,有激发了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

通过展示、交流、反馈,学生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他们的阅读的自信心也会增强。在小组互动中,学生也与他人产生了共鸣,或者发现他人不同的视觉和思考角度。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也让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能够打破传统的阅读思维模式,拓宽了学生阅读的多向思维,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其带着思考、疑惑、期待再次去自主阅读。

(二)教师须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尽管课堂是教师的主要阵地,但是学生的阅读不仅依靠学校内的阅读时间,学生更多的还是利用课后時间来自觉地阅读。因此,让家长、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阅读评价才更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使用多元主体进行阅读的评价,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横向阅读思维,也增加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的乐趣。

我们可以举行“书香家庭”亲子活动,规定一周内读那本书。然后再约定分享的日期。家长和学生都可以就书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某件事情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一边表达观点一边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整合、挑选和评价。这样他们的思维处于自由状态,思路开阔,他们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充分地锻炼了多向思维的能力。学生在聆听家长的看法时,也拓展了自己的横向阅读思维。

这个“多元体”还可以是其他的学生和其他的家长。比如:学生可以把自己的阅读分享拍成抖音,发到同学或者家长的微信群、Q群中。让其他同学和家长一起观看和评价。这样不但有趣,而且每个学生都可听到多种不同的看法,对其多向思维的培养非常有必要。他们的能力得到的多方面的提升,这些能力也会有助于多向思维的开发。

在进行阅读活动中,评价主体多元化,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多向思维。使他们主动探索作品内涵,保持阅读的持久性,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促进了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阅读中的生根发芽。

总而言之,教师引导学习自主自觉阅读的过程是漫长的,而且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学生的多向性思维也不会立竿见影。我们须在实践中不忘初心、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多向性思维,并鼓励他们进行多向性思维的练习和应用,这样才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

长期进行这种多向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单单能提高上课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良好的多向思维。有了良好的阅读多向思维的能力,学生就能更好地捕捉文本的信息,就能更深刻地体会作品的思想。这样,学生与作者、作品就能产生共鸣,这种阅读时美好的体验会促使他们与更多更好作品进行心灵碰撞。培养学生多向思维,促进了学生的自主阅读,也推动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巩固。

参考文献:

[1]沈富华,郑富良.多向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自主阅读多样化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探究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