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陸推動「經濟雙循環」台資企業應如何調適?

2020-11-09丁鯤華

台商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產台灣大陸

丁鯤華

繼今年在「兩會」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來,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時再度強調:「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復蘇。」這是大陸最新也最具體的發展策略,中長期而言,也會帶動大陸經濟結構的轉變,值得特別關注。

「經濟雙循環」為大陸經濟輸送成長動力

過去中國大陸以30年時間舉全民之力建構起「世界工廠」的地位,如今面對經濟低迷、保護主義空前高漲的外部環境,為降低因出口減少所遭受的損失,除了繼續努力「保外貿」並加大吸引外資投入外,更將全面推進「經濟雙循環」,推動有效投資,憑藉其擁有全球最完整工業生產體系、同時也是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的優勢,從改善自身產業鏈、供應鏈與市場穩定性的缺失著手,促進從生產、分配、流通到消費的內生循環,以充分保障國民生活與生產之需,並為國家經濟提供穩定而操之在我的成長動力。

生產型企業是台資企業在大陸的主力,合占總投資額的7成以上,其中80%更屬於出口型外銷企業。前些年為因應大陸經濟結構調整所導致的勞動力、原物料以及水、電、環保等生產要素成本大幅上升,大家積極致力轉型升級,部分產業為降本增效並開拓內銷市場,索性將生產線移轉到中、西部,也有相當比例的台資企業忍痛移轉至勞動成本更低的東南亞。

台商如何借力借勢發展

而今由於新冠疫情肆虐,歐、亞、美洲紛紛陷於經濟衰退,恢復無期,而中美貿易衝突更從原先的彼此對立發展成全面「新冷戰」,大家才意識到當前的最大困難不是勞動力或原材料供應,而是供應鏈、市場需求和市場准入的問題。更讓人憂心的是,各國在中美全面對抗中依政治傾向及核心利益選邊站隊,裹挾經濟、貿易、科技乃至個別企業的經營發展,造成產業供應鏈分崩離析,這是跨國企業在設址佈局當時無法預期的風險,其動態影響會持續到未來5~10年,個別得失難以避免也無法估算。如今大陸決心啟動以「經濟雙循環」拉動成長的戰略,台資企業必須思考的第一要務就是如何應對並借力借勢發展。

(一)大陸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地,每年為台灣創造700億美元以上的貿易順差,單以今年1~6月來說,順差就高達370億美元。以往臺商沿用的模式是在大陸投資設廠,然後由台灣進口設備和半成品進行加工生產再銷往全球。而在大陸啟動「經濟雙循環」後,兩岸上下游分工的供應鏈模式將面對更嚴酷的挑戰,台企應儘早客觀務實地檢視生產供應環節,優先考慮在大陸地區自行製造設備與半成品或尋求更有彈性的合作廠商,否則既有優勢可能不保。

(二)由於經濟下行與貿易保護主義的雙重影響,無論原物料供應或銷售完全依賴海外的風險更高,因此必須降低對外貿的過度依賴,在外銷部分應保持具有利潤及核心競爭力的優質產品,並在內銷部分投入更大精力整合產業供應鏈,做好由產到銷從生產端到市場端都在國內的準備。

(三)大陸最重要的產品銷售通路還是電商,打通電商管道是核心要務;國台辦、商務部及全國台企聯一直在努力協助台資企業落實生產與銷售的網上對接,特別是當前實體店經營風險較大,不要輕易嘗試。而生產半成品與零部件的企業則應積極自我提升並加入科技創新、新能源、5G、新基建等有前景、有政策支持且有核心競爭力的生產與配套陣營,避免被提前淘汰。

(四)資金運作以大陸金融單位為核心。由於大陸金融業有國家政策支持,今後會有更多資金精準投入實體產業,利率還有下調空間,資金成本有望降低,「貸款難」的問題應可逐步解決。而在人民幣對美元逐步升值的趨勢下,使用國內資金靈活度更高、限制較少,不但減少匯兌損失,也可省去匯兌管控的不便。

全球疫情未見減緩,經濟復原曠日費時,當前的國際形勢仍然複雜嚴峻,習總書記在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特別指出:「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以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在世界經濟動盪緊縮的大格局中,各國經濟能否持續發展完全視其自身規模與條件而定,中國如此,美國和歐盟也是。

台灣對大陸出口比重今年上半年升至42.3%,依存度為10年新高。在未來各大經濟體都以照顧自身利益為優先的情況下,過去台灣「兩頭占好、左右通吃」的好景勢必難以持續,甚至有可能被加速邊緣化。台商朋友面對大陸推動「經濟雙循環」的新局,在長遠佈局上必須更務實、更謹慎,只有認清道路,做好中、長期的堅持準備,才能在漫天迷霧中繼續穩步向前。

猜你喜欢

生產台灣大陸
古道散茶香
牛奶生产
冰之大陆
「九合一選舉」催生的台灣最大黨
從盧麗安到王炳忠
「台灣競爭力論壇」談台灣競爭力
帮助红尾鸢回家
江丙坤對大陸台商的期待
超级袜子
積極進取 敢於嘗試 台灣青年靠什麼在大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