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的雕版收藏

2020-11-10胡洁

海风 2020年2期
关键词:雕刻图书馆

胡洁

雕版刻百年之智,传千年之慧。雕版印刷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印刷史上被稱为“活化石”。雕版凝聚制墨、雕刻、摹拓之精髓,其中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犹为珍贵。如何守护雕版,传承文化凝聚之物,是收藏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雕版概况

石屏县图书馆藏版318片,残片5片。距今最远者刻于清乾隆年间,最晚也是民国时期所雕刻,历时百年仍可印刷。最为难得的是大多为原地原版,少数几片也是千里归乡。

(一)原地原版原印本

原地原版原印本是石屏县图书馆所藏雕版的独特之处,即雕版是数百年前在石屏当地所雕刻,内容为石屏的方志,数百年后雕版和印本依然收藏在雕刻地石屏。

雕刻年代最早的是石屏州衙内所藏志书刻版,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所刻的《石屏州志》,距今261年。稍晚一些的是距今240年,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所刻《石屏州续志》。难--得的是石屏县图书馆收藏了《石屏州志》同版的两种印本,而《石屏州志》登记在册的印本全国不足十套。

(二)雕版寄情,百年可用

修书者旨于传承,更期望史传不断,选用雕版的木材时皆以百年不腐、百年可用为标准。雕版亦不负所望,至今仍可印刷。雕版用材厚重、结实,沉甸坠手。版长33cm,宽21cm,厚薄略有不同。雕刻时因材不同而施以不同雕刻方式,材质上佳者双面雕刻,单面雕者多为版材有瑕疵,勉强雕刻可能会字迹模糊,无法双面使用方采用,也许这就是依材施用、材尽其用的工匠智慧。

(三)风雨晦明,雕版留痕

变形、虫蛀是馆藏雕版的通病。最让人扼腕的是,整理时发现其中一片雕版版面极为完整,无一丝缺损和虫蛀,却因风雨侵蚀,字迹漫漶不可辨认,整版无一字留存。更有缺损严重者,仅余掌心大小难分难辩无法拼凑。

二、雕版的前生后世

(一)固守本土的地方志

1.《石屏州志》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湖南常德降任石屏州知州的管学宣纂修《石屏州志》。管学宣在丽江任职时曾主持编纂《丽江府志》,对纂修方志极为熟悉。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石屏州志》。修纂《石屏州志》时,因明万历年间和崇祯年间所修旧志代远年湮己无考。对史,以世称“二次翰林”的张汉所藏逸志和“开风翰林”许贺来藏本为参考。对今,采访汇集了地理、沿革、人物、艺文等内容,并对流传的谬误进行了纠正。

2.《石屏州续志》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石屏州志》修纂二十年后,石屏州知州吕缵先感于旧志中官师、人物、艺文等内容多有漏,同时待续者众,更有山川亘古常新,人物与时更易,于乾隆四十五年续修《石屏州续志》以丰志书。

(二)翻山越海归故里的《崔东壁行略》

《崔东壁行略》雕版见证了石屏人陈履和一生为诺而行。学史顾雅南为其题墓“载访经师独传绝学,千秋说循吏仅见斯人”。1791年陈履和进京会试,遇到经学家崔述(字东壁),并拜其为师,多年后受其遣托存其书稿。陈履和一生为刊刻、保存和传播崔东壁的著作竭一生之力,倾一己之财。从山西太谷县任县令到浙江东阳县任县令,薪酬多用于刻印老师著作,逝时仅留下二十箱崔东壁遗书版本,别无长物,且有负累。陈履和逝后不到百年,其所刊印的崔述《考信录》等书,引起了中外学者重视。日本高等师范曾以陈履和刊印的《三代考信录》《洙泗考信录》等著作为科教书在国内,光绪元年(1875年)有聚珍排印版,光绪五年(1879年)收录入《畿辅丛书》。

洁高博学的师者引领造就了诚信博爱的学生,陈履和不仅是正直的学者,更是廉洁之官。陈履和以仁爱施政,光绪《太谷县志》和道光《东阳县志》中皆被列入《名宦传》。更在林则徐禁烟前二十年撰写《誓禁鸦片烟碑文》刻于石,告诫鸦片之危害,严禁贩食大烟。

一生为学的师者,一生行诺的学生,成就了崔东壁、陈履和两个名字的永恒相联。崔东壁先生一生著作影响有多深远,就有陈履和多深重的托举。道光五年(1825年)陈履和逝于任上,《崔东壁行略》的雕版究竟是随其遗体被送回石屏还是后人携带返乡,已难寻文字以考。雕版回归故里的辗转尚需追溯,一诺一生的忠义执着,以书籍传响;尊师重道的恒永,以雕版见证。

(三)太史第的期望《女学歌》

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的兄弟袁嘉漠、袁嘉璧等人从北京女报上抄录《女学歌》,并雕版印发。以期唤醒民众,改变石屏陋俗。印本由袁家的茶号“石屏干利贞”印刷赠送,同时盖有“石屏天足会转送”木记的《女学歌》,也见证了袁嘉谷之母建立天足会,为唤醒女子之努力。至今雕版清晰完好,内容完整,仍可印刷,袁氏为文化的传播和努力至今炫目。

(四)迷雾重重《遗经楼课艺》

《遗经楼课艺》雕版没有首页,叶码不连续,找不到著者和雕刻者,与此书相关的资料不仅在雕版中很难查到,就是书目库中也难寻,唯有悬疑无数。

三、雕版的清理和收藏

(一)雕版的清理

1.收藏的源起

馆内所藏雕版,在20世纪80年时曾被置于屋檐下,夏时雨,冬时霜,晴时晒,雨时淋。时初任图书馆馆长肖成厚看到后心痛至极,将其收入图书馆内并视为镇馆之宝。虽困于收藏方法难寻,然而历经馆长更替、图书馆的几次搬迁,雕版都被珍而重之的收藏。

2.雕版清理

让散乱的雕版团聚是清理的目的,排序是收藏的基本要求,清理根据雕版保存的完整程度,逐片进行分析归类汇集。

(1)雕版完整。古籍按叶印刷,印刷后将书叶对折,版心位置上为书名,下为页码。雕版整理时,按版心名进行归类,轻易的将同书雕版归集,页码排序也简单。

(2)雕版缺损。缺损各有各的不同,有的是首行文字缺损,有的是结尾缺失,有的行间文字损毁。只要版心不缺字,分辩都不难。原版原印本的优势在此一览无余,雕版与印本一一对比,耐心加细心亦可查到书名进行排序。

(3)没有清晰标识的雕版

清理中,曾遇到一片仅刻有目录的雕版,没有书名也没有可以清晰归类的提示,被以前的整理者归于散雕版中。雕版上刻有卷次和目录的分册目录,按目录中“地理志、沿革志”等内容可确认为方志目录。然而方志雕版有《石屏州志》和《石屏州续志》,好似放哪里都对。细看雕版分册目录有八卷,而《石屏州续志》仅两卷。卷次不同,排除了《石屏州续志》的可能。比对印本,已经修复为金镶玉的《石屏州志》印本没有分册目录,再对比《石屏州志》的另一种印本,豁然发现分册封面上清晰的印有分册目录,终于让走散的雕版归队。

(二)雕版的存藏

见少识小在雕版的收藏中无处隐形。每个管理者都知道古代雕版的珍贵,爱而不得其法,是雕版保管中的首要问题。以什么方式保管雕版,才能将雕版的损害降至最低,是收藏急需解决的难题。

今年雕版的清理,幸得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心吴格教授的指导,第一次清晰地看到现存雕版最多的江南雕版收藏,也是雕版从古至今一直使用的保存方式。借鉴传统的雕版保存,开始更改雕版存藏。

1.改善存藏条件

雕版存藏的改变,最重要的是改变原有保存方式。一直以来宥于雕版不同程度的变形,都是将雕版平放叠加后捆绑堆放。改变的第一步是将平放改成直立,从层层堆压改为一片片的独立。在原有保存古籍的樟木框上进行改造,将木框每间隔5cm安装一根隔柱,保证了雕版放入后每一片都是直立。每一片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杜绝了雕版堆挤磨损字而产生的保存损伤。

2.标注雕版

雕版有自己位置再按叶排序后,查找依然是個难题。三百余片雕版中要寻到想查看的版,除非对雕版熟悉到了若指掌否则依然是大海捞针。为每一片雕版写下内容牌,标注在雕版脚下的隔断上,让查找更为简单。

四.雕版思索

收藏若只是摆设,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凝固。清理和存藏仅完成了雕版收藏的第一步,尚有很多疑问待后人求解。比如,雕版用板选自何方,材质的确定,雕版走过百年的经历等等现在都是无解。更有《崔东壁行略》《遣经楼课》需要去追溯和考证。雕版不该止步于藏,考订雕版所载文化,道路尚且远且长。百年前石屏学者已在努力改变地边识浅,百年后偏远不该是收藏者目光狭隘的理由,更不该狭隘追索。复活雕版,考订历史才是继续努力的方向和文化传承不容推卸的责任。雕版情长,人不负雕版;雕版比人寿,百年智而千年行。

(作者供职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图书馆)

猜你喜欢

雕刻图书馆
《玻璃雕刻》
图书馆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雕刻时光
雕刻时光
去图书馆
汉代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