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炼“三心”,聚“三气”,提升师德素养

2020-11-09冼秋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26期
关键词:三心师德师风

冼秋红

【摘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明确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而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将尊师重教观念渗透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凸显了“振师道提尊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营造安心的教育氛围,实现教师大胆工作,全程育人,就必须要做到“振师道、提尊严”。作为校长,要炼“三心”,勉励教师从严从教;作为教师,要聚“三气”,鞭策自己为师为范。

【关键词】师德师风;从严执教;为师为范

一、校长要练“三心”,勉励教师从严执教

维护教师的尊严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需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抓落实,反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一)从心:育师育德,寻找正确方向

1.找准自身定位。发掘教师的亮点,积极组织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开展有益教师身心发展的活动,引导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开展师德专题演讲比赛,发掘善于表达的教师;开展师生同唱活动,发掘能歌善舞的教师;开展教师专题讲座,发掘心思缜密的教师,实现每一位教师的所长得以发展。引导教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让教师铸魂树人,当教师拥有自己的中国梦,教师就会更自信。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教师想家长所想,把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长见识、长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作为教师本职工作首要任务,教师在育德过程中,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亮点,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通过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激发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关注与沟通,开展师生研学旅行,让教师发现学生的另外一面,开展师生互评互进的活动,让教师更加清楚知道自己在学生心中原始的一面等。作为教师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成才,而无愧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3.提升自身素养。“质量从尊师来”,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应新时代的要求,学习目前“互联网+”下的教育体系,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尽快适应线上与线下教育的互融。通过开展线上微课制作技能学习、计算机应用程序的使用、课件的制作与技巧等,适应目前“互联网+”教育的特殊性,与时俱进。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的水平,努力把自己的特色成为自己的优势,突出教学的效益,实现高效课堂。

(二)关心:育才育能,提供正确方法

1.关注专业成长。要做到教师的发展薪火相传,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的基础工作,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发挥教师专业化成长,善于用人,随时洞察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善于分析教师的优势,在教学领域上发挥优势,做好结对帮扶,对于教育教学的弱项,要与教师一起做好剖析,找准问题原因,可以让教师在结对的群体中观摩学习、可以多给教师平台,提升个人专业成长、可以提供合适的提升平台,补齐短板。

2.关注个人成长。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引导教师做好个人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通过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及教师三年专业规划的契机,提醒教师及时认识学校的发展与自身发展的思路是否一致。时刻提醒教师要着眼于办好家门口的好教育,要及时了解自己及学生的教育需求,加快补齐自己薄弱的教育短板。

3.关注师德成长。要优化学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及时调整师德建设教育工程与系列培训活动,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加强师德意识,通过制定师德考核负面清单等形式,实行师德“一票否决”,保证教师的教育行风,让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沉下心来教学。

(三)细心:育心育情,寻找正确路径

1.提升社会地位。要让全体家长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力求全体教师均能成为榜样。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文化建设等,宣传师德好故事,宣传教师师德师风,弘扬优良的师德文化及教育文化,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并内化为尊师重道。同时,引导家长接纳老师、认可老师、敬佩老师,以此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及責任感。

2.关注心理状况。教师承担安全、卫生、教育、教学、家校沟通等多重的压力,作为校长要及时疏导教师的情绪、了解教师的需求,做好情绪疏导和心理建设,开展开学前的动员工作,进行系列的线上培训,帮助教师如何正确地开展常态化教学,做好疫情防控及安全工作,以最快速度适应新学期的开始,让教师能全程育人,全心育人,并且有尊严地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工作。

3.增强法治意识。要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明确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惩戒权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如何行驶教师合法权利,引导教师知法懂法,懂得维权意识,用法律武装自己,强化依法从教、依法治教的权利与义务,使得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加理直气壮,提升自己教学的尊严。

厚植教师的文化情怀,用师德和教学武装整个教师团队,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弘扬良好的社会舆论效应和谐的尊师氛围,实现尊师重道,重提教师尊严的效益。

二、教师要聚“三气”,鞭策自身为师为范

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实施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攻坚行动,也就是表明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师德建设及尊师重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新时代教师必须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衡量自己。

(一)底气:架起师生信任的连心桥

1.加强专业功底。实践证明,无论是课程标准的需要还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无论是学生成长的需求还是教师专业提升,都需要教师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线上教育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需要教师要及时更新理念,结合自身教学的需求,因地而宜、因校而宜探索具有区域和校本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在扩大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以提升,有效提高信息化领导力、规划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彻底打破“重建设、轻应用”的状况。据了解,疫情期间,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也纷纷加入多媒体应用的学习,这体现了教师学无止境的精神。

2.创新育人模式。在开展返校复学期间,教师承担了学生种种的教育教学工作,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学会统筹与衔接,把线上教育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要调整过往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整合教学资源,保证教育教学的有序进行,同时,做好疫情防控知识的教育,普及生命教育、养成教育,做好五育并举。

(二)灵气:绘出家校共建的工笔画

1.做好家校合作。要守住教师的尊严,就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诚然,目前家校关系十分微妙,一方面,文化水平、家庭育儿较高的家长,对教师的期待较高;另一方面,部分家长亲子关系缺失,对教师的期待感觉疲惫,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压力,要用正确的方式与家长沟通是教师另外的一个必修课。

2.做好家访工作。面对面,才能心贴心。作为家长,他期待教师随时随地给予孩子展示的舞台和机会,希望孩子无论是教师的教学实践还是教育实践有表现的机会。家访时,教师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对一给予帮助。同时,教师能分析学生的家庭因素,有效开展因材施教,此外,教师可以与家长形成合力,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甚至帮助。

3.做好家风宣传。中国梦,家风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提出的重要论述,做好教师,可以发挥班级群的舆论优势,大力弘扬每一位家庭的优良家风,以此给予更多家长学习的机会,也给予更多家长提升的机会,在互助共赢下,家长更乐意与老师沟通,更喜欢与老师交流生活琐碎。

(三)大气:大胸怀有担当实事求是

1.相互沟通,杜绝“雾里看花”。作为一个团队,就必须做到相互沟通、宏大的胸怀和责任担当,在总结经验中凝聚共识、最后明确自身的方向。一个班级往往由多个学科教师组成,教师之间要建立好沟通的桥梁,做好教学研修的准备,课程的衔接,相互之间要互相帮忙,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当出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或者家长与学科教师之间的矛盾的时候,整个班级团队的教师应该作为当事人,与学生、家长做好一致的沟通和协助,而不是旁观者,要在实事求是中建立沟通的桥梁,保护教师群体的尊严。要知道,每一个教师个体代表不仅仅是教师自身,也代表着学校的荣誉,代表着整个教育教学的团队。我们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下,教师队伍建设也是一所学校的形象代表,我们需要团结和凝聚更广泛的力量,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2.相互聆聽,杜绝“空头支票”。五育并举工作还在不断优化中,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明显,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机制暂未完善,体育、美育等工作仍会出现忽略的情况,劳动教育显现学生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情况普遍存在。那么,在整个五育并举过程中,教师就难免会出现瓶颈的状态,教师难免也会出现个人情绪的宣泄。作为一个团队,应该是时刻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动态,及时了解教师的心理,聆听教师的心声,帮助教师的困难,在实事求是的过程中,让教师能有一个宁静的教育环境。疫情期间,部分滞留的教师心理会出现情绪的波动,作为一个团队,不仅仅只关注学生的心理,也要关注教师的心理状态,要及时聆听教师的心声,及时做好团辅,避免开出“空头支票”。

三、结语

要振师道重提尊严,就需要炼“三心”、聚“三气”, 校长用从心、关心、细心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提升教师的形象和地位,教师要有底气、灵气和大气,捍卫自身师德形象,筑牢师德师风底线,营造清风正气的文明校园。有德方有为,教师作为新时代筑梦人,更加应该自尊自爱,做强自己,吹响师德尊严的新时代号角。

猜你喜欢

三心师德师风
丰子恺的“三心”养生法
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加强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浅析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措施
二级工会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课文学习的“三心”“二意”
“三心”美德教育之活动性
新时期石油企业领导干部应树立“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