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午岭合水林区野生文冠果栽培技术

2020-11-11郭献礼翟军峰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8期
关键词:子午岭合水裂片

郭献礼,翟军峰

(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合水分局平定川林场,甘肃合水745400)

1 野生文冠果概况

1.1 生长地

野生文冠果遍布子午岭合水林区,尤以大山门林区分布最广,相对较为集中。甘肃省2010年审定大山门林场文冠果为省级林木良种。文冠果主要分布在阳坡的沟边、崖畔和陡洼处,与油松、侧柏、山杏、杜梨、细裂槭、白刺花、沙棘、虎榛子、黄刺玫、栒子等乔灌木混生。生长在沟边、崖畔、楞畔的文冠果多为丛生灌木,生长在林缘、林间、陡洼的文冠果多呈乔木状。文冠果种子嫩时白色,可食,略有苦涩味;种子供食用或工业用,是我国北方有发展前途的木本油料树种和生物质能源树种。

1.2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8m;小枝红褐色,嫩枝上被绒毛。奇数羽状复叶,膜质,对生稀互生,无柄,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叶尖渐尖,有刺状尖头,叶基宽楔形至圆形,边缘有锯齿,上面深绿色,生有绒毛,脉上较密,下面灰绿色,密被绒毛。

总状花序与叶同时抽出或稍先于叶抽出,顶生花序为两性花,腋生花序为雄花;苞片3枚,基部1片较大,卵形或宽披针形;萼片5,整齐,萼裂片卵形或宽三角形,背面密被绒毛;花瓣5,白色,基部内侧有由黄变紫红色之斑纹,边缘具缘毛,宽椭圆形至近菱形;花盘5裂,凹陷,有直立、稍肉质的裂片,裂片背面有5个角状附属体,橙黄色,长于裂片,与萼片对生;雄蕊8枚,花丝有些瓣化,无毛;子房被稀疏绒毛,3心皮3室,每室数枚胚珠。

蒴果近球形,长3.5~6cm,果皮厚,木栓化,成熟时由绿色变为黄绿色;种子近球形,黑褐色,直径约1.5cm,种脐白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

1.3 生物学特性

文冠果是喜光树种,耐寒、抗旱力较强。根系发达,固土抗风能力强,可作为水土保持优良树种。花较大,色艳而美,可用于园林绿化。子午岭林区均产,较普遍;生于海拔1200~1700m的黄土丘陵向阳山坡及沟岸崖棱上,分布在我国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宁夏、陕西及甘肃等省(区)。

1.4 生长情况

野生文冠果主要分布在子午岭西固城乡北川、新村、太白庙,太莪乡黑木、拓儿塬,蒿咀铺王咀子、三官桥等处,子午岭东分布极少。为了摸清文冠果的分布、生长、结实等情况,根据平时掌握的分布情况随机布设9个样地进行调查,样地呈正方形,边长28.28m×28.28m。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

文冠果平均株数28株/hm2,平均结实3939g,平均胸径10.5cm,平均树高3.6m,伴生树种有杜梨、狼牙刺、黄刺玫、辽东栎、刺槐。据调查,子午岭合水林区文冠果母树已进入近熟期,长势一般,挂果率低,产量不到60kg/hm2,结实差,分布零散,大部分位于沟畔悬崖,采集难度大。野生文冠果必须辅助人工培育措施,否则产量低且不稳定,开发利用价值不大。

表1 野生文冠果调查情况统计

2 文冠果栽培技术

2.1 采种

8月中下旬及时采种,采种早成熟度不够,采种晚则种壳自然炸裂种子散失。待内种皮完全变为黑色时,种子成熟,此时可及时采种。采收的果晾晒干透自然炸裂,剥出种子晒干,收集种子在阴凉干燥处储存。

2.2 苗木培育

培育苗木采用全光大田育苗方式,一般采用秋育。选择向阳避风、灌溉条件较好的川台地,10月底整地。施农家肥15000kg/hm2、硫酸亚铁600kg/hm2、土霸150kg/hm2,深翻耙平。整好地后播种育苗,采用开沟条播方式播种,种子用溴敌隆800倍液拌种。沟底要平,播撒种子要均匀,镇压后覆土2~3cm。播完耙平,拾净杂质。第二年3月底开始出苗,出苗较慢,4月底至5月初苗木出齐。做好田间管理,及时除草、间苗,结合灌溉或在雨季追施尿素75kg/hm2,也可在行间开沟条施。春播育苗种子需要进行沙藏、雪藏或冰藏处理,其余方式与秋育相同。

2.3 栽植

植树造林和园林绿化一般选择2年生以上苗木,文冠果适宜在坡度平缓的阳坡上部、半阴坡、半阳坡、阴坡上部栽植,园林绿化要选择在不易积水处栽植。文冠果栽植不易成活,要特别注意各个关键环节。选择苗高80cm以上、地径1.5cm以上的无病虫害健壮苗木,起苗时确保根系完整,最好带土栽植确保成活,根系带原地土球25cm以上,用草绳、纱布或无纺织布包扎,运输过程中确保土球完整,长距离运输保持土球湿润。文冠果根系长时间浸水容易烂根死亡,栽植时做到穴大根舒不窝,湿润不积水。栽植后做好抚育管理,补植、中耕、除草、追肥,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

猜你喜欢

子午岭合水裂片
菊花杂交一代叶片形态数量性状分析
子午岭国有林场皂角育苗思考
同心发射筒系留盖体燃气开启技术
系3. 门源翠雀花系 Ser. Menyuanensia
子午岭林区丝棉木育苗技术
一种微波裂片设备
子午岭茶条槭苗木培育技术
粤西阳春盆地合水金矿区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微裂缝低渗透油藏产能公式在合水油田的应用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段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产油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