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作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2020-11-06王玉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共建家校合作共育

【摘要】本文论述家校合作共同体的构建策略:建立以教育行政为主导、以区域教育联盟为依托、以志愿者服务队伍为推动力的家校共育网络;搭建家校合作委员会、家校合作网络平台、家校合作活动三个平台,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开发家庭教育课程,强化家校合作考核,推动家校合作纵深发展。

【关键词】家校合作 共同体 共育 共建 共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3-0006-02

办好教育事业,政府、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在推进教育改革、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江苏省扬州仪征市秉承“共育、共建、共生”的理念,以家庭教育需求为导向,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家庭教育辅助作用及社会教育参与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融教育”体系,实现学校办学能力、学生知识素养、家长育人水平的共同提升。

一、共育——三支队伍,扛起家校合作责任

仪征市教育局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指导,成立仪征市家校合作联盟,健全区域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以教育行政为主导,以区域教育联盟为依托,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高效互动的共育网络,开创家校共建新局面。

(一)建立家校合作指导小组队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如何赋予家庭教育新的生机与活力,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议题。仪征市教育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建立家长学校总校并成立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小组,加强长效组织领导。指导小组的组长由仪征市教育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家长学校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由各校德育校长、德育主任、一线优秀班主任、优秀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和持证的心理健康咨询师等组成。依托家长学校这一载体,领导小组制订了系列家校融合制度,主要包括家长学校校长职责、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委员会职责等,规章制度的建立使家校合作工作有章可循。指导小组还聘请国内家庭教育方面的知名学者和本地各行业领军人物组成专家队伍,在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建设、家长课程资源的开发、课题研究等方面具体指导家校合作联盟开展家校合作工作。

(二)建立家校合作专业指导教师队伍

家庭教育讲师的专业素质如何,关系着家校合作工作的水平和广大家长的受益程度。仪征市家校合作联盟致力于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团队,为全市学校及家长提供专业指导服务。2016年,仪征市“三人行”家庭教育研究名师工作室成立,这是仪征市首个家庭教育工作室,共有26位来自全市各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成员。仪征市家庭教育联盟以“三人行”家庭教育研究名师工作室成员为骨干力量,培养家校合作联盟学校骨干教师成为区域内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组成“仪征家庭教育讲师团”,实行聘任制,使之成为各校推进家校合作工作的骨干力量,先后开展“周末大讲堂”、网络在线答疑等宣讲活动,对家长进行情绪管理、作业辅导方法、亲子阅读指导等多个主题教育。

(三)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

“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远”,仪征市教育系统加强与妇联、文明办、卫健委、科协、关工委和各社区、乡村少年宫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建立家长学校或者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形成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共育机制,定期沟通工作情况,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例如,与妇联联合开展“家风家训”征文竞赛,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与市电视台合作,开设家庭教育宣传专栏;借助社区力量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竞赛、游戏等活动;借助家庭优质资源,组织具有一定家教知识、组织能力、义工情怀的家长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各项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

二、共建——三个平台,搭建家校合作桥梁

仪征市家校合作联盟利用家校合作委员会、家校合作网络、家校合作活动三个平台,面向全市家长宣传家庭教育正确理念,宣扬优秀家庭教育案例,传承和弘扬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全面推动先进家庭教育经验的传播,将家校合作成果辐射至全市各校。

(一)建设家校合作委员会平台

每个家庭、每位家长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仪征市稳步推进班级、年级、校级、乡镇级、市级五级家校合作委员会建设,并建立起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校合作委员会,鼓励家长以公益服务的形式走进校园。学生家长来自社会各个行业,他们各有所长,是学校宝贵的资源库,各校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和自身技能,让家长走进校园和课堂。家委会成立“康乃馨”家长志愿者协会,招募家长志愿者走进校园,参与到“值日爸爸妈妈”“校园义工”“家长课堂”等志愿项目中。例如有社会实践经验的家长可以带领全班学生到校外参加研学活动,家长承担知识讲解、实践指导、活动留影等任务;懂法知法的家长可以举办法律讲座,宣讲法律知识,教育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医生职业的家长可以到班级宣讲卫生保健知识,开展急救等培训活动,加强生命教育。实践证明,家长志愿者走进校园打开了学校教育的另一扇窗,既丰富了学校教育资源,又创建了和谐的家校关系,促进了家长与子女共同发展。

(二)建设家校合作网络平台

微信作为现在广泛应用的通讯交流平台,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仪征市家长学校总校与“三人行”家庭教育研究名师工作室合作,创建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辟“精彩活动”“精品课程”“千聊课堂”“家长咨询”等栏目,及时发布资讯,进行家教宣传,推送典型案例。例如在抗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仪征市利用微信平台创设“亲子战疫”“让家更有力量”专题,共推送《面对疫情,幼儿园孩子如何合理规划假期生活》《让危机化为契机》等26场在线“居家抗疫微讲座”,多方位、多视角服务全市青少年学生,缓解青少年学生长期居家的焦躁情绪,提供“停课不停学”的学习小妙招。

(三)建设家校合作活动平台

教育,从家庭出发;成长,从陪伴启航。仪征市家校合作联盟学校将办学特色建设与家校合作相结合,开展“一校一品”品牌建设活动,如围绕“校外研学”“一年级家长成长营”“蒲公英亲子游戏”“萤火虫亲子共读”等主题,开展家校合作特色活动。例如“萤火虫亲子共读”活动秉承“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家校共育理念,以亲子阅读为突破口,以融洽家校关系为切入点,开展每天晚上7点的“天天爱阅读”、每周六的“社区亲子阅读交流”、每月一次的“萤火虫亲子阅读乡村行”等系列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三、共生——多方合作,推动家校合作纵深发展

仪征市在共育、共建的基础上,开发家庭教育“1+X”课程和《仪征家庭教育读本》,构建家校合作考核体系,推动家校合作纵深发展,实现学生、教师与家长共同发展。

(一)开发家庭教育“1+X”课程

为了进一步促进家校合作,仪征市“三人行”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室在课程体系上充分研究与挖掘,围绕“品行道德”“学习策略”和“生活习惯”等主题,开发仪征市区域内的“1+X”家长课程。“1”是指“家庭教育周末大讲堂”,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室联合仪征市妇联、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以仪征市图书馆“乐仪讲坛”为平台,每双周周六下午举办“家庭教育周末大讲堂”,目的是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推进家庭教育研究专业化、网络化、社会化建设,建成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目前共开设讲座44场,近6000名学生家长聆听家庭教育讲座,进行现场互动,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为家长解答家庭教育问题。“X”是指家校合作联盟学校根据本校实际与特色自主开发课程,形成多元、特色化的家庭教育课程,打造“家长开放日”“校园亲子节”“‘三味书屋家长大讲堂”“新家庭教育微课展播”“一年级家长研修营”等品牌项目。仪征市通过构建“1+X”课程体系,构筑家庭教育课程化、规范化、实效化的新格局,丰富家庭教育的内涵,确保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二)开展家校合作课题研究

家校合作工作要想走向深处,需要通过课题研究“把脉”。仪征市家校合作联盟学校结合扬州市“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家校合作共同体建设的策略研究”“祖辈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现状及对策的实践研究”,围绕“家校合作的问题分析与研究价值”“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能力提升和实践研究”“家长资源在家校合作中的运用与实践研究”“家校合作共同体建设的活动方式与策略研究”等议题,在家长学校课程体系构建、家校合作内容规划、师资培养等方面开展行动研究,总结成功的家长学校教育经验,并在仪征市区域内对这些经验进行推广,构建符合家长需要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以切实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三)强化家校合作考核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仪征市家校合作联盟制订考核方案,明确考核要求,采取专项与全面、固定与灵活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联盟学校开展家校合作的情况进行科学评估,重点宣扬家校合作育人先进典型,评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全市层面考核,固定在每年12月底开展“万人评教”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全方位展示学校的组织领导、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活动、总务后勤等各方面工作,让家长切身体会学校办学质态,同时面向全市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广泛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评教活动促进学校规范发展、与时俱进;学校层面考核,每学期期末,学校评选“优秀家长”,激励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到家校合作工作中。

只有行动,才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仪征市家校共育悄然改变了师生的状态、家长的心态和教育的生态。今后仪征市将继续秉承“共育、共建、共生”的家校合作理念,聚焦当前家校合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寻找科学有效的工作途径,推进区域家校合作,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廖学春.家校合作内容的中美比较研究[J].現代化中小学教育,2012(11)

作者简介:王玉(1978— ),女,江苏仪征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西区校副校长,研究方向为家校合作共同体建设。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共建家校合作共育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基于汽车专业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