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结合两课堂一阵地”的生化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11-04汪美凤冯露雅罗小芳王宗成覃佐东

山东化工 2020年18期
关键词:永州市生化湖南省

汪美凤,冯露雅,罗小芳,周 爽,王宗成,覃佐东

(湖南科技学院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我国发展战略之一,符合新时代下生物化学等研究型学科发展的人才需求,是推动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对于毕业生提升社会核心竞争力和促进良好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1-2]。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一些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对少数具有创业意愿、创业理想的学生开展的教育,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出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状况,如何实现“两张皮”的有机融合,是全国大多数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点及难点[3]。

湖南科技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培养,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部署,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向之一,专门制定了创新创业教学大纲,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专业教育课程并列为全校三大课程类别,并于2016年3月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统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同时其二级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因时而变,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三结合两课堂一阵地”新模式(“321”模式)[4-5]:国家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生化工程专业特点、地方资源特色(三结合),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课堂育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两课堂),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阵地),探讨了生化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成效。

1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创新创业教育作用日趋显著,故各高校加大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比重,探索并实践了人才培养新模式,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未解决,如符合高校(省属高校)自身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体本原性发展动力不足[6]、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欠缺、地方院校创新创业与市场、专业和地方特色结合不紧[7]、专业知识教学课堂与创新创业知识理论及实践教学课堂脱节、创新创业孵化与实践平台不足等。因此,必须要继续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高校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国家及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2 基于“三结合两课堂一阵地”的生化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本校在专业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情况基础上,以满足生化工程行业需求和促进相关专业人才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依托湖南永州丰富优质生物质资源及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使地方特色资源与开发生物化学学科特色紧密结合,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生物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对生化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摸索探索[8]。

2.1 坚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理念,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从“师资建设、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创新氛围”四个方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好“321”模式(图1),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增强。

图1 生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2.2 强化驱动系统,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通过实施四个方面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驱动全校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9],同时采取内外激励系统驱动创新创业,此外构建政、校、企等机构的多方联动运行系统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最后结合“地方特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模式。

2.3 结合人才需求、专业特长和地方特色,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三结合”

在地方高校应用人才培养转型发展背景下,结合市场导向来设置创新创业所需的技术、人才及项目,结合生化工程专业能解决的市场问题和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培养市场需求的、专业必备的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

2.4 多方努力共建创新创业孵化与实践平台,打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阵地”

通过利用好政、校、企等机构的多方联动运行系统,大力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10],实现了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平台阵地基础。

3 基于“三结合两课堂一阵地”的生化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3.1 学生创新产出高水平理论成果,创业实践成效显著

结合湘南生物资源特点,利用生化工程技术,近5年学生牵头和参与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50项(国家级以上12项),如连续四年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以上(2019年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全国金奖一项);2016年、2017年连续荣获全国大学生“互联网+”三等奖(获湖南省最佳创意奖、最佳指导老师奖)、获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优秀团队奖(湖南省二等奖第一名);2016-2019年连续四年获评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奖、学生申请专利18件(发明专利8件);近5年50余名学生参加双创训练;学生注册企业2家;10余项学生双创成果在社会应用中得到良好效果。

3.2 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成效明显

经过较为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教育教学, 1名教师入选科技部创新创业大赛评阅专家,3名导师被推选为湖南省创新创业优秀指导老师,2名老师被推选为省级及国家级项目评审专家。 5年来1名教师入选湖南省芙蓉学者,2人次分别入选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与湖南省菁英人才计划,1人次入选湖南省121第三层次人次,4人次分别入选永州市优秀科技特派员、永州市优秀教学能手与永州市青年岗位能手。

3.3 学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完善,师生共创显露头角

学校专门组建了创新创业学院,获批省级众创空间1个,获评湖南省创新创业优秀高校;与政府共建了永州市生化工程技术研究院、永州市电子商务研究院等双创实践孵化基地;与企业共建了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建设基地;学校被评为全国就业创业典型示范高校。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校基于“三结合两课堂一阵地”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生化工程专业教育当中,举措得力,成效显著。通过在师资建设、科学研究平台、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利用本校地理优势,与政府、企业等研究机构多方联动开展合作,探索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发挥创新创业孵化与实践平台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课堂专业教育“两张皮”的有机融合。

猜你喜欢

永州市生化湖南省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初春农忙
永州市零陵区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