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大核心素养之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培养

2020-11-10张召岗刘庭瑜

海风 2020年2期
关键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张召岗 刘庭瑜

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四点,分别是: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是人们对本民族文化,外来文化或跨文化的整体认识,理解,吸收,兴趣,评价,判断,它还包括由文化本身衍生从而形成的态度,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等,在此,我主要谈谈初中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文化意識的培养策略。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OECD在1997年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OECD给核心素养的定义是:核心素养超越知识和技能,它通过统筹,利用心理社会学资源(包括技巧和态度),达到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此后,该理念在全世界迅速传播,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和行业精英认可。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此后,教育部具体提出了各学科相应的核心素养,其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四点,分别是: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根本上说,核心素养起源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12个“社会改革”领域的第一项战略。与以往不同的是,核心素养的改革不是单纯的课程改革,甚至不是单纯的教育改革,而是国家的深化社会改革战略的组成部分。

二、文化意识的认知

(一)英语学科中文化意识的认知

文化意识是人们对本民族文化,外来文化或跨文化的整体认识,理解,吸收,兴趣,评价,判断,它还包括由文化本身衍生从而形成的态度,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等。

上文已经提到,核心素养的改革不是单纯的课程改革,甚至不是单纯的教育改革,而是国家的深化社会改革战略的组成部分,它的核心在于深化。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大纲侧重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并未指出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因此,外语教师和学生的眼里只有语言而无视文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众所周知,国际问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核心正在转向价值观的竞争,中国文化的深层变革也需要从价值观的建设开始。正如上文中提到的核心素养的概念中描述:核心素养是超越了知识和技能的。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超越了知识和技能,那是什么呢?我是这样理解知识和技能的:知识和技能可以看作是物化了的意识。我上初中时的一篇文言文《卖油翁》中的一句话: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当知识和技能熟练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机械的物质,甚至是死板的物质。这种物质化了的意识没有思想,无法进步,那么,我们在中学英语核心素质的文化意识上建设的应该侧重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中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意识,更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

(二)英语学科中不能忽视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上文说到,文化意识中包含了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内容,正确的文化意识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当前,世界局势正在向多极化发展,最近,发生在香港的暴乱事件,其根本上说是文化意识的问题。香港的部分年轻人通过学习英语,接触了西方的片面文化意识,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和中国大陆。一种已经扭曲了的文化意识岂能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以及理性的行为。

由此可见,我们的英语课堂上,决不能放松文化意识的培养。毋庸讳言,一门偏离文化素养的学科,绝对不是我们教育深化改革需要的学科。同理,培养的学生如果没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失去了培养教育的终极目标。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大量接触外来的思想观点,风俗礼仪,人情世故,宗教信仰,是非观念,道德法制,民主自由意识等等,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客观公正地引导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初中英语学习阶段,对学生英语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他们正值山花烂漫的青少年时代,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就对英语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很高的职业担当精神。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呢?

(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我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承者,而是教育核心素质的引领者。当下的现实是:学生的英语学习还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识记上,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修炼自身,不断学习,加强自我素质的提高,要做一名自带正能量,传播正能量,收获正能量的新时代教师。教师通过对事实的洞察,加以自己的分析,正确引导学生具有正能量的文化意识。作为外语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两点:一方面,我们要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谦虚心态去学习理解外来事物,因为只有认识事物才能批判事物,才能有的放矢,看问题才能入木三分;另一方面,我们要坚决摈弃和抵制“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崇洋媚外思想。无论我们的话题是科技,建筑,通讯,国防,还是自然,礼仪,节日等等,都必须把握:今天的新中国已经不是曾经的旧中国。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新中国容不得任何国家玷污,干涉,造谣,侵犯。同样,今天的中国人不是旧中国蒙昧,无知,冷漠的中国人,也容不得任何人侮辱,践踏,嘲笑,中伤。

(二)精心备课,深挖教材

教师要把英语学科中的文化意识传承好,就要深挖教材、研究教材,精心备课,优化教学设计,让英语课堂焕发活力,折射魅力,以此引领学生热爱英语、爱学英语、爱上英语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踊跃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在具体讲授过程中,根据课本内容,有效设置讨论题目,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英语环境下扮演不同的角色,深度理解英语内容。如学习中国传统节日,学生就要知道我们祖国是四大文明的古国之一,是礼仪之邦。讲到科技,就要知道我国的近现代科技都是无数科学家抱着爱国自强的态度和精神,甚至用生命换来的,并形成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精心备课,综合应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将学生置身于所学内容的英语情景进行思维学习,同时,对内容进行有效拓展,上下贯通,中外结合,联系现实,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开拓新的思路,让学生感觉到英语并不陌生,产生对英语的亲切感,乐于参与,乐在其中。

总之,通过对英语文化意识的引导,学生不但能正确认知形形色色的文化形态,更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鼓励学生广泛深入汲取文化养分,善于思考,勤于钻研,构建自己的文化意识,打下人生的基础,将来在社会历练中,增长见识,丰富人生,在新时代,撸起袖子,开动脑子,甩开膀子,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供职于甘肃省金昌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世界观(二)
人生观(一)
重读《夜读偶记》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小镇“序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