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榜样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研究

2020-11-06潘婧梁嘉慧

科教导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榜样教育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潘婧 梁嘉慧

摘 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榜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榜样教育的相关内涵,从历史起源及学理分析入手,对大学生榜样教育理论进行梳理,从认知层面、内化层面、践行层面总结出榜样教育法在培育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针对高校大学生实施榜样教育,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榜样教育 高校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9.040

The Positive Role of Model Educ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PAN Jing, LIANG Jiahui

(School of Literature, Law and Economics,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81)

Abstract Education is the general plan of the country and the party, and mode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levant connotation of model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combs the model education theor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summarizes the positive role of model education method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from the cognitive level, the internalization level and the practice level. We should carry out mode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further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Keywords mode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高校应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如何克服现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困难,积极引导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着重探讨与研究的问题。

1 榜样教育相关概念

榜样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有目的、有组织的引导人们对于先进典型的事迹、优秀品质进行学习和效仿的一种文化样态。榜样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呈现出时代相适应的动态发展状态。抗战时期孕育的抗战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孕育的“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以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所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榜样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其都能以独特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对社会与个人产生积极影响。

榜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的目的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榜样这一特殊的人格形象为载体,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和受教育者的生活实践,激发起受教育者的内在动力,促进受教育者以榜样的道德精神为基础,调整自己的认知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此增加受教育者的心理认同,最后通过主观努力内化榜样的精神品质的教育活动。

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榜样的示范,榜样教育方法既可以使大学生直观感受榜样人物或事迹所具有的品格,又可以提高大学生向榜样学习的兴趣,增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榜样教育以班杜拉的学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强调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形成任何靠直接经验获得的行为,也可以抑制或者消除已形成的行为”,同时可以将抽象的道德理想具体化、现实化、明确化,以转化到实际生活中。个体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与模仿,将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内化为自身价值取向并付诸于行动,因此,从认同到实践是榜样教育中应着重关注的过程。

2 榜样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积极作用

高校开展榜样教育其核心用意在于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其他个体,以规范的行为教育人,以优秀的事迹鼓舞人。相较于单一的课堂教育、宣传教育而言,榜样教育在学生认知、内化与践行层面都有着独特的积极意义,因为榜样是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来的优秀案例,个人可以直观认识和接触并主动接受学习;学习后将其优秀品质内化,并在日后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加以实践应用,实现个人在榜样效应下的自我完善。

(1)需求导向促进学生主动接受。榜样教育的作用是强大的,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过重大作用。即便是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依然在不断挖掘、树立类型丰富、可亲可学的突出典型和先进模范,以此适应大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榜样文化在高校中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能有效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沉淀于大学生的深层心理,并将其自觉内化成外在行动。榜样教育在突出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也注重大学生受众的需求,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接受。

(2)多元化的创新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学习。以往的传统灌输式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榜样教育是在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从“一元独白”到“多元对话”,借助当今的社会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顺应社会发展方式和交往方式转变的趋势,多角度多层次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尚品质精神进行宣传,用榜样教育法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以往的理论学习、专题报告、报刊宣传的基础上,加入对话交流、分享心得的互动教育方式。榜样教育理论通过“嵌入式”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直观、真实的榜样形象呈现给大学生,有利于大学生更直观了解其中的内涵,并将其内化成自身行为规范,促进个体的思想高度提升,以此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3)道德榜样教育产生的情感共鸣引领学生自觉践行。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内化和认同,是学习和实践的前提基础。相比于课程教学,榜样教育遵循“认知、内化、践行”的规律与“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通过道德榜样教育引领学生的思想,感染力比较强,学生的认同程度更高,有利于帮助学生摆脱负面影响,类似感人事迹、先进典型这样具体形象的案例发生在身边更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能量的熏陶,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榜样教育比说教更能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在榜样的故事中更易挖掘自身内在潜能,主动向道德榜样学习,将认知和内化落实到实际践行中。

3 以榜样文化为着力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从校史或者学生中挖掘优秀榜样事例,加大对于榜样的宣传和树立,形成良好办学学风;将榜样文化教育渗透教学办学中,寓教于乐,用“榜样进课堂”的形式直观地将优秀案例进行展示,形成特色教学体系;最后以榜样教育文化为着力点,通过发展载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新闻媒介的榜样文化宣传。

(1)借助校园文化平台,营造榜样教育学习氛围。高校各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借助校园文化平台,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彰显“以文育人”的功效。如高校举办最美教师、中国好室友等评比活动,挖掘学生身边爱国、勤学、友善的优秀典型,并且大力弘扬其优秀事迹,让学生进行自主评比更能激发认同感。其次,开展优秀家训家风征文比赛、朗诵比赛,优秀话剧展演和道德论坛讲堂、高雅艺术进课堂等活动,有利于学生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挖掘思想价值,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另外,高校要开展以重大政治节日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如在“七·一”建党节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涵突出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时代楷模表彰等。探索形成高校自身特色的教育体制模式、社会实践模式、信息反馈机制,保障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系统化和制度化,在学校中形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2)灵活运用榜样文化,建立科学可行教学体系。学生以学校的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专题调研、实地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提升。第一,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办学历史和办学条件,发掘具有本校特色的榜樣文化资源,并在这一过程中注重理论引导和学术支撑。第二,在素材积累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独有教材,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例如,武汉科技大学将办学历史中的杰出校友事迹整理成册,形成书籍文案以供师生学习。第三,可以在传统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模式,注重在实践教学中融入榜样文化,组织学生到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不同时期的博物馆进行实地授课,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洗涤心灵,升华思想,提高自身思想觉悟。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活动都在不断深入开展。首先,高校通过融入课堂的教学方式,创新校园文化主题活动以及开展实践活动,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氛围,创造良好的高校文化环境。其次,高校要主动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形势,把握新闻媒体媒介,借助各类平台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弘扬榜样文化的平台,在高校网站主页注重专题板块和红色板块的建设,积极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和空间、网络课堂、手机图书馆等优质网络资源,为学生传递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源信息。最后,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党政干部、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作用,形成网络思政队伍,增强主动发声能力,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的网络环境,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平台。

时代需要航标,社会需要榜样,思想需要先导。运用榜样的力量培育人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我党长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优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高校榜样教育,要健全榜样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榜样的表率作用,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内化为自我信念和行动准则,外化为具体实践,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基金项目:2018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榜样认同视角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18Y023);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榜样认同视角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18SHA143)

参考文献

[1] 赵晓阳.道德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J].西部皮革,2016.38(16):137.

[2] 张肖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榜样教育的有效路径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1):226-227

[3]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 罗伯特·J斯腾伯格,温迪·M威廉姆斯.教育心理学[M].张厚粲,泽.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17.

[5] 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美]A.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册)[M].林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榜样教育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探析酒店专业学生就业中的榜样教育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榜样教育:小学生教育的应有之义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构建大学生榜样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