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点悲凉,一点温情

2020-11-09陈甄

做人与处世 2020年20期
关键词:桃姐水晶球文艺片

陈甄

电影《桃姐》落幕,灯火亮起,教室里响起掌声,然后是长久的死寂。在座位上沉默的我,突然开始回忆,无悲无喜,一边寻觅人间情暖,一边又不得不接受人性阴暗和冷漠的一面。

有人说,老人院是世界上最见惯生死离别、看透人性冷漠的地方之一。但是我从未曾关注过,然而这部文艺片,却将这个多少人不愿面对和接受的现实赤裸裸地呈现在我面前。那个以水晶球为唯一寄托的爷爷令我印象深刻。不知水晶球转动之时,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勾起了他怎样的情怀?在日日夜夜的望眼欲穿中,在尚未明起来的清晨和已经暗下去的黄昏,什么样的人和事是他所无法忘却的?他还在眷念什么?然而,當他娓娓道来那一段段弱柳扶烟的往事时,我们是否有耐心仔细倾听?令人难过的是,我们从未去关注过这些孤寂的生灵,或许在我们眼中,他只是一个幼稚得像个孩童的老人。

影片中这样的老人有很多。如那个全家移民后就杳无音讯的老婆婆,那个始终呆滞地坐在门前的老公公,甚至没有人来看望过的坚叔,我不知道白日的欢乐下是多少失眠的夜?我不知道,在昏昏沉沉的岁月里,他要如何在孤寂中假装快乐,假装自己可以“不慌不忙的坚强”。都说“我们要亲身经历艰难,然后才懂怎样去安慰别人”,是的,我们不能肆意评价、猜测,是不是真的没有人去关心他们了,就像那个一直不肯妥协的女儿,在母亲去世后,也会失声痛哭。但这并不能作为一个借口,不去了解、不去关心,最终共同酿成冷漠的理由。

我们周围的人会老,亲人会老,我们自己也会老。我们曾路过阴雨路过艳阳,见过每个日落和每个冬天的雪,并且见证过每颗星星的枯萎,我们都有过最遥远的梦想和最朴素的生活,也都曾在年少的火焰中疯狂地活过。但我们终将迎来老了没用了的一天,连生活都无法自理,不论自己承不承认。我们都会孤寂,是我们前半生的冷漠造成暮年时的孤寂。那么为什么不能将心比心,给人世间一点暖意?林清玄说:“在某一个层次上,我们都是无脚的人,如果没有人与人的温暖与关爱,我们根本没力气走路。”哪怕只有一句关心,一点陪伴,就足以让他们,也让自己,在这摇摇晃晃的人间倔强行走。

对比之下,桃姐算幸运的,至少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她还有罗杰陪伴,有罗杰等待,有罗杰为她记载。没有煽情,几件日常小事,如同一次普通的牵手,在喧闹繁杂的城市里,在川流不息的马路旁,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共享彼此的手温,共享一份安静,这细节足以打动我。也让我反思,随着学业负担的加重,我有多久没跟爷爷奶奶父母牵过手,哪怕是散散步,看天边云飞,看落叶飘落,在傍晚夕阳下独享单属于我们的时光。想起一年前过世的曾祖父,他去世前的3年,跟附近的几十位垂暮老人一起,住在一家公益养老院里。旁人都说曾祖父生前最疼我,而我却从未去看望过他,除了一次偶然经过,进去瞥了一眼里面的破败,人还没见到,就匆匆离去。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生愧疚。世界上还有千万老人,谁来关心他们的生活?又有谁去真正慰藉他们孤寂的内心?整个时代都在往前走,可那些人却永远地停留在过去了。我们拥有新的一切,他们拥有的只剩下回忆。他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才更需要我们像刘亮程所说的,停下来,至少放慢些脚步,去牵着他或她的手,共同拉近不同时代的隔阂、抗击岁月的残忍,学会陪伴,学会爱与被爱。

慢慢地,写着写着,我渐渐懂得使我不安的无形力量是什么。我们被桃姐与罗杰之间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情义所打动,但我觉得,我们更应该透过桃姐,去关照世上其他无法如愿的老人。《桃姐》所带给我的力量,不仅仅是文艺片给人的感动,更是一种由不甘、愧疚所滋生的勇气和力量,以及一种责任与担当,让我在这人世间,努力去做到温情一点。

指导老师 邬双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桃姐水晶球文艺片
消费社会下电影的发展现状及文艺片出路探析
大自然的水晶球
手指上的“水晶球”
《桃姐》:非典型叙事与张力人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