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020-11-06周渊海张卓

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环境监测生态环境

周渊海 张卓

摘 要:大数据技术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存储、数据计算、数据集成、深入挖掘及可视化等,可为环境监测提供技术辅助,实现综合预警与科学决策。基于此,文章对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内容与流程,结合环境监测案例,总结大数据技术应用要点,保障其优势有效发挥。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环境监测;生态环境

在新时期背景下,环境监测工作越来越复杂,不仅要考虑环境参数,还需分析环境与人、与经济的关系,实施多元协同治理。传统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存在数据不全面、指标不准确、历史数据遗失等问题,难以为环境决策提供帮助。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妥善解决了上述问题,因此需在环境监测中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

1 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方式

1.1 支持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

在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实现数据的分类采集,根据环境监测数据的内容或生命周期进行全面采集,为后续数据集成与分析提供便利。

1.1.1 内容分类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大数据来源有两类,分别是监测部门产生的数据与外部人群活动产生的数据,前者包括生态环境数据与污染源排放数据,数据的周期约四十年,主要为结构化数据;后者包括人与环境相关的数据,数据时间跨度不等,主要为非结构化数据。基于上述来源,大数据可根据如下分类,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有效采集。第一,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包括生态环境监测的各项数据,如大气数据、土壤数据、噪声数据及水质参数等,监测范围包括生态环境监测点、水源保护区及自然生态保护区等,为覆盖全国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数据,可体现各地区及我国整体生态环境状况。第二,污染源排放数据,包括各个污染源所在点位的监测数据,如废气数据、废水数据及固废数据等,涉及污染源监测、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及监察执法等工作。第三,人与环境相关数据,包括基础气象数据、生活垃圾数据、地理国情数据等,来自于各地区统计年鉴或网络媒体公布数据。

1.1.2 生命周期分类

按照生命周期,可将环境监测数据划分为冷数据、温数据和热数据三类。冷数据是指采集的未处理数据或历史归档数据,通常以污染源排放数据或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为主,可用大容量硬盘存储;温数据是指通过分析形成报表的环境监测数据,支持历史查询,如环境质量日报、月报与统计年鉴信息等;热数据是指当期使用数据,包括深入挖掘后入库的数据或部分原始數据,如实时发布的在线监测数据,需配置高速硬盘,方可保障数据的有效应用[1]。

1.2 支持环境监测数据的集成

在分类收集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大数据技术可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全面集成,将异常数据全部剔除,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细化来说,环境监测数据的集成包括抽取、分发、清洗、转换与装载等步骤,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中,便于后续分析。在上述环境监测数据集成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要点如下:第一,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指对采集到的不同类型与格式的数据进行统一转换,使其符合数据深入挖掘要求。通常来说,环境监测数据间的差异体现在编码方面,监测人员可通过数据转换方式,使其格式编码保持一致。第二,数据补采,数据补采是指补充采集数据,使环境监测数据更为全面。在环境监测数据出现中断或数据不完整现象时,即可进行补采,具体补采原则由数据类型决定。第三,数据清洗,在采集的环境监测数据中,存在不符合实际情况或不规则的数据,称之为“脏数据”,需进行数据清洗,即将其从数据库中剔除,避免“脏数据”影响后续处理结果。在“脏数据”清洗中,技术人员需根据环境监测与分析需求,制定合理且详细的清洗规则,确保所有“脏数据”被清洗,避免正常数据被误清洗。常用的清洗规则有取值范围、拼写检查等。第四,采集监控,在数据采集与集成的过程中,需进行采集监控,对大数据平台分布的采集、转换及加载等任务进行监督管理,如监测加载任务状态、启停各项任务等,保障大数据平台的规范有序进行,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智能化处理[2]。

1.3 支持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大数据技术可实现监测数据的深入挖掘与分析,技术人员可根据环境监测需求,在大数据平台设定计算处理程序,根据集成的数据内容,进行批量处理,处理流程为数据建模→数据计算→数据分析,分析技术包括关联分析、预测分析、聚类分析、概念描述及偏差检测等,为监测人员提供全面的数据参考,协助环境决策。例如,在大气、土壤及水体环境质量连续监测工作中,技术人员在大数据平台设置预测模型,可根据集成的数据内容,对未来环境数据进行预测,用作环境容量核定、产业结构布局及资源开发利用的决策参考资料,使城市开发满足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在企业污染物监控中,技术人员可将大数据平台设置生产排污工况监控功能,全面采集企业生产、排放、销售等过程,为环境执法提供帮助。

2 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案例

为明确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要点,本文将以某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为例,深入探究大数据技术在数据采集、数据集成与数据分析方面的应用,为环境监测人员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成功经验参考。

2.1 应用内容

根据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方式,环境监测部门与软件企业合作,共同构建水环境监测网络与大数据平台,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集成与数据分析三个模块。

在数据采集模块中,整合自动监测站与人工监测数据,采集流域的湖体、河道、地表水、饮用水及重点污染源等相关数据,实现流域水环境的全面监测。依托于大数据技术,构建水环境监测数据库,数据内容包括自动监测与人工监测两类,实现数据共享。在数据集成模块中,技术人员根据水环境监测数据应用需求,在大数据平台中设置数据转换、数据补采、数据清洗、数据装载与采集监控等功能,对采集的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确保其符合数据深入挖掘要求,保障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在数据分析模块中,技术人员根据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服务需求,设置数据挖掘功能、模型功能与报表中心功能,切实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为水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帮助。

其中,数据挖掘功能是指根据水环境相关的质量数据、水文数据与气象数据,构建数学模型,评估数据变化规律,总结水质变化原因,为当地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模型功能是指构建水环境模型服务平台,配置多个环境专业模型,为流域日常管理提供支持;报表中心功能是指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更为直观地呈现数据变化规律,为水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帮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水质报表,包括湖水、地表水、饮用水等,可统计最新水质达标状况、水质级别及历年水质对比等;②河流报表,统计河流监测数据、综合污染指数及空间变化数据等;③水源地报表,统计水源地监测数据与空间变化数据等,便于分析水源地质量;④湖库质量,包括湖库检测数据、空间变化数据等;⑤水环境预警,对当前水质进行模拟评估,分析水质未来趋势,进行预警与提示,引导环境监测部门做好预防。

2.2 应用成效

上述水环境监测网络与大数据平台应用后,可全面采集流域的湖体数据、河道数据、饮用水数据及重点污染源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实时掌握流域的水质、水量状况,分析其污染状况,实现水环境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为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决策提供帮助。同时,在大数据技术应用后,解决了该流域水环境监管的信息“孤岛”问题,提高流域水环境管理水平。可见,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优势显著,可推广普及。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环境监测中,大数据技术可实现监测数据的分类采集、全面集成与深入分析,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为保障大数据技术优势的发挥,环境监测部门需构建大数据平台,结合环境监测工作要求,设置数据采集功能、数据集成原则与深入分析技术,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创设良好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丽平.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与监测中的运用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20(06):78+81.

[2]黄润楠.探析大数据解析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0(10):195.

作者简介:

周渊海(1985- ),男,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汉族,大学本科,工程师。

张卓(1986- ),女,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汉族,大学本科,工程师。

猜你喜欢

大数据技术环境监测生态环境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大数据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