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黄灵仙胶囊调控小鼠胆囊运动功能预防胆囊结石的机制研究

2020-11-10卓臣义周洋冯时包崇婵姜艳唐乾利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造模胆囊胆固醇

卓臣义,周洋,冯时,包崇婵,姜艳,唐乾利

(1.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2. 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3.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胆石病是指胆囊及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系胆道系统内的钙盐的过饱和沉淀,我国是胆石病高发区域,总检出率超过10%,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广西是本病高发地区之一,且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2]。目前对于胆石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关于胆囊结石的形成,国内外学者主要在胆汁成分的改变,胆固醇磷脂泡、促/抗成核因子失衡病理因素等方面作了较多研究,而对胆囊运动影响胆石形成的研究相对较少[3-4]。胆囊运动与胆石形成密切相关,同时,胆囊运动常以胆囊体积、胆囊收缩率、胆囊排空指数等作为评估指标,胆囊体积越小、胆囊收缩率越高、胆囊排空指数越高则胆囊运动功能越好[5]。据此,本研究建立小鼠胆囊结石模型,造模过程予以药物干预,探究胆石形成与胆囊运动的相关性及大黄灵仙胶囊的调控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药品 大黄灵仙胶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文件(桂药监注[2002]175号,桂药监注[2003]88号),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药房提供标准院内制剂(每颗胶囊含相当于3.75 g生药);熊去氧胆酸胶囊(国药准字H20150365:0.25克/25粒/盒,由德国霍克公司出产,生产批号:L19215A,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提供);致石性饲料(购于江苏美迪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含高脂、高胆固醇、高热量成分:15%脂肪、1.5%胆固醇、0.5%胆酸);水合氯醛(购于中国泰兴市豪申化工贸易有限公司)。

1.2 实验动物 无特殊病原体(SPF级)C57BL/6小鼠,雄性,5周龄体重(18±2)g,购于长沙天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饲养于右江民族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环境的湿度约(60±10) %,动物房里面的气温处于(25±2) ℃之间,室内空气流通保持良好,卫生消毒条件均达标,本研究方案经右江民族医学院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相关伦理学要求。

1.3 造模方法 将小鼠于SPF级动物实验室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正式喂养。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48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分成4组,分别为:普食组(P组)、模型组(M组)、大黄灵仙胶囊组(ZD组)、熊去氧胆酸组(ZX组),每组各12只;普食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余3组均予以致石饲料喂养诱导方法造模8周,建立小鼠胆囊结石模型[6]。造模期间每天予以药物干预,ZD组给予大黄灵仙胶囊汤药灌胃,ZX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溶液灌胃,药物剂量根据小鼠与成人体重等效剂量换算,造模期间各组正常饮水。

1.4 实验标本采集 将各组小鼠分别用5%水合氯醛(0.1 ml/10 g)麻醉后,取小鼠腹部正中旁切口,游离并摘除胆囊,测量体积(造作过程轻柔,注意保持胆囊完整性),胆囊类似椭圆,采用公式:V= 4/3*(πabc) (a、b、c分别代表x轴、y轴、z轴的一半)计算。

2 结果

2.1 造模情况 P组小鼠无胆囊结石形成,M组小鼠及其他组胆囊内可见颗粒样结石形成或泥沙样结石(图1A),各组成石情况见表1。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P组与M组比较,由于N<40,用确切概率法分析,P<0.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模成功;ZD组与ZX组做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黄灵仙胶囊、熊去氧胆酸具有防治胆囊结石形成作用,且两种药作用结果相当。

表1 各组小鼠胆囊形成情况

2.2 胆囊体积对比 造模前小鼠均为SPF级的C57BL/6小鼠,雄性,5周龄体重(18±2) g,体重接近,可认为在造模前各小鼠胆囊体积大小一致。大黄灵仙胶囊对小鼠胆囊体积影响造模8周后,比较各组小鼠胆囊体积大小。通过统计学分析显示:M组与P组相比,胆囊体积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组胆囊体积明显大于P组(图1B);ZD组、ZX组与M组相比,胆囊体积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1C、图1D),且ZD组、ZX组胆囊体积明显小于M组;ZD组与ZX组相比,胆囊体积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两组治疗效果相似,见表2、图2。

注:A为完整胆囊,B为P组与M组胆囊对比,C为ZD组胆囊,D为ZX组胆囊

表2 各组小鼠胆囊体积对比

图2 小鼠胆囊体积柱形图

3 讨论

胆囊作为储存、浓缩、排泌胆汁的弹性囊体,受激素和神经双重调节呈节律性、周期性、紧张性收缩运动。临床上采用特点方法检查发现:空腹状态下胆囊结石的病人的胆囊容积较正常人大,同时,胆石病患者进食脂肪餐后或静滴胆囊收缩素后的残余容积较正常人大,胆囊的排空速率也较慢,说明胆囊结石病人的胆囊收缩功能下降[7]。这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胆囊结石形成过程常伴随胆囊运动异常,且异常较多出现在结石形成早期,不仅如此,胆石形成与胆囊运动功能异常相互促进,最终使胆囊壁发生器质性改变,病变程度随疾病的进展而加重[8]。80%胆囊结石成分为胆固醇结石,Wang HH等[9]曾报道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或1型胆囊收缩素受体(cholecystokinin-1 receptor,CCK-1r)基因在小鼠体内的破坏通过破坏胆囊排空和胆汁胆固醇代谢,以及肠道促进胆固醇吸收,显著增加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胆囊运动功能异常对外源性CCK的反应主要见于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收缩素调节胆囊收缩,与胆囊排空有关,A型胆囊收缩素受体(Cholecystokinin-A receptor,CCK-AR)分布于胆囊黏膜,通过与其配体胆囊收缩素结合,引起胆囊收缩,同时,当胆囊收缩素的信号传导系统发生障碍时,胆囊收缩功能下,导致胆囊结石形成[10]。胆囊收缩素受体的减少可能是胆囊结石形成机制中的一个早期事件,它可导致某些患者的胆囊运动能力下降。除了激素影响胆囊运动,神经功能紊乱亦改变胆囊运动,Stolk等[11]报道胆囊结石患者的运动神经复合波MMC 周期长于正常人,胆固醇结石患者存在异常的MMC和胃动素释放模式,他们的消化间胆囊排空减少,并游离于MMC,这些干扰可能有助于胆石的形成。综上,胆囊运动受激素和神经双重调节,两者调节紊乱引起胆囊结石形成。

熊去氧胆酸具有治疗胆固醇结石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大黄灵仙胶囊具有缓解胆管细胞炎性应激,调节肝胆管转运蛋白表达,保护肝脏组织、促进肝功能的作用[12-16]。此实验表明大黄灵仙胶囊可以维持胆囊的体积大小,从而进一步调节胆囊运动,起到预防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然而,调节胆囊运动是直接降低胆囊胆汁胆固醇浓度还是影响激素浓度或神经功能则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造模胆囊胆固醇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小鼠造模方法的研制与评价
湿热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评价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大鼠造模方法的文献研究*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