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帕替尼在对EGFR-TKI耐药且无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后的疗效

2020-11-06宛新安刁海霞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阿帕替尼阿帕耐药

宛新安,周 勤,袁 乐, 刁海霞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芜湖 241000)

肺癌的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一位[1],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十余年,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巨大进步,以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为代表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取得突破性进展,是肺癌治疗领域的里程碑事件,使晚期NSCLC 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从传统化疗时代的8~10个月大幅延长到27个月[2]。EGFR-TKI已是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然而,几乎所有对EGFR-TKI初始治疗敏感的NSCLC患者,经过1年左右的治疗后,往往出现病情进展,即发生EGFR-TKI获得性耐药[3],获得性耐药发生机制较多,最常见的原因是T790M突变,发生概率在50%左右[4-5]。目前针对T790M突变的耐药患者,可使用第三代EGFRTKI药物奥希替尼治疗[6],对于无T790M突变的耐药患者,治疗比较棘手。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的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最开始主要用于治疗晚期胃癌[7-8],随着对其他恶性肿瘤的研究发现,阿帕替尼对肺癌、肉瘤、卵巢癌、结直肠癌、肝癌等均有较好的疗效[9-16]。因此,本研究应用阿帕替尼治疗EGFR-TKI耐药且无T790M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观察疗效和治疗安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资料

选取我科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38例NSCLC患者,男21例,女17例,年龄40~85岁,均为肺腺癌,无法手术切除或手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患者。随机分为阿帕替尼组(23例)和最佳支持治疗组(15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入组患者既往均有EGFR敏感突变,曾接受过EGFR-TKI治疗后(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出现耐药,再次检测T790M无突变,不适合使用第三代EGFR-TKI药物奥希替尼治疗,且患者曾多线化疗失败或拒绝化疗或不能耐受化疗。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脏功能无明显异常,Karnofsky(KPS)评分均大于60分。入组病人均有胸部CT可测量病灶。

1.2 治疗方法

甲磺酸阿帕替尼(商品名:艾坦,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50 mg/片)组:阿帕替尼片500 mg,餐后半小时,顿服,1次/d,若出现Ⅲ~Ⅳ级不良反应或患者无法耐受,阿帕替尼减量至250 mg·d-1或停药;对照组仅给予最佳支持治疗。治疗期间监测患者血压、KPS评分、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参考常规化疗一般两周期后评价疗效,此研究中患者均治疗2个月后评价疗效。以下情况停止治疗:①患者自行放弃治疗;②不良反应不能耐受;③治疗无效病例。

1.3 疗效评价标准

近期疗效:治疗2个月后复查胸部CT,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17]对比治疗前后肿瘤病灶大小变化,进行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所有病灶完全消失,无新病灶出现并持续4周以上;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部分缩小,对比治疗前肿瘤最长径总和缩小≥30%,无新病灶出现并持续4周以上;稳定(SD):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疾病进展(PD);PD:对比治疗前肿瘤最长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发病灶。客观缓解率(ORR)=(CR+PR)/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DCR)=(CR+PR+SD)/总例数×100%。

不良反应: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受损,作为阿帕替尼引起不良反应的观察指标。

一般状态评分,根据KPS功能状态评分标准(百分法),比较治疗前后KPS评分,增加>10分为改善;减少>10分为下降;变化=0~10分为稳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阿帕替尼组患者有5例因不良反应(4例患者血压升高、1例患者手足综合征)较严重,减量至250 mg·d-1后完成治疗,无不能耐受停药者。患者服用阿帕替尼或最佳支持治疗两个月后评价疗效,ORR为39.1%,DCR为73.9%。最佳支持组ORR为0%,DCR为33.3%。两组患者无1例死亡。阿帕替尼组的ORR和DCR均高于最佳支持组(P均<0.05)。见表 1。

2.2 不良反应

阿帕替尼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口腔黏膜炎、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受损、蛋白尿、手足综合征等,多为Ⅰ~Ⅱ级不良反应,患者能耐受,仅有5例为Ⅲ级不良反应,予以减量至250 mg后完成治疗。阿帕替尼组高血压和手足综合征的发生比例较最佳支持组高(P均<0.05);口腔黏膜炎、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受损、蛋白尿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 一般状态评分

阿帕替尼组患者KPS评分改善率高于最佳支持组(P<0.05)。见表 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情况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例(%)]

表3 两组患者KPS评分改善情况对比

3 讨论

EGFR-TKI的出现是晚期NSCLC治疗的巨大进步,改变了晚期NSCLC的治疗模式,大幅度提高治疗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T790M突变引起的耐药,可以选择第三代EGFR-TKI药物奥希替尼等,但对于没有T790M突变的耐药患者,仍然没有标准方案可循,且这类NSCLC患者往往已经历过多线化疗,难以承受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现有的临床对策有限,或者建议最佳支持治疗,或者建议参加临床试验,疗效均不满意,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新的治疗模式。

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许多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一定突破,VEGF的贝伐珠单抗在NSCLC的治疗中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8],提示抗血管生成在NSCLC治疗中的可行性。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能特异性结合VEGFR-2,通过抗肿瘤血管生成起到抗肿瘤作用。本研究具体分析应用阿帕替尼治疗EGFR-TKI耐药且无T790M突变的晚期NSCLC。阿帕替尼组ORR为39.1%,DCR为73.9%,最佳支持组 ORR为0%,DCR为33.3%,阿帕替尼组ORR和DCR均高于最佳支持组,疗效较确切。对比相关报道[9],低剂量(250~425 mg·d-1)阿帕替尼单药后线治疗肺腺癌ORR为15.4%,总的DCR为46.2%,因本研究患者阿帕替尼用量较高,取得了更高疗效。另外,阿帕替尼组多为Ⅰ~Ⅱ级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口腔黏膜炎、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受损、蛋白尿、手足综合征等,与最佳支持组比较,仅高血压和手足综合征的发生比例较高,其他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帕替尼组耐受性良好。从治疗前后KPS评分来看,阿帕替尼组因有更高的肿瘤控制率,肿瘤相关症状如胸痛、胸闷、咳嗽、乏力、食欲减退等减轻,采用客观反映患者症状轻重和自理能力的KPS评分对比,共计11例患者改善(47.8%),最佳支持组改善1例(6.7%),两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此可以看出阿帕替尼发挥抗肿瘤作用后,明显改善患者活动状态,提高了生活质量。综上所述,阿帕替尼在EGFR-TKI耐药且无T790M突变的晚期NSCLC中有很好的疗效,抗肿瘤作用明显,并且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虽然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可以通过减少药物剂量的方法缓解,患者耐受性良好,安全性较高,为临床上治疗此类NSCLC患者提供了一个可选策略。

猜你喜欢

阿帕替尼阿帕耐药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Ibalizumab治疗成人多耐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化疗耐药HER—2阴性胃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阿帕替尼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