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维丝绸之路诗歌创作

2020-11-06张淳

文教资料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王维诗歌

张淳

摘   要: 王维既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又是当时丝绸之路上一位重要的丝路诗人。其凉州之旅,共创作丝路作品十一首。所展示的,既有丝路沿线壮阔的西域自然风景,又有边塞风俗民情,还有诗人难舍的离别之情等。这是边塞诗歌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益于开创盛唐边塞诗盛世。

关键词: 王维   丝绸之路   诗歌

盛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此时的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中国沟通亚、欧、非经济贸易的重要通道,而且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盛唐时期不少文人在丝绸之路上留下了许多反映丝绸之路沿线风俗民情为主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以表现异域独特自然风光为主,而且以当时丝路背景下异域的风土景物、民风民俗为主要内容,可以说中国唐代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经济沟通的重要纽带,更是一条诗歌发展的诗路。

盛唐时期的诗坛出现了许多吟咏、描绘丝路的诗歌作品,诗人们借丝绸之路或“抒情”或“言志”,王维就是代表诗人之一。他不仅是盛唐时期一位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更是当时丝绸之路诗歌创作领域的重要诗人,至今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吟诵还回响在历代无数人的心中。

一、王维及其诗歌简介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永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之父王处廉,任过汾州司马,迁家于河东浦州,在王维年幼时去世,王维的诗歌中并没有提及他,史料中也没有他的生平记载。王维之母博陵崔氏,出生于世家大族,喜佛经,据王维《请施庄为寺表》记载:“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可见王维之母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对王维的影响较大。河东王氏在当时算是名门望族,王维家中兄弟四人,其排行老大,其弟中名气较大为王缙,字夏卿,官至宰相。

王维的一生际遇复杂,他的诗集可以说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变化的最好写照。开元八年(720),年仅19岁的王维在京兆府应试,得中解头;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少年得志如沐春风,青年时的王维就写下许多著名的诗篇,如《洛阳女儿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息夫人》等;后因伶人越规表演舞黄狮子(当时只准舞给皇帝观看)而受到牵连,被贬济州(在今山东境内)司仓参军,之后又隐居长达八年之久;至开元二十二年(734),王维因张九龄推荐被提拔为右拾遗;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因“荐举非人”被贬为荆州长史,王维又因张九龄推荐遭受打击,在《寄荆州张丞相》一诗中提到:“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诗中不仅流露出王维对自己仕途的忧思,还表现出为自己前途做了最坏的打算,即“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此时朝廷对王维的惩罚是将其贬至遥远的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朝廷以慰劳在河西走廊战斗中大获全胜的唐军将士为由,令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参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府;次年开元二十五年(738)崔希逸病殁,王维又回长安任侍御史,故在王维的一生中曾有一段丝路之旅,这段经历让他亲身感受盛唐时期丝绸之路沿线的异域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开阔了眼界,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王维被迫出任伪职,被俘时曾作《凝碧池》一诗中“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抒发了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战乱平息之后,王维因此下狱,后经其弟王缙平叛有功为兄赎罪,王维才得以宽宥。上元二年(761年),王维逝世。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开始其丝路之旅。从繁华的长安至遥远的凉州,往返期间王维一直笔耕不辍,留下了一系列诗歌作品,在吟咏诗歌、抒情言志中,对当时丝绸之路沿线的异域风光、民风民俗進行了真实的描绘。这些丝路之作成就了王维边塞诗人的美称。

二、王维丝绸之路诗歌概述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至凉州崔希逸幕府,这是他一生中最具重要意义的一段经历。此次边塞之行,不仅使王维有机会对边塞生活进行了亲身的体验,而且为其开阔了认识边塞异域社会的视野,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据陈铁民《王维集校注》所载开元二十五年(737)夏至次年因崔希逸病故王维便回长安期间,王维共创作边塞诗十一首(以时间先后为序)分别为《使至塞上》《出塞作》《凉州郊外游望》《凉州赛神》《双黄鹄歌送别》《从军行》《陇西行》《陇头吟》《老将行》《送崔三往密州觐见》《灵云池送从弟》。这些丝路诗歌不仅以表现丝路沿路壮阔的西域自然风景、风俗民情为主,而且以苍凉的情感、雄浑的意境贯穿其中。如开元二十五年(737)夏王维初至凉州时所作《使至塞上》体现了此行的整体格调:“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中“单车”“征蓬”“归燕”等反映了形单影只、孤寂无依的悲凉情感,但是当他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景象时,其心灵被独特奇丽的异域景色所震撼,致使他将无限惆怅的孤寂情绪融化在这壮阔的大漠长河之中。这与青年时期王维未出塞前所写的幻想边塞诗有很大的区别,青年时期的王维的边塞诗中充满激情与自信,例如他的七步诗《少年行》,诗中“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描绘了一位意气风发、纵马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形象。此次出塞已到中年,仕途曲折,饱经宦海沉浮,心绪随时序变化。此时王维的边塞诗虽然流露出惆怅孤寂的悲凉情感,但是诗中写景抒情却往往更加理性坚定地表现出爱国情操。

三、王维丝绸之路诗歌特点

开元二十五年(737)秋王维奉旨出塞至凉州,期间创作的十一首边塞诗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一是以描绘雄浑壮阔、苍茫奇丽的塞外风景。五律《使至塞上》,其中著名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诗句,诗中把塞外独特的自然风光以极具画面感、灵动感的形式表现出来。徐增《而庵说唐诗》评此诗:“‘大漠‘长河一联,独绝千古。”其中“大漠”,李周翰注:“大漠,沙漠也”,这里是指凉州之东北的沙漠(今腾格里沙漠之南缘);“孤烟直”,清人赵殿成在《王右丞集笺注》中说:“或谓边外回风,其风迅急,袅烟沙而直上,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种回风起处,圆柱形的烟尘从地起,不断地向空中伸展,形成一幅壮丽的塞北奇景,“孤烟”亦指平安火,《埤雅》:“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置,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孤”可以想象古时候在一望无垠的广漠上,只有烽火台上一股滚滚直上的烽烟,此景显得格外醒目、荒凉,“直”却能表现出这股滚滚直上的烽烟坚毅、强劲之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高度评价此种“黄河落日圆”境界,可为千古壮观。

宋人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七律《出塞作》,又题为《塞上作》,这首诗是王维在居延古城时所创的一篇佳作,诗中前四句“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诗中提到白草、红火、蓝天、黄沙及勇猛凶悍的胡儿等,构成了一幅塞外异域特色的秋日胡儿校猎图。

二是独特的民风民俗。《凉州郊外游望》和《凉州赛神》是诗人边塞诗的另一种特色,《凉州郊外游望》诗中描写了凉州城外边塞居民的祭祀活动。诗中写道“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从诗中可知一个没有几户人的村庄却举办热闹的赛神活动。在活动场面上不仅要有箫声、鼓声、舞蹈,洒酒焚香等一应俱全显示出场面隆重且不马虎,说明当地乡民对祈福、报答神明的活动非常重视和虔诚。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司田之神的崇拜源远流长,祭祀田神便成为中国祭祀活动中重要的核心的祭祀活动,分为春社和秋社,唐代凉州的农业非常发达,当地乡民对祭祀田神的活动十分重视,以答谢神恩并祈求以后的丰收。

《凉州赛神》这首诗也是描写凉州风土民俗活动。“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这首诗描写的是戍边的健儿(军士)参加的赛神活动。“健儿”指唐代时期军士的名目,清人赵殿成注:“称军士为健儿,盖本于三国时。”从诗句中“击”“吹”“赛”等一系列动词可见赛神场面既紧张又热闹,展现出凉州城别一番特色的民风民俗。

三是紧张艰辛的军旅生活。在王维边塞之旅创作的诗歌中,大部分都隐含着边塞紧张的军旅生活,如《凉州赛神》诗中“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写出了在赛神的日子凉州的戍边军士站在高高的烽火台上遥望胡虏的情况,说明当时边疆军旅生活的紧张,将士们无论何时都不放松警戒,密切关注敌情,保家卫国。再如《出塞作》中“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虽写当时匈奴秋日校猎的情况,但实际上隐含着当时匈奴以校猎为由,伺机进犯唐,表现当时边疆军事一触即发,唐军时刻枕戈待旦的紧张的军旅生活。在王维十一首创作于河西边塞之旅的作品中,集中表现紧张艰辛军旅生活的代表作为《从军行》《陇西行》《陇头吟》《老将行》。

《从军行》这首诗主要描写一次边陲战斗的情况,凌晨阵阵的号角声吹醒了正在酣睡的将士们,他们开始紧张忙碌着作战准备,在胡笳声与战马嘶鸣声交混中,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抢夺黑河(一作黄河释),战争持续到太阳落到沙漠边陲,那滚滚的硝烟包裹着战士们厮杀声,最终战士们凯旋俘虏了敌酋。诗中“号角”“喧喧”“争渡”“日暮”“战声”“烟尘”等词语反映了军旅生活的紧张艰辛,“尽系”“归来”“报天子”等表现了诗人前期积极向上、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和爱国热情。相比之下《陇西行》由于军情紧张,即便大雪纷飞,送军书的信使依然刻不容缓,揚鞭疾驰,将军书送至。

盛唐的诗坛可以说人才辈出、众星璀璨,王维是盛唐时期杰出的代表诗人之一,他一生留下了四百多首诗歌,诗歌题材广泛涉及面广,其中成就最大为山水田园诗,但王维的边塞诗歌对盛唐时期边塞诗的发展起到了奠定作用,他与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岑参、王昌龄、王之涣、贾至等共同开创了一片盛唐边塞诗的盛世。

参考文献:

[1]陈铁民.王维集校注(修订本):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8.

[2]魏明安.浅论王维在凉州的几首诗[J].固原师专学报,1983(1):7-13.

[3]方步和.王维《双黄鹄歌送别》新解[J].阴山学刊,1994(2):40-42.

[4]张洪慈.谈《乌孙公主歌》的“歌”[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86(2).

[5]于艳.《而庵说唐诗》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基金项目:本课题得到北方民族大学一般项目(2019 XYSMZ09)资助。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王维诗歌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诗歌岛·八面来风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