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曲今唱,根植心灵

2020-11-09黄映如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26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初中教学古诗词

黄映如

【摘要】古诗词是初中语文乃至整个语文教学阶段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它所反映出的是社会的变迁,文化的繁荣与衰落,时代的更迭交替,甚至是当时百姓的生活。这些都对当今历史学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并且深远的影响。因此,让学生在初中这个对事物吸收相对较好的阶段,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是极为有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教学;古诗词;实践探究

作为绵延了几千年的中华名族文化的灿烂瑰宝,古诗词从古至今不乏仁人志士的喜爱,如今更是走进了千家万户。古诗词不仅仅包含古诗,还有古词。在当今社会,唐诗宋词元曲,一些脍炙人口的词曲几乎人人信手拈来。但现在的初中课本对古诗词关注的重点主要在于字词句的理解和诗歌内容的翻译上,反而是忽略了对古诗词来说最为重要的意境描述,其中包括老师们在课上进行讲解时,也往往只是表面意思的提及,未曾深入讲解。那么,如何让古诗词真正地“根植心灵”呢?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在进行古诗词的讲解之前,首先需要对作者生平做个简要介绍,这是理解古诗词的重要基础。只有了解了作者生平经历后再结合创作背景,才能更好地深入作者的内心去体会,更好地深入到古诗词中去感受创作时的那种场景、那种氛围,才能真正地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以及他真正想要的、想表达的。

例如,讲解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时,首先需要对作者曹操的生平做个简要概括——曹操生于官宦世家,少时未曾显露锋芒,然天下大乱,群雄起义,曹操崭露头角,拥有了自己的一番天地。南征北战,胜败乃兵家常事,却无奈心中仍有波澜,唯作诗以抒怀。曹操一生创作无数,在军事上,文学上都拥有较高的成就,可称为一代枭雄。其次是对其创作背景的概括——建安十一年,乌桓南下,攻破了幽州城,同年,袁绍党羽勾结乌桓部族屡次侵扰边境,迫使曹操于次年亲征乌桓,大胜。班师途中路过碣石便记录下了这一辉煌时刻。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创作背景,而后便是对诗歌大意的理解了。将古诗文翻译成简便易懂的白话文,不仅便于学生的理解,更有助于老师们对诗歌进一步的讲解。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将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尽可能详细地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更好地进行课文的讲解。

二、诗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感知其意,反复诵读

反复诵读,不止是简简单单地读诗,更是要注意诗歌的抑扬顿挫,要求学生们以其所感受、所感知去表达诗歌所想表达,营造出诗歌想要创造出的意境氛围。

例如,在讲解《次北固山下》时,首先需要大致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反复诵读,其义自见。首联讲诗人客居他乡,描述了周围的环境——自己正在江面上行舟,为简单的环境描写,语气较为舒缓。前两句学生基本能够领会。颔联讲江上的风景以及行舟的状况,江面很宽广,一眼望不到边际,诗人所乘坐的船只升起了帆,行路很顺利。颈联为全诗的重点,点明诗歌当时的创作时间为年关,江面上默默落下去的太阳暗示着黑夜的到来,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也即将来临。此情此景,联想到诗人本身,年关本是团圆的时节,“我”卻仍在外漂泊无法归家,其内心的失落与怅然可想而知,但此联又富含哲理,同时孕育着对新生的期待,因此,在诵读颈联时语气既要有诗人无法归家的失落与怅然,同时又要包含对新生的期待与向往,情感丰富。尾联以设问的形式将离家的愁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寄出的家书不知何时会到达,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大雁,期望大雁能够将“我”的思念带回家乡。尾联的惆怅中蕴含着期待,诵读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住其情感的复杂变化。

(二)想象体会

意象的整合对于诗歌的理解和创作是极其重要的,提取诗歌中的意象,将其构成一整幅连贯的画面,有助于阅读者融入到画面中更好地去理解诗歌。

如,《天净沙·秋思》,诗中所描述的景物多样,作者所采用的手法——如何将简单的景物刻画得入木三分又深入人心是需要掌握的。动态的描写与刻画,善于观察周围的景物,善于刻画所观、所感、所听是极其重要的。若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方法,能够在阅读的同时在脑海中构想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画面,能够深入到古诗中去结合意境构想,设身处地地将自己带入诗,便能轻易地达到人诗合一的境界,但显然这样并不简单。对于初中生来说,能够感知诗歌所传达出的意思便已经是很难得了。因此,在初中阶段,也只是简单要求学生能够构想出画面,并对诗歌内容有个大致了解,便能够对诗歌掌握个七八分了。古诗词的教学不能够急于求成地去教,老师们要多花些时间,循序渐进地逐步提出要求。

三、结束语

当今中国,传统文化正在中国大地上逐渐复苏。而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诗词,不仅只有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古诗词为人们所熟知,几乎连一些冷僻的古诗词逐渐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称颂。探究古诗词的意境是理解古诗词深层次内容及其含义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从小接受古诗词的耳濡目染,对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基础很重要。让美好的古诗词深深地扎根在学生们心中,更好地伴随他们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蔡永平.古曲今唱  根植心灵——初中古诗词教学实践探究[J].教育观察,2020,9(23):120-121.

[2]程园园.阅读古诗,赏诗情画意——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36):48-49.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初中教学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猜诗词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