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视域下初中学校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0-11-06王云龙王长在

体育师友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教结合体教融合初中学校

王云龙 王长在

摘 要:以中山市溪角初级中学女篮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山市溪角初级中学女篮队后备人才培养策略开展研究,进一步找出中山市溪角初级中学女篮队后备人才培养策略的不足,探寻限制初中学校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利于“体教融合”视域下初中学校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体教融合; 体教结合;初中学校;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0.04.019

作者简介:王云龙(1988-),吉林长春人,学士,中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2020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强调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教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改革事项。“体教融合”是顺应时代革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促进阳光体育进校园,为国家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更是整合体育、教育、教学等资源而实施的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措施。在“体教融合”精神指引下,以学校发展竞技体育,以竞技体育完善学校教育,将文化知识学习与运动员成长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才是实现我国技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1 “体教融合”概念界定

“体教融合”是更深层次的“体教结合”。“体教融合”与“体教结合”虽然一字之差,内在含义却千差万别,关键在于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不同发展阶段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策略存在较大的差别。以“体教结合”为导向的后备人才培养策略,过于关注竞技体育成绩,培养目标过于单一地向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倾斜,忽视了运动员对文化知识的需要,造成运动员的学业水平偏低、学习与训练矛盾升级,不但没有将体育回归教育,反而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学校教育教学系统之间的距离与拉越大。而“体教融合”立足于“体教结合”基础之上,致力于解决学校教育系统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突出矛盾,明确了竞技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校发展竞技体育,以竞技体育完善学校教育,以人为本将理论教育与运动员成长过程全面结合起来才是实现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2 研究目的

以中山市溪角初级中学女篮队(以下简称溪中女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溪中女篮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找出溪中女篮后备人才培养策略的不足,探寻限制初中学校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利于“体教融合”视域下初中学校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建议。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内容需要,以知网数据库为检索信息源,以“初中学校”、“篮球竞技后备人才”、“体教融合”、“体教结合”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根据检索出的期刊、论文进行查阅整理,为撰写本文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3.2 专家访谈法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通过专家访谈的形式向不同层面的学校行政、业界专家、学者、篮球教练员针对溪中女篮发展过程中具体情况进行询问与探讨。

3.3 问卷调查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制定了学生的调查问卷。向溪中女篮队员发放问卷15份,回收15份,有效问卷13分,有效率86.6%。问卷的效度检验:问卷初稿完成后,对问卷的进行效度检验,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共计征求7名专家意见,经过检验问卷得分为0.91,因此判定本问卷有效。

3.4 数理统计法根据调查所得结果,运用Spss17.0和Excel數理统计软件以调查问卷中的问题为分类变量,以百分比为统计量进行绘制图表。

4 溪中女篮现状分析

4.1 溪中女篮发展现状溪中女篮设置主教练1人,现有队员15人,每个年级一般将女篮队员人数控制在5名左右。溪中女篮于2018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篮球特色示范学校”,2015年代表中山市参加省运会荣获“突出贡献奖”,2013年被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评为“中山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2017年中山市溪角初级中学女篮荣获广东省篮球比赛初中女子组冠军,从2013至2020年4次荣获中山市篮球锦标赛冠军、2次荣获亚军、1次荣获季军;培养国家篮球一级运动员2人,国家二级篮球运动员7人;为中山市各重点高中高水平运动输送近20人次,创造了中山市建市以来参加省级以上“三大球”比赛项目的首个冠军。

4.2 溪中女篮管理现状

4.2.1 溪中女篮校外管理体系溪中女管理体系主要分为校内管理体系与校外管理体系。校外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主要涉及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组织运动队参与各类篮球比赛。其中,每年4月份镇区级比赛由沙溪镇教育事务指导中心举办,女子初中组比赛共有由两支代表队参赛分别是溪角中学女篮队、沙溪中学女篮队,采用一场决胜制,运动成绩突出的运动员通过选拔代表沙溪镇参加中山市篮球锦标赛;中山市篮球锦标赛于每年6月份举行,由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竞赛中心承办,主要涉及25个镇区14支代表队参赛,采用分组循环的赛制进行比赛,将上一年前四名队伍分为每个小组种子队,先进行小组单循环,再进行第二阶段淘汰赛;省级比赛主要分为广东省运动会和广东省篮球锦标赛。广东省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由成功申办的地级市政府负责承办有关工作,中山市代表队由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负责组织适龄运动员选拔与训练;广东省篮球锦标赛是由广东省体育局竞赛中心组织、广东省学生体育艺术联合会承办,每年7月底举行,广东省内每个地级市均可推荐5支适龄学校运动队参赛。

4.2.1 溪中女篮校内管理体系溪中女篮校内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溪中女篮队员培养方式主要以教练负责制为主,由教务处、德育处、3个年级管理组相互配合监管为辅。在初中阶段运动员培养过程教练员与班主任共同负责监督与管理;教练员肩负女篮队员平日的比赛训练任务,班主任则关注运动员学习情况与思想动态。上述情况使学习与训练形成分割式管理,班主任与教练员联系不够紧密,造成文化课学习与比赛训练存在一定冲突。

4.3 溪中女篮队招生现状溪中女篮生源情况具体如表2所示,其中下泽小学、康乐小学为中山市篮球项目传统学校,培养体系基本完善,所培养运动员具有小学市级篮球比赛的参赛经验;虎逊小学虽有组织女篮队训练,但所培养运动员水平较低,无法参加市级比赛,也未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态势;沙溪镇辖区内其余小学基本未设置女篮队或女篮社团。溪中女篮队员选拔首先遵循沙溪镇教育事务指导中心就近入学的原则,以本地户口或外地户口满足沙溪镇积分要求方可入学;入学后由校女篮队教练根据参加选拔学生的篮球水平进行甄选,综合考察参选学生文化成绩后,再筛选出5名正式录取的女篮队员;对于少数篮球测试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可适当降低要求,但每一届校女篮队人数均控制在5人,全队人数控制在15人。

4.4 溪中女篮队员学习现状虽然溪中女篮队员在训练中投入时间较多,然而文化知识学习是每名运动员提高与升学的必要条件。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只有在初中筑牢文化知识基础,才能达到升学考试的要求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具体如表3所示,通过对溪中女篮队员除完成每日作业以外的自主学习时间调查,结果显示13.3%的溪中女篮队员无自主学习,86.7%的溪中女篮队员每日有一个小时以上的自主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每日有近一个小自主学习时间,对提高文化知识学习有较大的帮助,但也有少数运动员需要及时转变学习态度、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溪中女篮队员既要学习文化知识,又要参加每日训练,这两者都需要消耗大量时间与精力,通过对溪中女篮队员关于学习与训练矛盾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存在矛盾的运动员占53.3%,认为无矛盾的运动员占33.3 %,无意见的运动员占13.3 %,由此得出,在多数运动员在学习和训练中确实存在一定矛盾。

4.5 溪中女篮队训练现状溪中女篮队员训练时间具体如图3所示,初三女篮队员训练时间较少,周训练时间仅为320分钟,虽然有利于选择参加普通中考的女篮队员,但不利于准备参加全市高水平运动队统考的女篮队员;初二、初一女篮队员周训练时间分别为605分钟、795分钟基本满足初二、初一队员训练要求。根据中山市溪角初级中学作息安排显示,除每周一早上7:55-8:25为升旗仪式时间(全校参加)以外,早上7:30开始早读,上午安排4节课,下午安排4节课,下午17:10初一、初二级学生放学,下午18:00初三级学生放学。溪中女篮队训练时间为早上7:00—8:20,下午16:25—18:00;其中,仅初一级运队员能保障全勤;初二级运动员每周下午有两次训练无法参加,初二年级统一要求复习生物、地理备战学业水平考试;初三年级第9节统一安排授课,所以初三级队员每周下午均无法参加训练,各年级队员每周一早上参加升旗仪式也要暂停训练。

4.6 溪中女篮教练员现状教练员对于女篮队员综合素质的发展和专项水平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女篮教练员不仅是运动员追求人生理想的筑梦者,更是运动员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和提升运动能力的监督者。溪中女篮队教练员基本信息情况具体如表3所示,由于溪中女篮教练员刚完成新老交替,现任溪中女篮教练由于外出交流学习机会较少,更多关注女篮队员的训练常规与训练态度的养成,而对于培养女篮队员的经验、运动成绩的提升,以及科研能力存在明显不足。通过与教练访谈了解到中山市溪角初级中学行政管理层对溪中女篮重视度偏低,学校更多关注溪中女篮是否具备在沙溪镇篮球锦标赛中夺冠的能力,而对溪中女篮并没有更高层的发展计划,不利于激发溪中女篮教练员追求卓越更進步。同时,溪中女篮教练员每周体育课12课时、训练课9课时、大课间4课时,共计每周25课时的工作量。由此可见,溪中女篮教练员实际工作量偏大,不利于开展女篮训练工作。

4.7 溪中女篮后勤保障现状溪中女篮队的后勤保障涉及经费支持、医疗措施、场地器材配制等,是保障溪中女篮队继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溪角中学现有篮球场8个、礼堂(高度不足,仅供下雨时球性与身体素质练习)1个、300米田径场1个;溪角中学配有专职校医1人、以及一些常用的非处方性用药品,可处理一般性运动损伤;因当地财政困难,溪中女篮队经费来源单一、有限,主要依赖上级体育主管部门的下拨经费,每年市级体育主管部门下拨经费为1万元,除去购置基本的训练器材,几乎所剩无几;如运动员伙食补助、运动员训练装备、比赛的住宿、伙食、交通等相关费用基本得不到保障,需要学生自行解决。

4.8 溪中女篮队员升学现状

溪中女篮队员升学主要分为全市高水平运动员统考和普通中考两种升学途径。女篮队员前两年正常训练,初三上学期教练员综合运动员实际情况给予家长与运动员升学建议,经家长与运动员商议后再确定考试方向。全市高水平运动员统考重点考察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对文化知识成绩要求较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科等级要求达到4个C等级,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达到C等级),上述升学途径主要针对运动成绩突出文化课成绩较低的女篮队员;而少部分女篮队员文化知识成绩优异,选择正常参加中考升学考试,待进入高中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发展篮球项目。2014年至2020年溪中女篮队员升学情况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从2014年至2020年,共有16人报考全市高水平运动员统考, 75%的运动员顺利升学,25%的运动员落选;其中8人正常参加中考升学考试全部顺利升学。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2014-2019年广东省内初中升高中的平均升学率为54%,由此可见,溪中女篮升学率75%要高于广东省内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54%,2014年至2020年期间溪中女篮队员升学情况一直良好。

5 结论

通过溪中女篮发展现状、管理架构、生源选拔、训练比赛、学习现状、教练员基本信息、后勤保障、升学情况等层面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如下问题:首先,学校对溪中女篮队发展定位偏低,综合近几年溪中女篮取得的辉煌成绩和升学情况,可发现溪中女篮后备人才已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但由于经费等诸多方面限制,很难进一步发展。其次,溪中女篮队教练员工作量较大,且外出培训、学习交流机会较少,造成教练员缺乏科学理念支撑,指导训练、比赛经验不足,对教练员执教水平持续提升存在严重阻碍。最后,溪中女篮每周训练时间较短、参赛机会较少,且学习与训练矛盾较为突出,始终没有将文化知识学习与训练比赛有效地结合起来。综合上述问题进行归因分析,进一步制定策略缓解当前困境,保障溪中女篮队健康发展,为全国初中学校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帮助。

6 “体教融合”视域下初中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策略与建议

6.1 依托体育主管部門分级建立青少年训练指导中心

通过观察中山市溪角初级中学校内外管理体系,可发现中山市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仍需完善,市级体育主管部门与各镇区多数学校篮球队之间缺少直接关联,对于镇区学校篮球竞技项目开展实效缺少了解与指导,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训练资源分配不均衡,部分新兴、具有潜力学校运动队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分级建立青少年训练指导中心指导发展各校运动队的策略势在必行,其作用不仅是评价指导各级学校运动队发展情况,更重要的是解决制约各级学校运动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如图4所示,以各级青少年训练指导中心为依托,由市到镇区形成一套完整的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在各级篮球传统学校评选、区域性赛事组织、各级代表队选拔比赛、教练员交流学习、与学校管理协调配合、甚至是训练器材与经费的扶持等层面为全市各级学校篮球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6.2 建立一贯制的篮球竞技后备人培养体系篮球竞技项目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后备人才培养,建立完整篮球竞技后备人培养体系是“体教融合”的前提条件。如图5所示,建立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国家、省、市、镇区四位一体篮球传统学校,根据不同级别传统学校给予相应的经费与政策扶持,扩大招生与升学的路径,保障高中、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有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同时完善运动员注册与运动员等级评定系统,进一步构建运动员云端数据库。

6.3 构建学训融合新平台“体教融合”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让体育回归教育。学训融合是实现“体教融合”的重要措施,以学校发展竞技体育,以竞技体育完善学校教育、教学,只有学训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知识学习与运动员培养全面结合起来。各级学校需要明确定位、转变思路,进一步构建学训融合新平台。

首先,确立教练员负责制。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以教练为中心重新组建班级体,教练员不仅要关注运动员的技能训练,还要兼顾远动员的学业成绩与升学情况,转型成为“班主任式”教练员。

其次,调整教学体系。根据各个运动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校全体运动员单独编排课表、统一授课,进行“小班制”教学。可利用周六、日适当增加运动员自习时间,各个运动队教练员负责监督管理所属运动队队员。最后,除了每学期正常的考试外,学校每学期固定增设运动员专项技能测验,既可模拟各级高水平运动统招测验,又可评价教练员的绩效情况。

猜你喜欢

体教结合体教融合初中学校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以人为本 和谐共进
体教结合“一条龙式服务”模式探索
试论激励理论在初中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初中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探讨
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