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海外舆论宣传困境及应对

2020-11-06周宝砚武保涛

新闻传播 2020年17期
关键词:海外

周宝砚 武保涛

[摘要]对外舆论宣传是一个国家国际行为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其国际话语权的具体体现。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比重越来越大,构建起与自身地位相适应的话语权体系是必然趋势。但长期以来,某些西方国家控制着国际舆论话语权,极力打压中国,尤其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竟试图把本国防疫不力的责任以各种方式甩锅中国,使中国的海外舆论环境愈发恶劣。对此,我们要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坚定“四个自信”,更有底气地回击抹黑中国的言论;要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阐释中国的理念,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要打造外宣旗舰媒体,拓展海外受众群体,走出海外舆论宣传的困境。

[关键词]海外;舆论宣传;困境应对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力也不断擴大,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海外舆论宣传和话语权建设一直是中国的短板。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着世界新闻舆论、控制着世界传媒市场,形成了西方话语霸权。中国想要在国际社会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困难重重,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西方国家的“善意”让步,应该从多方面着手,逐渐打破目前的僵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就必须了解我国海外舆论宣传的现状及成因,并积极探寻有效影响国际舆论之道。

一、中国国际舆论宣传之困境

当前,国际竞争不仅包括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还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和文化的感染力等“软实力”,随着国际竞争愈演愈烈,软实力的作用愈发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叫但从目前现状来看,由于某些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极力抹黑,被政府长期洗脑的西方民众对中国不信任加剧,再加上中国在国际舆论中发声不畅等,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成长壮大任重道远。

(一)某些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极力抹黑

长期以来,由于政治集团的操纵、对中国根深蒂固的偏见和媒体公司利益的驱动等原因,某些西方媒体在对中国进行报道时罔顾事实,刻意抹黑中国。如拉萨“3.14”暴力事件,被西方媒体指责为“剥夺藏人的宗教自由”“灭绝西藏文化”等”。新疆“7.5”打砸抢烧事件,被《纽约时报》、CNN等媒体报道为“中国正在兴起一场大规模的拘禁穆斯林的行动”、“政府把百万人关入集中营”等"。再以近期暴发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为例,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联动为美国政府处理新冠疫情不力甩锅中国,公然将新冠病毒命名为“中国病毒”,福克斯新闻更是不遗余力地大肆宣扬这种极端反华论调等,企图在全世界将中国塑造成“威胁、邪恶”的负面国家形象,这给我国对外舆论宣传制造了极大的障碍。

(二)长期被误导的西方民众对中国信任缺失

被某些西方政府和媒体误导的西方民众对中国一直持怀疑态度,对中国的各项制度存在严重误解。政治上,他们认为中国实行的是专制制度,批评中国一党执政,指责中国共产党腐败问题突出,缺乏纠偏机制,暗示中国制度的不可持续性;经济上,“西方世界将中国国家主导的发展模式定性为‘国家资本主义”间,认为这种发展模式对西方国家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将中国的发展成果描绘成对西方经济果实的窃取;文化,上,部分西方民众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解,质疑中国传统医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贬低中国古代天文学与西方几何学差之千里,批判中国古代哲学缺乏逻辑思维和思辨色彩等。在某些西方媒体和政府的长期歪曲报道之下,这种怀疑和误解还将长期存在,给中国对外舆论宣传带来了重重阻力。

(三)中国在国际舆论中发声不畅

中国在国际舆论中发声不畅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当前,中国在对外舆论宣传上主要靠官媒发声,官媒是国家的代表,发声权威、有力,但在西方人的价值观中,声音来源应当多样性,如果只有一种声音,且这种声音主要是宣传、讲道理,并不直面西方民众的所思所想,久而久之,就难以被关注,再加上某些西方媒体对我的敌视,官媒的传播内容更容易被戴着有色眼镜的西方人蓄意歪曲和否定。官方渠道发声不畅,民间渠道声音更弱小,且民间声音很多时候表现为官方声音的解读或宣讲,这种发声也很难激起国外受众的兴趣,这样一种对外舆论宣传局面,与我国正在崛起的大国形象很不相称,对我国的国际地位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中国面临国际舆论宣传困境之原因

中国陷入国际舆论宣传困境的背后,一方面折射出某些国家担心中国崛起对其地位的威胁,因此不断打压、丑化中国;另一方面也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大而不强”,导致话语权在短期内难以提升,再加上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不足等现状,也使得中国要走出海外舆论宣传困境还面临诸多挑战。

(一)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担忧

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崩溃论”,再到“中国责任论”,形形色色"威胁论”的背后是西方国家用来制约中国崛起的一种政治手段,是“零和博弈”思维在新时代条件下的体现。虽然在许多国际问题上西方国家都需要中国的协助,但是他们担心中国趁机扩大国际影响力,便借助其占据优势的国际话语权,利用一切机会在世界范围内抹黑中国国家形象。例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之际,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并全力复工复产,为世界抗“疫”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而某些西方国家不仅白白浪费了中国为世界争取的两个月时间,而且在本国疫情持续恶化的态势下,不是去想方法找对策控制疫情,反而鼓动民众去追责中国,让中国为全球疫情买单,此种不合逻辑的行为方式彻底暴露了其对中国发展壮大的深深担忧,以及试图把中国拖垮的险恶用心。

(二)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大而不强”

国际舆论宣传的背后是话语权的争夺,话语权的建设需要依靠强大的国家经济实力作支撑。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折合14.36万亿美元",美国名义GDP约为21.43万亿美元,整个欧盟28国完成的名义GDP折合为18.41万亿美元网,中国与美国、欧盟的差距还十分明显。虽然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四。经济差距的背后,对欧美国家而言,容易引导普通民众傲慢自大,种族的优越感会过度膨胀,导致他们不屑于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同时,经济上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在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上的自信心,导致外媒在抹黑中国时,普通民众缺乏反击的底气。

(三)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不足

中国媒体“走出去”的时间较短,在国际化进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中国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传媒集团,对比于新华社,西方四大通讯社无一不是“巨无霸”型跨国传媒集团,“体型”的差距导致与西方媒体在信息的国际采集、国际传播、资本运用、人才招揽和国际影响力等多个方面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其次,中国媒体对外舆论宣传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新闻选题不够大众化、对海外受众定位不够清晰、新闻报道切入视角狭窄和与国际主流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力度较弱等;最后,中国媒体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彼此合作不深,在战略制定和执行上各有差异,在关键问题上不能协调一致,而西方媒体彼此之间虽然经常互相指责,但是在维护西方共同价值观等方面步调高度统一,对中国抹黑的态度上也高度一致,因此,要打破僵局,还需要苦练内功。

三、中国破解国际舆论宣传困境之对策

走出国际舆论宣传困境,是改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负面看法、提升国家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我们“占据主动,有效影响国际舆论。”叫为此,破解困境,牵住“牛鼻子”,需要提高整体经济实力,坚定“四个自信",更有底气地回击抹黑中国的言论;需要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阐释中国理念,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需要打造外宣旗舰媒体,拓展海外受众群体。

(一)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坚定“四个自信”

提高中国经济整体竞争力,需要毫不动摇贯彻执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安排,坚持新发展理念,“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四在此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间,中国在率先控制住疫情之后,有力有序复工复产就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加快恢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用实力说话,才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舆论话语权。

坚定“四个自信",使民众回应西方质疑更有底气。中国的自信应当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纵向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1952年至2018年,我国GDP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有助于人们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另一方面,从中国与世界的比较来看,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变化令世界瞩目,这也充分说明,中国人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也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才能在西方媒体及民众对中国刻意抹黑时,能够底气十足地进行反驳,在国际社会上做一名坚定的中国形象维护者和中国利益捍卫者。

(二)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阐释中国理念

中国对外舆论宣传既需要建构自己的话语权体系,不被西方话语体系带跑带偏,又要以适合西方人的方式来表达,让西方人搞懂弄通,从而达到宣传目的。西方主流媒体预设了许多话语体系,如专制与民主、自由与人权、普世价值等,如果我们顺从他们的话语体系去解释中国的制度、道路、理论等,就容易陷入他们的价值观中与其据理力争,这样的宣传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误伤自己。中国作为和平崛起的大国,我们有自己的话语体系,我们要跳出他们的框架,阐释自己主张,如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我们在表达上要用适合西方人的方式,借助西方主流文化传播、创作样式,用西方民众通俗易懂的话语来阐述中国理念、集中讲好中国故事。比如越剧“梁祝”在国外汇演时曾翻译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无形之中增加了西方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向世界阐释中国理念,消除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担忧。首先,向世界传达中国和平崛起理念。“和平崛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价值观在国际政治中的具体展现,也是中国国际话语权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抵御工具。我们要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不适宜中国;其次,向世界阐释合作共赢理念。中国不仅倡导这一理念而且身体力行地践行这一理念,如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同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199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最后,向世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会。经济全球化带来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尤其是此次疫情,让全世界都明白一个道理:病毒无国界、世界共命运,面对共同的敌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愈加凸显其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三)着力打造外宣旗舰媒体,拓展海外受众群体

中国在全球舆论宣传中需要强有力的旗舰媒体来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建设外宣旗舰媒体:一是做好国内外媒体的资源整合,转变国内媒体“走出去”小而散的形态,形成合力之势,扩大驻外宣传媒体队伍,第一时间锁定事件、精准报道,抢占西方民众对突发事件的第一印象;二是采用现代化公司运营模式,雇佣新闻媒体领域国际专业人才,引入多元资本,减少不必要行政干涉,淡化官方行为;三是鼓励民间资本及文化企业投资兴建、入股、收购国外媒体网络,支持民营媒体“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媒体竞争规则,发展壮大自身实力。

拓展海外受众群体,让更多西方民众倾听中国声音。首先,在宣传策略上,要扩大我国媒体的海外朋友圈,争取更多国际舆论支持,同时,要与抹黑中国的外媒作坚决斗争,集中火力打击国家层面的反华政治势力,争取更多西方民众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其次,在宣传方式上,要深化本土战略,邀请当地知名人士参与宣传工作,采用当地民众提供的新闻线索,向当地民众提供所需的客观信息,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最后,在宣传手段上,“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心,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推送信息,重点做好向网络社交群体的信息输送,扩大信息受众面。总之,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使我国海外舆论宣传力量得以加强,从而把中国声音传播到世界每一个地方。

猜你喜欢

海外
海外电力工程投标报价方法及分析
对跨文化管理中员工管理的思考
海外少儿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翻译出版与接受
全球化下的中国企业海外人力资源管理
暴风科技进军影视、游戏、“海外”三大业务
海外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反思
船舶党组织在海外开展党建工作的研究与参考
如何应对海外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问题
如何应对海外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