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的思考与探索

2020-11-06李祖鹏

戏剧之家 2020年28期
关键词:段小楼师哥程蝶衣

李祖鹏

【摘 要】《霸王别姬》是一部经典影片,这部影片所获得的成就足以体现其在中国影坛当中的地位。无论是影片的格局,还是其对于人性的探索,都做到了极致。影片中所包含的历史、艺术、人性等元素,都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使电影的文化艺术底蕴更为深厚。本文通过对段小楼和其他相关角色进行分析,进而探究人性的复杂与变幻无常。

【关键词】霸王别姬;段小楼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8-0143-02

一、段小楼的两位“虞姬”

“面羽则喜,背羽则悲。”这可谓是虞姬的悲剧。小豆子从小就被母亲送到喜福成科班学戏,被母亲抛弃的小豆子所能依靠的就是他的师哥小石头,也就是未成角的段小楼。由于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导致小豆子缺乏安全感,是小石头的出现带给了他希望和温暖,对师哥的依赖也因此形成。

從小石头在街市上拍砖的那一刻起,男性的勇猛形象就在小豆子内心扎下根,之后为了学戏斩断指头,为了成角儿被师哥用烟斗捅破嘴,又遭到张公公的猥亵,这一系列事情使小豆子完成了女性心理的蜕变,既成就了他的戏曲生涯,也开启了他的悲剧人生。

成人之后的小豆子也就是程蝶衣,与师哥段小楼有过几年的辉煌,菊仙的出现打破了程蝶衣内心的理想世界,菊仙将师哥拉回了现实,这是程蝶衣所不允许的。为了夺回师哥,他处处与菊仙作对。可段小楼毕竟是个凡人,社会的舆论和常理也不允许这种“同性”情况的存在,因此段小楼回归了现实。而程蝶衣无奈将情感寄托在了袁四爷这位“霸王”身上。袁四爷虽远不及段小楼在程蝶衣心中的分量,但不安全感让程蝶衣不得不暂时委身于他,所以,程蝶衣的内心依旧是痛苦的。

而后,在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以及菊仙的去世,程蝶衣本以为可以跟原来一样,与师哥继续活在“霸王别姬”的幻梦当中,然而,当段小楼说出:“错了!又错了!”这才将程蝶衣的梦唤醒。“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程蝶衣终于意识到这场梦将要醒来,“虞姬”的生命终将结束,他拔剑自刎,完成了艺术的极致追求,可悲可叹!

段小楼痛苦地喊着蝶衣的名字,但随后又轻声唤了声“小豆子”。段小楼虽然没能实现程蝶衣的幻梦,但他始终是最理解程蝶衣的人,最后的那声“小豆子”,有着无奈与叹息,也表达出了释然和默许。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小豆子(程蝶衣)终于唱对了戏词,赢得了满堂彩以及师傅的认可,从此开启了他的悲剧人生。也是从这一刻开始,程蝶衣完成了扭曲的性别认同,这是京剧之大幸,也是蝶衣之不幸。

菊仙则是段小楼现实中的虞姬,她聪明机灵,又深谙人情百态,最重要的是,她深爱着段小楼,她能够得到社会上流的认同,同时也想借此机会摆脱妓女的身份。菊仙决心跟从段小楼,并非是一时冲动。为了不被欺辱调戏,她情愿跳楼,段小楼接住了她,她也将自己的一生都托付给了这个男人。可后来段小楼在批斗会上的言行彻底击碎了菊仙的幻梦,想要给予妻子的爱在生存面前显得一文不值。毕竟段小楼只是一个凡人,然而普通人的爱情,往往是十分脆弱的,段小楼的怯懦让菊仙绝望,在她上吊自缢时,她的双脚仍然是光着的,与她当时决定嫁给段小楼的时候是一样的,“赤足而来,亦赤足离去。”

影片中段小楼始终在程蝶衣和菊仙之间纠缠徘徊,他既想要和菊仙过正常的生活,也舍不得与师弟的那份情愫。段小楼的背叛虽是丑恶的,但同样在情理之中,极端环境下人性的恶昭然若揭。影片对女性心理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在那个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生存的年代,当其所依赖的世界轰然坍塌之时,女性也就失去了精神支撑,这也就是悲剧产生的根本所在。

二、段小楼与他的京剧

看过电影《霸王别姬》的人都知道,程蝶衣对京剧的追求可谓达到了极致,能够将自己和艺术融为一体,把师傅的“从一而终”贯彻到底。而对于段小楼来说,京剧只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可以将京剧和生活清楚地分开,京剧仅仅是谋生的一个手段,在他的心里,戏曲远远比不上苟且生存。而对于京剧的放弃,是菊仙促成的。菊仙意识到,只要段小楼唱戏,就永远摆脱不了程蝶衣的纠缠,他们的生活就永不安宁,段小楼理解菊仙,也顺从了菊仙的想法。因此在人们宣传现代戏时,段小楼对程蝶衣的言词给予了否定,所以说他无法像程蝶衣那样从一而终,也无法成为那个真正的“霸王”。

电影《霸王别姬》主要讲述的是程蝶衣和段小楼一生的纠葛,两人因为京剧相遇相识,因为京剧经历磨难,最后也因为京剧结局悲惨,经历了京剧的沉浮,京剧元素贯穿影片始终。电影中有一个细节令人动容。日本军官青木去戏院看戏,程蝶衣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他,他放下佩剑,摘下手套,起身鼓掌,以示对艺术的尊重。这一片段,能够让观众觉察到影片有意弱化时代背景,体现艺术魅力之用意。

艺术是相通的,艺术也是感性的,它能让人感受到美好之所在。段小楼的艺术态度显然是无法与程蝶衣相提并论的。反观影片中另一个人物——袁四爷,这个人物虽然是反面的,但他对京剧的追求与程蝶衣一致,袁四爷满嘴的文言句式,仿佛这就是他的人生态度。在批斗时,他仍然走着京剧当中的四方步,他和程蝶衣一样,将艺术看作是最重要的,即使被杀也无法剥夺他对艺术的追求,而这本应是程蝶衣心中理想的“霸王”。可悲的是,他的师哥不是这样,也永远不会是。

三、段小楼人性的转变

在影片当中,段小楼这个人物是自私的,与菊仙和程蝶衣的高傲、执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段小楼在被批斗时,其表现让人可恨,他将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人彻底出卖了,最终也导致菊仙和蝶衣的离世。然而这种结果是时代造成的。段小楼身上有着人性的丑恶面——懦弱苟活、贪图女色,同时他也有善良的一面,命运将他的锐气消磨殆尽。

“人纵有万般能耐,也终将敌不过天命。”影片对段小楼这个人物的刻画,可谓深入人心,展现了人性的丑恶与善变,十分真实。

环境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人们所形成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是随着生活中的经历而不断变化的,不得不承认,没有所谓的好人与坏人,存在的只有人性的善与恶,且人性又是多变的。

段小楼一开始不是这样的,他为了让小豆子不再挨打而与师傅反抗;为了菊仙在花满楼拍了茶壶;为了师弟打了国民党。这些事情足以证明段小楼绝不是贪生怕死之徒,他有血性,无所畏惧,有着霸王本色,这也是人性的善念。而最终段小楼活成了唯唯诺诺的样子,这与他所经历的事情有着直接联系。他生命中的前半部分都在反抗,可结果呢?几乎都以失败告终,而且还是非常惨痛的。最令他伤心崩溃的就是菊仙的流产,这些失败让他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是多么渺小,最终不得不向命运妥协,不再反抗。

袁四爷被枪决的那一刻,段小楼的人生态度彻底改变了。他发现,曾经呼风唤雨的袁四爷,一个拥有强大势力的人物,就这么被轻易处决了,他的心灵受到了猛烈冲击,段小楼桀骜不驯的性格,就这么被生活慢慢磨没了。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导演并没有将段小楼放在“霸王”的位置上,反而是表现了一个世俗的普通人。在极端的时代里,再纯良的人也会变得残忍。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可以将一个人的信念击垮,也足以把一个人的棱角磨平。反常的现实生活使大多数人丧失了人性应有的美好,在一个思想极端的社会当中,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又谈何容易。

四、结语

《霸王别姬》的格局之大,所蕴含的实在太多,人性的方面只是其中一点,假使要维持人性善的一面,就必须要有一个精神支撑,那就是信仰,在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没有信仰的人们麻木地维持自身的生活,其中必然充满了不安与恐惧。

程蝶衣信仰艺术,从一而终,为了艺术而献身;菊仙依赖男性,男性世界崩塌后,她也无法继续苟活。段小楼最终卑微地活着。人性本就如此,只是人们对其所怀有的希望往往太高,当处于极端的环境当中,人性变化之快,所呈现的丑恶,是令人无法想象、难以接受的。

面对人性的善,人们从容接受,发现人性的恶,人们嗤之以鼻。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人性的善恶,唯有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与摧残后,才能获得那份仅有的淡然。

参考文献:

[1]丁月明.中國传统文化视域下电影女性形象塑造分析——以电影<霸王别姬>为例[J].戏剧之家,2019.

[2]杨易霖.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简评电影<霸王别姬>[J].小说评论,2012.

[3]张东钢.<霸王别姬>电影中的印象主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

[4]李碧华.霸王别姬[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段小楼师哥程蝶衣
仅此一次的悸动
运用镜头解析人物心理和时代变革
“霸王别姬”程蝶衣人物形象的美学分析
从“恋人”权利游戏角度浅析电影《霸王别姬》里的自杀现象
电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人物形象
假霸王与真虞姬
末代格格
《霸王别姬》中的爱恨情缘
大师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