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王西麟《交响壁画·海的传奇》中的配器特点

2020-11-09郭婧

文存阅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配器

郭婧

摘要:配器的多样化是王西麟《交响壁画﹒海的传奇》的一大特点。这些具有深刻意义的形式在乐曲中起到了动力色彩的作用。用各种配器描绘了战争中的艰辛和战斗者的痛苦,加强了乐曲的戏剧性和动力性,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沉思和对逝去的英雄们的追思。本文从作曲技术的层面入手,对《交响壁画三首》的配器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探討作品中的“继承”与“创新”问题,总结了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法规律和风格特征。

关键词:王西麟;《交响壁画﹒海的传奇》;配器;

王西麟《交响壁画三首﹒海的传奇》是王西麟交响乐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它寻求传统交响乐的新发展,将西方先锋派作曲家技法、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思想和现代音乐创作的手法的继承,三个方面很好的融合于一体,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交响壁画三首——海的传奇》为现在三个乐章的完整结构:Ⅰ《铸城》;Ⅱ《海殇》;Ⅲ《海战》。

与器乐方面一样,王西麟针对“人声”的传统也做出了种种的创新。他在《交响壁画三首》三个乐章里都将人声作为一种“器乐”,与庞大的乐队融合。《铸城》与《海殇》开始都以乐器组进入,引入人声时都做了速度的变化,在与乐队交融“合唱”的同时产生了音响的层次。《海战》与之前两乐章不同的是,引入人声时并没有做速度的变换,弦乐组与合唱声部各8小节为一结构单位进行,更像是人声与乐队的对唱。作品里都不同程度的使用人声作为重要的声部,与其他乐器组交织在一起。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贝里奥为代表的先锋作曲家,大胆、夸张的声乐改革,挖掘了声乐领域的无限可能空间。也正是这些大胆并且体系化的“新人声主义”给王西麟的创作带来了新鲜血液的注入,并且融合自己的个性特色音乐语言,显得成功而新颖。

作曲家运用了非语义化的唱词。语义上模糊,多解的做法打破了传统的声乐创作与演唱中“依字行腔”的准则,却也极大的扩展了声乐的空间,不追求唱词的语义,将人声当做音色来处理,将人声器乐化,与其他器乐融合。《交响壁画三首》中最具特点的是使用了大量的非语义化的唱词。

一、字母的方式

王西麟在《海殇》、《海战》中用“a”、“m”、“O”、“au”这样的单音节代替歌词来演唱。

上例来自《海战》中9-12小节,合唱部分,四个声部都是在“G”音上强力度演唱“a”,稳定的长时值与密集的鼓点融合,加强了音乐的张力。

上例《海殇》112-115小节,是四声部卡农,只有女声部,由第一女低先在“G”音上喊出“wu”的一声,下滑至不确定的音高的音后,第一女高接替,随后第二女低声部出现,最后第二女高声部进入,完成一组鼻声闭腔滑音“wu”的复调音块。用“wu”唱出了嚎哭饮泣般的悲痛,王西麟在这里虽然用简单的字母来吟唱,却用人声的特性表达出缅怀海战中牺牲的战士的沉痛。

二、民间语言方式

王西麟在《铸城》96-99小节中,引用了中国民间音乐劳动号子中的吆喝,将“嘿哟嘿”这样简单的口语化却强有力,表现了劳动群众积极振奋,顽强斗争精神的元音器乐化,成为带有民族精神特点的音色与整个管弦乐队融合,形成具有王西麟个性音乐语言。

三、点描音乐

《海殇》这一乐章开始的引子部分1-8小节就用了韦伯恩开创的“ 点描”技法,用弦乐组分成不同弦乐群,第一小提琴十二把分为三个声部;第二小提琴十把分三个声部;中提琴八把两个声部;大提琴八把各自为一个声部从高到低的顺序: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有逻辑的引入,以sff到pp的强度变化震音的方式“弹”出一个一个的单音,由于均分节奏和多重节奏的对位,使得各声部相互错位并且交织,形成一个多声部卡农的微复调织体,王西麟巧妙的将点描技法与微复调织体结合,形成了他独特的音色旋律,没有明显的开始,也没有明显的结束,用休止符围绕这些音排列织成一幅音画。王西麟形容该音乐:“像色彩凄凉而悲怆的葬礼,好像挂在天空的祭奠和无形的白色幔帐。”

四、对传统乐器音域的扩展——极限音区

在传统的配器法则中,乐队写作是以最稳定、演奏最舒适的音区作为标准,“极限音区”是乐队写作的“禁区”,王西麟却在《交响壁画三首》中反其道而行,大量的使用了极限音区,在谱中的各个乐器组里呈现了许许多多的极限高音和极限低音,造成了精致的音色旋律。

(一)弦乐组

比如《海战》65-69小节中,弦乐组在极限高音区,由强至弱的滑音演奏“战争”的音块,从这个谱例我们可以看出,这段弦乐滑奏是五个声部依次进入,由第一小提琴从极限高音区开始,大提琴从小节的最后一拍进入,随后中提琴、低音提琴、第二小提琴以休止二拍的方式按顺序进入,从音色上看,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低音提琴极限音的高低起伏,无形中使得同源乐器中的层次感,被细化并且清楚的表现出来。更是形象的描述了巨浪波涛和炮火硝烟的激烈战斗现场。

(二)木管组

王西麟对于木管组极限高音区的使用主要集中于第三乐章《海战》中的17-20小节,短笛演奏唯一的乐思并重复,两只长笛、三只双簧管演奏极限高音区,横向“偶然性”节奏,三只单簧管、三只大管则按半音下行顺序演奏。

五、充分发挥打击乐器的表现力

二十世纪以来的音乐创作中,逐渐开始重视打击乐器的音色,王西麟作为先锋作曲家的代表,也在作品中积极并深刻的挖掘着打击乐器独具魅力的音色特点,让打击乐组从过去的从属地位成为了乐队中相当重要的地位,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甚至包括中国传统打击乐器都成为他交响音乐的素材。

在《交响音画三首》中,打击乐组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第三乐章《海战》中9-12小节,增加了打击乐器的数量的同时,让打击乐器肩负起独立的伴奏乐器,重视发掘了打击乐器的表现力。音乐中铜管组结束后打击乐组由宽松节奏的从属部分转为密集节奏的主要伴奏部分,为海上人们生死搏斗,巨浪波涛和战火硝烟的“战争”音块做了紧锣密鼓的铺排,生动的塑造了背景音响。

他那充满民族神韵的交响音画,时常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和启迪,王西麟的音乐有时候听起来充满悲壮,有候听来充满哀婉,有时候听起来充满使命感。有时愤懑,有时深情,有时缜密,有时舒缓…

王西麟的音乐,永恒。

参考文献:

[1]“点描音乐”(pointillism)是由韦伯恩开创的,点描派这个词借用了19世纪末绘画上的点描派,既用各种色彩的点和很短的笔法,拼接成画面,音乐上则是把一个一个的音或者和弦拼接起来,各有各的音色、力度、演奏法等。

[2]杨汉伦《王西麟<交响壁画三首·海的传奇>赏析》[J].福建艺术,2010(3):43.

猜你喜欢

配器
交响诗《罗马喷泉》的乐队写作技术分析
歌曲欣赏四部曲
新维吾尔族“木卡姆”的音乐形式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及配器编排
谈音乐中色彩性的应用
贾钦多·谢尔西室内乐作品《IPRESAGI》第一乐章的配器分析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配器细节
拉威尔《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总谱分析
丰戏曲传统之翼振民族文化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