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视域下的城市公共艺术研究

2020-11-09刘宇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态设计

刘宇

摘 要:当前城市公共艺术究竟应该如何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相适应,是从事公共艺术设计相关工作的人员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其中生态设计方式是近些年来出现在城市公共艺术研究领域的一个全新方向,也是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最新重点。基于此,文章从生态设计的背景出发,对城市公共艺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跟上新时期社会迅猛发展的趋势。文章通过梳理现阶段城市公共艺术的问题,总结了生态化城市公共艺术的主要特点,提出了在生态视域下进行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生态视域;城市公共艺术;生态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艺术基础造型形态表现研究”(2019YZ06)研究成果。

城市公共艺术作为城市空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大民众在城市室内外公共空间的各项活动的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生态化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理念的出现,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优化民众在社会环境中的空间感受。因此,在生态视域下对城市公共艺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且积极的现实价值。

一、生态化城市公共艺术研究的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继续和发展,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严峻的考验,生态系统的平衡濒临危机,因而生态问题已然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城市艺术空间的开拓和建设一方面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的文化艺术内涵,另一方面还能够推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应运而生的生态视域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将“以保护环境”的核心思想融入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并且充分挖掘其蕴含的生态与文化艺术内核,使民众也逐渐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加快城市公共艺术生态观的形成与普及。

现阶段我国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然而自然资源的相对缺乏,生态环境的相对恶劣仍旧是继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当前更应该注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处,重视应用生态化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优势,致力于改善和应对环境与资源的诸多问题,进一步地深入关注民众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双重需求,将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与社会生态的相关概念进行糅合提炼,使之成为生态视域下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思想指引。

二、生态化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主要特征

(一)实效性

生态化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对自然资源科学合理的利用,防止出现相关资源的浪费,保证自然资源能够得到科学严谨的再利用。特别是针对资源有限且十分短缺的非再生类资源,生态化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坚持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与最优化,换言之,即用最少的资源消耗来达成相关效益的最大化。

(二)循环利用性

生态化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特别看重将自然资源进行循环再利用,主要体现在对生产和生活环境中所应用的资源进行循环再次利用,简而言之,便运用生物科学、化学以及物理学等实验研究方式,对其实现再分解和再次利用,以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三)可持续性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当前广大民众的生产与生活需要,还可以充分满足后代的生产与生活需求,包括公共艺术、建筑环境、城市广场等诸多建设项目,既符合科学实用的前提,还能够兼顾生态目的并且经久坚固,能够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可持续性的相关配套服务。

三、实现城市公共艺术生态设计的具体应用策略

以生态设计理念为指导原则的城市公共艺术领域具有独树一帜的设计路径,生态化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应该首先明确生态设计的主导思想,运用多样化的路径来进行设计表达。具体包括如下路径:

(一)从公共空间的视角展现城市公共艺术的生态性

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艺术的具体载体和表达情感的场所,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态视域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外在呈现模式主要由下列两个方面组成:

1.城市艺术化

艺术设计通常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起到表达城市精神内涵与隐喻的作用,可以以较为鲜活的形象来帮助广大社会成员更深入地理解新时期背景下的城市文化内容。

2.公共空间的整体规划思路

社会生态化发展理念的提出为城市化进程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政府与当地主管部门都在生态化的公共艺术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笔者认为,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主旨是使公共建筑具有民族化、地方化的形象象征,能够让民众欣喜,让商业发展更加兴隆,让民众以这一精神文化形象感到自豪和光荣。早在20世纪80年代,巴塞罗那便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导致建筑密度疯狂飙升,单一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消极影响在当时得以集中展现,而当前中国的许多大中型城市的发展状况与其颇为相似。当时巴塞罗那以城市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设计作为突破口,对城市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布局,后来成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一个成功范例,具有史诗般的历史意义。现如今的中国社会由于近些年来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许多消极影响也逐步浮出水面,怎样在社会保持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确保民众生活品质与城市环境质量得到一致提升成為当前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一项重大课题。

3.基础造型与生态化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关系

设计者可以利用视觉艺术造型中最为基本的造型因素为着眼点,分析和探究表现对象的方法,将造型对象进行一系列的定性、解读和归纳,再从形态中进行提炼,使其成为纯粹而单一的造型形态单元,继而重新组织构建产生新的造型,同时创造出全新的形象,从而既保存了基础造型的特征,又具备新的审美艺术价值。这一过程在进行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由基础造型的拆解和重新组合而创造出生态性的艺术形象,并且将观赏者的关注点从基础造型的客观形态转移到看重实际的创新的客观形态上来,开辟出一条更为广阔的生态性城市艺术作品的创作道路。

(二)从公共艺术的视角来展现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生态性

当前生态化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可以发挥出自身的积极作用来抵消已经形成的消极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破坏原有城市风貌形象与文化精神脉搏的现象,新建的城市渐渐变得越来越相似了。而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实质上是将全新的形象结构体系与原本的环境与文化基础进行渗透糅合,从而打造出一个具备鲜明人文地域特征的生态化生活情境。生态化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应充分利用艺术设计的人文精神特质来呈现艺术的品质与社会群体的情感交流,与此同时展现出城市的历史内涵与文化精髓,为建设和谐的城市精神文化空间提供助力。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外在表现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它能够推动城市的生态化发展。不同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唯有如此方能形成城市文化的独特性。如果脱离城市的人文情怀和精神空间来谈论公共艺术设计,便偏离了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初衷。人文生态环境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将原本的自然环境进行了社会化演变,也是将自然生态进行了量化重组。城市公共艺术应该真正地置身于城市环境人文化的架构体系之内进行设计,并能够再次作用于自身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那么设计的公众属性应该针对文化与具体特性而言,充分展现出设计者和社会成员的审美形式,如此一来既贴合环境属性,又具备不可替换性的城市公共艺术,符合生态视域下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原则。

(三)从材料选择方面探究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生态性

城市公共艺术的外在呈现模式主要由材料表现出来,材料的诸多空间张力与对于社会群体所产生的相应的心理影响都不容轻视,然而更加重要的是,材料的选择可能会对城市环境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过程中,选择材料的时候不仅应该从材料的材质与纹理出发,考量能否体现该城市的精神文化特征,还应分析是否契合社会群体的生态审美情趣,因而应首先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生态型材料。恰当地应用这些材料,才能够使最终的作品能够更好地与环境相融合,并极大程度降低材料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笔者对近些年来再生材料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再生材料都可以在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中展现其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再生材料虽然是由废旧原料通过再次加工开发而形成的,但并不会影响它展现自身价值,其同样具有特殊的美感,是一种能够传递生态信息的创新形式的材料。再生材料不仅具备生态属性,同时还能够呈现出独特的材料材质美感,这便让由再生材料设计制成的公共艺术作品在生态环保的基础上,还能够呈现出生态化的设计理念和传播生态保护的思想。

四、结语

生态视域下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应该贴合自然发展规律,同时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友好的,并且城市中的自然生態空间、人文精神环境互相协同发展,共同展现生态化的设计理念。仅仅从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视角出发理解,那么城市公共艺术不能简单地划为艺术作品,它所表达和传递的信息既是艺术,还是文化,是城市的景观表现因子与社会的客观主张。生态视域下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一定会成为日后新型城镇化规划布局与建设的重点方向,它能够帮助指导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与自然环境相同步的生态健康的未来城市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文博.新媒体艺术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跨界融合研究:以寒地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为例[J].传媒论坛,2020(14).

[2]黎红玲.以公共艺术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N].佛山日报,2020-06-15(A10).

[3]邱可新,王铁军.新时代公共艺术表达的地域文化特征[J].文艺争鸣,2020(5).

[4]杨鑫,刘静,李鑫然,等.艺术融于城市:Jaume Plensa公共艺术装置解读[J].城乡建设,2020(10).

作者单位:

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生态设计
浅析生态设计在设计中的应用
某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构思及相关要素分析
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生态设计推行现状与建议
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案例浅析
“生态设计”于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之应用探讨
生态美学理念下的校园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