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银行业风险防控难点及对策

2020-11-06何磊

销售与管理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不良贷款贷款银行

何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言献策,我们通过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审计,发现地方银行在风险防控中还存在一些难点,需要政府、银行以及监管部门提高重视程度,形成监管合力,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突发区域性金融风险。

一、地方性银行风险防控的难点

地方性银行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银行经营品种单一、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自身底子薄及抗风险能力弱等潜在风险比较突出,风险防控的漏洞多、难点大。

(一)地方性银行经营品种单一,盈利能力有限。

地方性银行,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地方性银行,以存贷款等传统银行业务为主,贷款收益占地方银行经营收益的80%以上,中间业务一般不超过10%,创新业务几乎没有。随着网络信贷等新兴信贷业态的发展,贷款业务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经营品种单一的矛盾进一步凸显,银行新的盈利增长点难以培育,盈利能力逐年下降。

(二)贷款客户质量下降,信贷资产风险加剧。

受宏观经济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地方银行,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地方银行资产质量面临严峻考验。一是地方银行贷款客户主要集中在煤炭、煤化工、钢贸等控制性行业,贷款客户还集中在以资源型工业企业为主,高科技、物流、医药等行业企业比重较低,随着调结构等产业政策的影响,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信贷资产质量下降。二是原有的优势贷款客户,包括零售业、餐饮业、住宿业等,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也出现经营困难,导致银行高质量客户比例减少。三是房产、地产客户,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落实,商业性、经营性房地产项目出现大量空置,部分房地产企业也出现信贷质量下滑。四是贷款企业行业集中度高、企业关联度高,担保链、担保圈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银行对风险的处置。

(三)部分机构储备不足,自身抗风险能力弱。

个别地方农商行、农信社自身资本不足,拨备水平缺口仍较大,自身抗风险能力弱,经营亏损较为严重,风险抵补能力不足。一是部分市县机构监管指标未达标,主要是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未达到监管要求。二是个别银行历史不良贷款、人员工资支出等经营包袱较重,限制银行再发展、再扩大的能力,导致抗风险能力不足。三是地方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经营困难,地方银行作为发起行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影响银行声誉及经营,也成为银行抗风险的难点。

(四)化解风险过程中孕育新的风险,化解风险难度加大。

地方银行为化解风险、减缓风险暴露采取的转贷等化解风险的方式,累积形成新的风险,化解风险的难度加大。一是为缓解借款人偿还贷款压力,缓释风险,银行通过借新还旧、挂息转贷等方式置换借款人以前贷款或置换关联企业贷款,处置后新的贷款依然还款困难,实际化解效果有限。二是银行为掩盖不良贷款规模,将借新还旧贷款、逾期贷款等不良贷款在正常、关注类贷款中核算,人为调整五级贷款分类,控制不良贷款规模,造成隐性不良贷款增加。三是部分银行机构采取虚假转让、虚假市场化出售等方式化解不良贷款,随着监管趋严,银行实际既没有完成化解不良贷款的目标,又造成了支出的大量增加,同时还面临监管机构的处罚,进一步加剧了化解风险的难度。

二、地方银行为风险防控采取的措施

地方银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风险,从重点风险机构风险防控、创新风险控制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等措施,加大防控力度,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区域性、突发性的风险。

(一)多举措推进重点机构风险处置化解。

一是地方银行抱团取暖,建立帮扶基金,帮助重点机构制定多年风险处置规划,通过统筹发挥政府、监管、行业、市场的力量,严格落实处置化解风险措施,努力通过3-5年的不懈努力,逐步实现主要监管指标全面达标,提升监管评级,实现高风险机构的脱困摘帽。

二是帮助有希望的中小微企业渡难关,面对经济持续下行,地方银行充分发挥地方金融的主力银行特色,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着力在“降低企业成本、防控信用风险”上下功夫,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三是加大“减费让利”,2015年以来,地方银行涉农贷款利率平均下调2-3个百分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如某农商行累计对10.4万小微客户贷款利率进行调整,让利近2.5个百分点。

四是创新推出续借管理办法,贷款期限进行调整,有效缓解企业收入下降与集中还款的矛盾,为企业走出困境争取了时间,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切实减轻企业经营压力。

五是创新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举措,地方银行不断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机制,银行主要领导亲自抓不良贷款处置,强力推进“最难啃”不良资产的清收化解处置工作,制定一户一策清收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化解进程。

六是通过对高风险银行机构增资扩股,做实做大银行资本,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七是加大对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规范管理力度。为切实履行发起行的职责,加强对村镇银行核心高管的管理、指导制定增资扩股方案和未来三年发展规划、职能部门对口村镇银行条线管理、给予流动性支持、加强日常监督和风险监测等一系列规范管理措施,有力推动了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合规稳健经营。

(二)创新风险控制机制,防控突发风险。

一是在操作风险方面,建立完善“大运行、大集中、大核算”运营体系,实行实时风险预警和远程集中授权,将事后监督变为事中事前监督,将“面对面”授权变为“背对背”授权,实现“运”和“管”的彻底分离,全面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二是在流动性风险方面,组织地方银行之间设立流动性风险应急互助基金,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架构,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加强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和监控,提前做好备付准备和融资安排,提升流動性风险管理水平。

三是在信用风险方面,突出两手抓、两手硬,既管好增量风险,又管好存量风险。

四是对于增量贷款风险,完善“统一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权责分明”的信贷运行机制,实施“信贷行业负面清单”和“客户准入”管理;实行贷款行业限额和客户限额双线交叉控制,严控新增大额贷款,杜绝异地授信、多头授信和关联互保,从源头上堵绝新的“风险点”。

五是对于存量贷款风险,采取“先控险、后追责”方式果断处置不良贷款,对重大风险及时进行有效化解,遏制了风险势头蔓延,维护经营发展大局稳定。同时对高管人员进行严厉追责问责,维护财经法规的严肃性。

(三)加大监管力度,充分发挥监督体系作用。

一是地方银行推行纪检监察工作垂直化、扁平化统一管理。

二是推行审计工作垂直化、集约化管理,以审计促监督,加强内部监督体系的完善。

三是建立内部巡查制度,开展内部巡察工作,通过巡察、审计发现问题线索,移交纪检部门延伸追踪审查,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三、对地方银行风险防控的对策建议

(一)引进战略投资者,扩大股本,增强抗风险能力。

地方银行应积极实施新一轮增资扩股和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变目前地方银行,尤其是个别县市农信联社(农商行)资本金不足、资本补充渠道单一的局面,有利于更好地传导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实现对高风险机构的“增信”,通过增强地方银行系统的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发挥抱团优势。

(二)加快优质地方银行上市步伐,拓寬银行资本补充渠道。

结合现阶段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态势和地方银行自身发展实际,加快优质地方银行上市战略的实施,用资本手段深化地方银行改革及构建资本补充良性渠道的最强动力。

(三)建立防范风险的长效机制,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加强对市场的分析研判,制定地方银行科学合理的经营目标;积极深化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在贷款发放、贷后管理、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应用,防微杜渐,提高贷款质量;进一步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发挥区域地方银行的合力,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逐步化危解困,确保稳健运营,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发挥村镇银行发起行和大股东职能,密切关注村镇银行风险状况,扎实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应对工作,有效化解村镇银行经营风险,防止风险传递。

(本文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贷款银行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还贷款
银行激进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