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回眸: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2020-11-06周凯

北京档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李大钊学说北京大学

周凯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穷尽一生为挽救民族危亡、探求革命真理的生动写照。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形态走向了社會形态,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风雨飘摇、民族危亡之际,李大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旗帜,在他的带领下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以下简称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编译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工人、学生运动。在研究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顾其起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起源

在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大背景下,1920年3月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这一根据在于1921年11月17日《北京大学日刊》刊载的“上年三月间便发起了这一个研究会”,由此得出研究会成立时间,并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研究会以北京大学为主要活动场所,在蔡元培校长的支持和李大钊教授的指导下成立,发起人有19位,主要成员有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等。

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经过五四锻炼的青年学生进一步组织起来,主要活动是搜集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德、英、法、日等中外文图书资料,并加以编译和整理,开辟“亢慕义斋”,这是专门用于存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小型图书室。“亢慕义斋”虽小,但意义非凡,是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图书馆,藏有《共产党宣言》的原始中文译本,到1922年12月有中文、英文、德文、俄文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数百部,还收集有俄国革命问题有关书籍以及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杂志,并建立了规范的借阅管理制度,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及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会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学习宣传研究,同时推动工人运动,实现了理论研究和斗争实践的辩证统一。

据罗章龙回忆,“在北京念书的学生加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是北京的会员,在北京以外的学生或工人被吸收入会的叫做通讯会员,如天津、唐山、西安等地都吸收了一些通讯会员”。自然而然,各地的通讯会员成了党组织的生力军,这些地方成了北大发出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接收站和新的传播点。[1]由此,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1920年10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党小组”在李大钊的图书馆主任室正式成立。[2]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发起为共产党小组的成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做了理论上、思想上和人才上的准备。从组织发展来看,有学者认为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前身,两者之间是自然过渡的关系,其主要成员后来都成为北京党组织最早的党员和各地党团骨干。例如,李大钊、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等既是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关键人物,又参与创建或参加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从理论宣传来看,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通过翻译、研讨、辩论等形式,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师生及广大人民群众、指导工人运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发展

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影响力突破学校范围,成员不仅包括北京大学师生,还包括工人群众,显示出了先进思想理论的感召力和先进知识分子、无产阶级救亡图存的迫切性。研究会中的一批骨干成员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研究会的成立超越了时空和地域的界限,具有重大意义。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地,培育和造就了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等一批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

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虽然存续时间不长,但是在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社会影响力、壮大人才队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学习宣传的发展。1922年2月19日,李大钊作《马克思经济学说》专题报告,这是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京大学组织的第一次公开讲演会,后又组织过纪念马克思诞辰和支援工人罢工斗争等活动。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按照会员志趣,实行自由结合、固定分组和专题研究的原则,成立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10个专题学习小组。研究会规定,每周六晚上举行一次讨论会,每月举行一次讲演会;[3]还通过开办工人补习夜校,提升工人阶级意识,指导学生联合会等方式有力支持工人、学生运动。二是社会影响力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超越了高校范围,称之为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王尽美在济南仿照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组织形式,成立了山东马克思学说研究会。[4]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不仅起到了教育宣传、吸收会员等作用,对其他地区也形成了示范作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三是人才队伍的发展。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之初共有发起人19人,到1922年会员增至150人,1923年发展到250至300人。[5]

就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终止时间问题,部分学者倾向于研究会持续到1926年,其依据主要是罗章龙等主要成员的回忆以及《北京大学日刊》上对该会活动情况的介绍。其具体解散时间,还需史料进一步确证,尚无明确定论。毋庸置疑,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立开辟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新纪元,是北京各高校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一中心,对培养和造就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具有重大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组织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三、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启示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6]回顾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百年历史,其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传播的做法和经验,对于当前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宣传,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是扩大理论内容供给。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率先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旗帜,组织师生广泛翻译德文、英文、法文、日文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供给,不断武装群众头脑,指导斗争实践。1920年12月11日,《北京大学日刊》刊登《图书部典书课通告》,提出将学校所藏23种关于俄国革命问题的参考书提供给学生阅读。[7]这一举措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供给,为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社会改造打开了一扇门。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通过会员自由组合,成立“劳动运动研究”“共产党宣言研究”等3个特别研究组,[8]通过阅读、翻译、研讨等方式,不断学习、宣传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学说。

二是丰富理论传播形式。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之初,一方面编译国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另一方面采取讲演、辩论、主题讨论的方式丰富马克思主义学说传播形式,指导工人、学生运动。李大钊率先在北京大学政治系、历史系、经济系先后开设《唯物史观》《现代政治》等马克思主义课程。[9]这是我国大学教育体系里第一次开设马列主义理论课,意义非凡。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曾举办为期两天的“社会主义是否适宜中国”主题辩论会,由李大钊担任评判员。[10]据朱务善回忆,辩论结束时,李大钊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引发现场听众共鸣与兴趣。

三是结合具体斗争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书斋中的学问,而是直面问题、指向实践,具有革命性、阶级性等鲜明特点。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初期,其成员就深入工人当中传播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知识,唤醒广大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支援工人罢工斗争等。1922年11月20日在《北京大学日刊》登载“本会上两星期,因开滦旷工罢工之事,曾发出通告,募捐援助”[11]。表明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结合当时的具体斗争实践,对社会政治积极介入。

百年激荡,一批批先进分子前赴后继,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抛头颅洒热血,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英勇奋斗。立足新时代,广大青年要努力争做担当民族伟大复兴要任的时代新人,自觉加强理论武装和实践历练,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创造不愧于时代、不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注释及参考文献:

[1][4]周良书.中共高校党建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9-40.

[2][7]田丹.鐵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与北京大学红楼[J].北京档案,2020(2):44.

[3]肖超然.北京大学与“五四”前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3):7.

[5][8][10][11]张立波.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基于史料的重构[J].哲学研究,2014(2):25-27.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9]王世儒.李大钊同志受聘教授及所开课程考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4):94.

作者单位:1.中国计量大学组织部2.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李大钊学说北京大学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李大钊《青春》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李大钊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1)举行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Le rô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La solitude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