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网络谣言的儿点思考

2020-11-06于培培

新闻传播 2020年16期
关键词:网络谣言现代技术主流媒体

于培培

[摘要]近年来,网络谣言可谓是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给我们带来了难以预估甚至无法挽回的深刻影响。为此,大家对网络谣言的关注越来越多,讨论也从未停止过。研究发现,网络谣言的特点很明显,很容易和一般的谣言区分开来,当发生热门事件或焦点问题时,网络谣言往往随之产生,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减少网络谣言造成的负面影响,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呢?笔者认为,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网站与主流媒体应及时发声,其次要发挥现代技术的源头治理能力,最后利用好法律手段。

[关键词]网络谣言;主流媒体;现代技术;法律手段

这几年,由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谣言不再单纯地依靠口口进行小范围地传播,大多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出去,这样一来,谣言的散布传播范围以及速度和以往相比,均有了大幅提升。同时,很多网民通过网络渠道实现了随时随地表达自己对某一公众事件看法的舆论监督的权利,这使得网络舆论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因此,如何遏制网络谣言,减少其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找出可行的对策。

一、网络谣言的特征

由于在网络平台上所有人都能自由发声,导致网络谣言比传统谣言呈现出更加多元复杂的状态,其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谣言传播的速度快。借助网络这个高科技平台,网络谣言像插上了翅膀,可以飞一般地迅速到达全国所有有网络覆盖的地区,这是以往任何传统的方式都不能相提并论的"。二是带来的影响恶劣。由于传统谣言受到传播途径的限制,传播范围很小,覆盖面很窄,往往只是在某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进行,影响程度受限,而网络谣言不一样,它传播起来,能以很快的速度瞬间抵达全国各地区,只要网络能覆盖的区域都难逃脱其辐射,所以由此产生的影响可想而知会有多么恶劣,如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很可能给个人、企业、政府或者社会造成不可预估的、甚至难以挽回的损失。

这主要是因为,网络谣言的内容冲击力强,对网民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相比以往“口说无凭”的谣言,网络谣言的内容更加真假难辨。大家都知道,网络谣言往往附带着一些真实的图片、音频、视频,通过张冠李戴将其作为“真新闻”的证据,使谣言的真假性变得暧昧难分,让网民难以辨别真假,加之网络上可以采取匿名传播的方式,网民往往在没有认真思考的情况下就有意无意地进行了二次传播,所以传播速度很快。其次,还因为网络谣言涉及面广,上至某些突发性公共事件,下至针对个人的流言蜚语,从政治到生活,从军事到经济,每当一些公众关注度高的事件发生时,网络谣言也几乎都是接踵而至。造谣者利用某些重大事件的信息不透明性,编造精辟、隐蔽性强的谣言,在网络,上进行传播,短时间内便可以使谣言得到极大的流通,引发民众的焦虑心理,给民众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网络谣言借助网络新媒体的优势,在短时间内就能够以几何倍速传播,再通过传谣者有意无意的转发,在分秒之间谣言便可以到达世界各地,其往往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二、网络谣言的成因及影响

一方面,当一个重大事件发生时,若政府信息网站无法在第一时间公布出官方的、详细的、准确的信息,往往这个时候网络谣言就有了可乘之机。“谣言止于信息公开”,这是很多学者公认的说法。危机事件的反常度,模糊度越高,越能激发公众的好奇心,当在主流权威媒体无法及时给出事件的真相时,公众就会倾向于相信自媒体所发布的小道消息。这将直接导致网络谣言的快速传播,甚至于谣言传播的速度快过辟谣的速度。同时,社会心理因素也在作祟,传谣者抱着造谣心理、娱乐心理和报复性心理等心态,为了满足自身的目的散播谣言。比如:一些无良的自媒体在还未还原事件的真相时,为了流量而追求新闻的发布速度,导致事件的真相被歪曲,使当事人受到伤害;公众对社会突发事件的恐慌心理也是网络谣言的一大成因,当一些社会突发事件与公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时,公众就会产生恐慌与不安的心理,这就导致这些人也有意无意地成为了传谣者之一,当自媒体散播出一些有关突发事件的任何新闻或文章时,人们的辨别能力会因为恐慌而被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立即转发这些新闻。这些谣言造成的误导会长期存在于民众中,纵使事后官方媒体进行辟谣也无法完全消除,并且会产生难以预料的畸变与回流现象。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媒体也随之应运而生,这使得网络谣言传播得更加快速便捷了。如果再把PS、剪辑等新的技术用在加工网络谣言上,那么它会变得更加地真假难辨,加上如今的微博、微信、QQ、抖音、快手等平台之间又可以实现交互传播,这些都使得网络谣言辐射的范围更广,传播速度得到了裂变式的提升;同时,由于网络上发布信息并非是实名制的,具备隐匿的特点,同时传播成本又低廉,这也直接导致了部分素质较低的或者有私心的网民在发表言论时降低自己的道德标准和原则,无所顾忌地在网络上畅所欲言,传播大量的消極情绪和负能量。

当前,互联网发展得如此迅猛,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随便一条小小的谣言,如果不加以阻拦,任其发酵,就极有可能肆意传播,产生恶劣的结果,威胁我们的利益甚至是社会的稳定,其影响力之大、速度之快是超乎我们想象的,等你反应过来,也许已经来不及挽回。

在任何时期,面对社会突发的危机事件,都需要政府与人民共同努力、携手并进才能摆脱困境,而一些别有用心的造谣者也正是看重了这一点,他们特别针对某些突发性的公共事件,刻意将相关信息掐头去尾,伪装性强,内容冲击力更大,更容易混淆大众视听,增加可信度。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位昵称为“魔女小希”的微博用户自称医院患者,在其微博推送了一段视频,表示武汉市内医院系统瘫痪,病死患者尸体无人处理。经核实,这段视频中的“尸体”只是医院过道上的空床位,视频也并不是这位用户所拍。但是,这条谣言在短时间内被人们大量转发、传播,离间了人民与政府的关系,造成人民与政府的对立,这直接导致了部分人对政府为了对抗疫情而制定的政策产生了逆反心理,导致政府陷入信任危机,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三、网络谣言的治理

首先,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网站与主流媒体应及时发声,谣言止于信息公开,谣言出现的地方都是主流媒体未及时报道到的地方。当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极高,而又没有这些区域相关信息的获取渠道,就只能选择去相信那些还未验证的“小道消息”。而这些小道消息往往是一些自媒体或个人为了得到关注而编造的谣言。因此,若主流媒体主动发声,减少失声区域,满足公众的好奇心,给公众提供足够、全面的信息,自然也就从根源上使得网络谣言没有容身之地。比如之前有过这样一个关于网络谣言的例子,那是2018年8月下旬的一天,在河南南阳邓州的微信群和朋友圈里,有一个视频突然火了起来,大家纷纷转发,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视频里显示:在当地的新华路上的一条小铁路上,停靠了一列火车,小视频里还有一名男子的声音,激动地喊着,“火车开到路上,碰到了几辆车……”经过一番调查得知,视频里的传闻发生在8月21816时左右,当时邓州火车站专线进行调车作业,途径位于市区主干道的一个平交道口。为安全起见,铁路部门把道路暂时封闭了起来,这使得有些人对此产生了误会,所以当有人在微信朋友圈里恶意散播谣言时,竟信以为真,还帮忙转发。铁路部门得知后,迅速发布官方消息进行辟谣,并及时向当地派出所报警寻求帮助,最终该男子被当地公安机关行政拘留,谣言也得以平息。由于政府和铁路企业反应迅速,处置及时得当,此次谣言才没有引起大量炒作,避免了民众心理恐慌。

其次,发挥现代技术的源头治理能力。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已发展的比较成熟,一方面是可以利用新技术识别拦截网上的文本内容,当出现比较异常的信息或是含有一些敏感词的信息时就对这些信息进行限流,减少公众接触到这些信息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网警,追踪异常信息发布者的IP地址,通过封禁账号的方式,给谣言发布者敲响警钟,遏制其传播谣言。当某些谣言广泛流传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时,还可以通过追踪IP地址的方式锁定谣言发布者的具体位置。

结语

法律是道德之外维护社会秩序最有力的手段。即使网络目前还没有实行实名制,但是政府有义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控制网络话语权在安全范围内,并完善相关的追责制度,惩戒造谣者,打击肆意妄为造谣的不良网络氛围。将造谣纳入社会征信体系,以警示潜在造谣者,互联網并非法外之地,公众上网必须谨慎言行

参考文献:

[1][美]奥尔波特,等著.刘水平,等译.谣言心理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10.

[2]王国华,方付建,陈强.网络谣言传导:过程、动因与根源——以地震谣言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6.

[3][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2.

猜你喜欢

网络谣言现代技术主流媒体
定格动画中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论现代信息技术资源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魅力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主流媒体如何在“反转新闻”中当好定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