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分析

2020-11-06张洪海

考试与评价 2020年9期
关键词:二年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张洪海

【摘 要】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使更多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问题。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阅读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使其掌握阅读技巧与方法,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三观。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展开对有效教学策略的分析,以期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二年级  阅读教学

1. 简析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意义

随着新课改及教育现代化的纵深推进,更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提升低段小学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与创新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显性学力,开阔其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首先,通过阅读有利于提升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成绩。低学段学生阅读的素材里面包含了许多的好词好句,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进行素材积累,有助于为学生日后的习作学习奠基,帮助他们构建自身的语文知识体系;其次,通过阅读一些课外素材,可以开阔低年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了解到多种文体、广泛的接触世界名著,在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使其形成终身学习、阅读的意识。再次,通过阅读有利于塑造低段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8岁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期、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通过阅读故事、童话、语言等,感受世间的真善美,分清哪些行为是正确、值得赞扬和肯定的,如何做是错误的,进而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有效的阅读教学,还会使学生与本文中的主人公形成感情上的共鸣,自觉学习主人公优秀的品质,使低年级学生从小树立起自我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最后,用书香浸润心灵,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新课改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他们通过阅读会学习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当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问题、困难时,他们会想到故事中的司马光、植物妈妈和曹冲等主人公,认识到哭泣和妥协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只有鼓起勇气,直面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通过阅读引导,使低学段小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坚韧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2.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促进其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好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意识,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升级施教模式,提升阅读学习的有效性。依托部编版教材,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创新授课方式,为学生构建生动而具有趣味性的课堂。在此,笔者主要以二年级阅读教学为例,提出以下几点阅读教学指导方法:

2.1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阅读深入

新课改重视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新时期备受教师关注的教学方式,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小组形式的教学任务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同时也将增强学生协作意识,使其在相互促进的作用下共同进步。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阅读的信心,培养其主动学习、阅读的良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小学生而言,其学习习惯尚处于形成阶段,教师可积极采取教学指导措施,引导小学生形成连续性阅读的习惯。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上的《坐井观天》的阅读教学中,该文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以科学的指导方法,引入微课教学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同时,教师在这一阅读教学中,可以制定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求小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朗读,彼此纠正对方不准确的字音,在相互促进之下扫除朗读障碍。其次教师引导小组内的成员自主寻找文本中不理解的地方,然后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探索答案。最后教师可让小组内的成员彼此分享阅读感悟。通过设置梯进式教学教学目标,不仅有助于逐层深入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還能潜移默化地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边阅读边思考。

2.2重视对创造性思维培养,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当前新课改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锻炼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使其深入文本。因此,教师要注重鼓励小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阅读问题。当学生能够从看似没有疑问的细节之处学会生疑,就意味着学生能够从看似平常的地方观察出奇特之处。而这一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将阅读推向新层次。

例如:在部编二年级上的《小蝌蚪找妈妈》教学中,有的学生在阅读后便提出了“为什么小蝌蚪会认为乌龟是自己的妈妈?明明两者根本不像!”、“孩子不是都跟着妈妈吗?小蝌蚪怎么还得自己去‘找妈妈?”。这时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细心地引导其理解文本背后或深层次的知识,使其意识到与人沟通要表达精准,具有多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

2.3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展开直观阅读教学

小学生普遍都喜欢生动、有趣的的事物,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其阅读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教师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增强阅读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上的《难忘的泼水节》教学中,存在不少的生字。同时也有许多小学生没有见过的画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播放泼水节的一些画面,让学生也受到欢乐情绪的感染,走进文本之中,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其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国家。

3.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并非一蹴而就的。作为二年级语文教师,既应将阅读教学与低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等相融合;又需关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阅读教学的提质增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终身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艾.“生活世界”观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D].闽南师范大学,2019(6):14.

[2] 周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以重庆市S小学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9(5):26.

[3] 孙召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策略研究——以哈尔滨市N小学为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6):23.

猜你喜欢

二年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如何开展二年级的数学课堂活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