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0-11-09黄美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26期
关键词:英语阅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黄美玲

【摘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阅读素养乃至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實践证明,思维图(Thinking Maps)作为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提升阅读品格。文章从思维图作为阅读课堂教学策略的使用和学生阅读策略的使用两大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图,以促进学生信息提取、策略运用、多元思维的提升。

【关键词】思维图;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英语阅读

英语阅读是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将阅读素养界定为“为实现个人目标、发展知识和潜能、参与社会活动,对文本所进行的理解、使用、反思和积极主动的投入”。阅读素养包括“阅读能力”与“阅读品格”,是21世纪的关键能力。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学习中非常基础却最为关键的一环,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使用和反思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策略运用和多元思维。

小学生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发展阶段,如能借助形象思维工具,阅读效果将大幅度提升。思维图(Thinking Maps)包含八种基本图式,以基本的认知能力为基础,让思维过程可视化。实践研究发现,借助思维图,不仅让阅读文本更加直观化、简洁化,方便学生理解文本,大大提高学生信息提取的能力;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学会在对比、筛选、提取中得到思维的提升,最终实现阅读理解能力与思维发展的共同提高。

在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枯燥,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认识有偏颇、阅读材料匮乏、教学方法缺失、阅读评价片面、阅读体验缺失等。《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教师积极帮助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根据研究者所在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研究者及所在小学教师主动更新教学观念,试图以阅读篇章为载体,运用思维图,强调理解性阅读,提高学生对篇章的理解与信息的运用能力,以促进学生信息提取、策略运用、多元思维的提升。

一、核心概念

思维图(Thinking Maps),也称思维地图、八大图式法等,是美国教育学博士大卫·海勒( David Hyerle) 基于对语义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于1988年开发的一种用来建构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可视化工具。思维图包含八种基本的图式,包括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形图、括号图、流程图、复流程图、桥形图,代表定义、描述、比较、分类、划分部分、创建因果关系和定义关系的特定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逻辑思考等的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图用途更广,效果也更显著。鲁子问教授提到,“它用不同形式说明内容不同的关联性,如因果、分类、整体与部分、类比、属性与特性等,对于促进学生心智发展有着显著作用,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图,将思考过程可视化,促进其对信息提取、策略运用和多元思维等阅读理解能力的养成。

思维图的不同图式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每种图式绘制的方法和作用不同,在引导学生进行可视化阅读的过程中也各有特点。下面,我们通过思维图的八种思维图式的结构,用表格(表1)分析和展示它们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和使用要点。

二、思维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基于思维图的阅读教学中,思维图既可作为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来使用,也可作为学生自主阅读策略来使用。因此,我们在进行应用研究时,应用方式也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作为教学策略,在文本阅读教学中,由教师提供或提示思维图的使用;二是作为阅读策略,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建构思维图,或完全自主建构思维图。

(一)作为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

阅读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美国心理学家Goodman认为,掌握阅读材料中所有单词的精确含义并不等于实现了有效的阅读,有效的阅读是指对阅读材料的准确理解和判断。因此,阅读必然依赖于学生日常积累的和阅读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这也说明,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提取信息、提高学习策略,还要将思维品质、兴趣习惯、文化意识等的培养融入其中,真正实现指向阅读品格与阅读能力的阅读素养的提升。思维图作为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策略,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提取信息的能力,提升学习策略和发展多元思维。现简要说明阅读教学的流程:

1.读前活动(Pre-reading)

读前活动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热身准备阶段,也是文本阅读的导入阶段,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将先前的知识与阅读主题进行结合,从而达到激活旧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信息、策略与思维的准备。读前活动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通过视频、歌曲或问答形式引出阅读文本的主题。

②把文本的主题作为思维图的中心词,借助思维图,如圆圈图,进行头脑风暴活动,激活学生大脑中关于此主题已有的背景知识,通过相应的思维图将这些信息罗列出来,形成有效的读前预测、检测以及解决问题的信息库。

此外,还可以运用思维图呈现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再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猜测阅读文本主题。

以PEP“人教版”四年级下册Unit 3 Weather Part B Read and write为例,阅读文本是关于天气的内容。本课的读前活动是运用思维图中的圆圈图来开展头脑风暴活动,教师先在中心圈写上Weather这一主题,接着让学生根据这个主题回忆并说出自己所知的天气词汇,教师将学生的回答填入外圈(图1)。此外,还可以先在外圈呈现各种天气标识,然后让学生根据天气标识猜测文本的主题(图2)。

2. 读中活动(While-reading)

读中活动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主要是通过一系列阅读活动引导、帮助学生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识别、吸收、理解、领悟本文信息,从而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与能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需选用不同类型的思维图,以帮助学生判断和查找关键信息,理解和交流文本内容。如,双气泡图适合帮助学生理清文本中需要比较的内容,流程图适合展示事件的发展变化,括号图适合梳理所属信息,也可用桥形图类比推理,帮助学生产生联想输出等。读中活动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扫读:快速扫读,借助思维图,以主题作为中心词,提取文本各部分关键词,以此分析文本结构以及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

②寻读:结合掃读活动中思维图所分析的结构,细化每一部分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各部分的寻读与跳读,提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提炼,通过教师引导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相关练习并细化思维图的分支。

③细读:再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充分挖掘主题相关重点信息,并且通过思维图的逻辑关系等对文本的难点进行小组讨论,尝试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以PEP“人教版”四年级下册Unit 1 My school所涉及的相同话题的阅读文本为例,这篇短文介绍了学校的各教学场所与功能。教师可以在寻读阶段使用桥形图(如图3)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场所,进行功能的类比和推理,增强了知识迁移与建构,强化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多元思维的拓展与开发有莫大益处。

3.读后活动(Post-reading)

通过读前和读中活动梳理文本信息、运用阅读策略后,阅读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读后活动,即是检验和发展思维的关键阶段,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图来回忆文章的脉络结构,甚至细节内容。比如,在思维图的提示下进行文本复述,实现文本重构;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感受和观点,实现文本创构;还可以拓展话题,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实现主题延伸。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思维图图式,如,可用双气泡图进行两个类似事物间相似性与不同点的描述,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对比和表达。读后活动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借助思维图及一定的语言支架,对文本主要内容进行复述、改写、创编、续写等活动,以此来巩固、强化和拓展所学内容。

②通过学习与巩固文本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升华文本主题,注重相关主题的输出以及情感的表达,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课堂目标。

以PEP“人教版”五年级上册Unit 1 What's he like Part B Read and Write为例,该文本主题为介绍Robin这个机器人的一些特性。基于教学内容,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对人物特征属性的了解,并能正确描写人物特征。对此,教师可以运用气泡图(如图4所示) 帮助学生梳理人物特征,在阅读文本信息的同时培养学生有序梳理、整理的思维能力及思维习惯,并掌握描述人物特征的方法,在思维图的帮助下进行人物特征的描写。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图,不仅增强了教学的有序性、逻辑性和多模态化,还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运用、理解和拓展。因为思维图对于学生来说毕竟是比较陌生的学习策略,所以,教师可先提供既定的思维图模型,引导学生理解语篇,共同完成思维图的填充和运用;在师生相对熟悉和掌握思维图后,则可根据学生的理解,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构建与完善思维图。总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灵活调整、变通使用。

(二)作为学生阅读策略的应用

思维图作为学生自主阅读的策略来使用,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进行自主的可视化阅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梳理文本、理清文本结构、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深度,还能帮助学生关注自身的阅读思维过程与行为习惯。学生运用思维图进行阅读理解的步骤如下:

①主题认知:浏览标题,了解文本主题。

②扫读:快速扫读,以主题作为中心词,提取文本各部分关键词,以此来分析文本结构以及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初步构想适用的思维图。

③寻读:结合扫读中初步构想的思维图结构,带着问题进行各部分的跳读与寻读,提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提炼,选取适用的思维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或完全自主的方式完成并细化相应的思维图。

④细读:根据寻读部分完成的思维图,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充分挖掘主题相关重点信息,并通过思维图的逻辑关系等对文本的难点进行小组讨论,尝试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并对相应的细节信息进行划线。

⑤检验:根据思维图与划线的细节信息,进行问题的检验与确认。

这种基于思维图的阅读策略要求学生能够针对文本的主题和内容主动建构适合的思维图,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充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由学生个人完成也可以同伴间合作完成。并且根据思维图理论和学生实际,教师可以先提示或指导学生根据既定的思维图模型,依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填充运用;在学生对基于思维图的自主阅读策略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使用经验后,学生可以根据阅读任务的要求,完全自主构建基于自己对文本理解的思维图。这种基于思维图的阅读策略,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对信息的提取能力,提升学习策略,并实现多元思维的发展。

总之,这八种思维图式并非完全独立而僵化的存在,当阅读同一文本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分析目标选用不同的思维图作为分析工具。思维图让阅读者实现了阅读过程的可视化,正确使用思维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阅读思路,拓展语言知识,深化对阅读的理解、对语言的积累、对思维方式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Hyerie,D.Thinking Maps: A Visual Language for learning[M]. Knowledge Cartography. Springer London,2008.

[3]王蔷.中小学生阅读素养内涵及其培养——全国首届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学术研讨会发言(节选)[J].英语学习,2016(01):29-31.

[4]王蔷,敖娜仁图雅.中小学生外语阅读素养的构成及教学启示[J].中国外语教育,2015(1):16-24.

[5]王蔷,陈则航.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6]张琦,左萍.例谈思维地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论坛,2015(12):36-40.

[7]朱婉清.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地图研究[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33(1):169-176.

猜你喜欢

英语阅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