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心扶智 育人扶贫

2020-11-03李小春

山西教育·管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王家支教图形

李小春

十年前,我作为省学科带头人参加送教下乡活动,第一次来到了岢岚县王家岔乡王家岔村。王家岔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是乡里人口最多、条件最好的村。从县城出来,一条不宽的、起伏不平的硬化路弯弯曲曲地通向山谷中的王家岔村。进了村,顺着不到两米宽的沙土路走到半山腰的开阔处,有三排整齐的平房,那就是王家岔村小学。

黝黑瘦小的王校长让我和另一位支教的语文老师先到他办公室喝口水。“得知省城的优秀老师来讲课,乡里的老师们可激动了,都想来听一听。可乡里十多个村子,到这里路不好走,远一些的老师来一趟得两个多小时,就只能让老一些的老师留守学校了。今天来了50多名老师呢……现在学校里五年级的学生最多,有29名,已经准备好上课了。”王校长告诉我们。我问王校长:“教室里有什么电教设备?”“有个投影仪,能投影。”

不大的教室里,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有些老师挤不进教室,干脆站在教室外的窗台旁听课。我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图片挤进了留给我的一米多长的讲台空地。我要讲的是《圆的面积》。我首先请孩子们回忆了之前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当我问到“这些图形的面积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教室里半天沉寂。我鼓励了几次,依然没人举手。没办法,我只好又叫起来第一次举手的男孩。他吞吞吐吐地讲了起来,最后在我的引导下,说到了要变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那圆的面积该怎么计算呢?我们能不能把它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孩子们又沉寂了,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我说:“大家可以和周围同学讨论起来,看能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说点什么,又不敢张口。我意识到了:他们没有小组,更没有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于是我马上转变策略,让孩子们动手转化图形。我给他们现场分组,每组发几个圆形卡片,让他们用现有的工具折、画、剪、拼。我挤在人群中,观察着他们。刚开始,他们思路单一,圆在尺子下比比画画,剪上几下,不成形状,个个一头雾水。后来,有人索性沿着半径乱剪起来,剪下来的小扇形,拼着拼着,有了点模样。我赶紧把这个小突破在投影仪上展示,鼓励孩子们多剪几份再试试。这下孩子们兴奋起来,研究的劲头异常高涨。他们发现,把圆分的份数越多,弧线就变得越平。再后来,有人发现这样分,能拼出近似长方形的图形,我让该小组在全班分享发现,大家共同验证。很快,孩子们自己总结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这节课中,我鼓励孩子们发言,给他们展示、交流的机会,并且肯定他们的发现,让他们自己总结经验。当孩子们为自己的探索成果欢呼时,听课的老师们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这给了老师们极大的震撼:原来孩子们有这么大的能量,可以自己学;原来老师讲课可以这样轻松,知识点不用自己讲!“我们得换一种思路教学,也‘转化一下,变‘要教的为‘要学的,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学起来,让他们习得比讲给他们更有用!”我告诉老师们。

我深知,要老师们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提高教学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老师们一封封热切求教的信,更坚定了我长期支教的决心。我利用工作之余,给寄信的老师认真回信,一来二去,和几个老师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我结合当地学情,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把自己的一篇篇教学设计寄给这些朋友们。她们在课堂上实践,通过电话和我进一步交流上课情况,我再帮助她们找出问题,一点一点改进。因为王家岔村学生不多,学校是单轨制,我鼓励她们调课到附近村的学校,把反复修改的课讲给更多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探索出适合当地学生的课堂教学策略。

其中有两位教师为了上好一节课,持续一个多月地反复讲、反复改。我已记不清我们一起熬过多少个通宵,打过多少个电话。渴望进步的乡村教师,遇上了我这样一丝不苟的“师傅”,不知不觉中转变了理念,提升了专业水平,成了我在王家岔乡的“高徒”。一个学期后,她们都被评为“乡教学能手”,此后,她们的研究热情更高涨了,我们的“师徒”情谊也更深了。

一次支教,培养了两名学科人才,欣慰之余,我想,我能为王家岔乡的教师和学生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我购买了一些数学教学的专业书籍,带着几十份印好的课例资料,于第二年春天再一次来到王家岔村小学。这一次我没有作示范课,而是让“高徒”之一的张老师,把我们刚刚研究过的课例进行展示,我来点评。当听课的老师们看到自己的同事、同乡的老师在我的指导下上出了高效、精彩的课,自豪的同时更增加了自信:不是只有专家才能上出那样高效的课,不是只有专家才能让学生有这么出色的表现,只要努力实践,自己也能成为下一个“张老师”。

同时,我从两位“高徒”的身上看到了老师们成长的“绊脚石”———对教材的理解与挖掘不准确、不到位。所以针对教材的编排、每部分内容的设計意图、教学体系及重难点等进行梳理、指导成为我后来几个学期到王家岔支教的培训重点。

不到三年,我的“高徒”们已成为市里的教学能手、骨干。他们的经历也激励了更多的上进教师纷纷加入到我的“徒弟”之列,成为王家岔乡数学教研的中坚力量。“徒弟”队伍不断壮大,老师、学生的转变也有目共睹。王家岔乡数学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显著提高。

老师们“研”起来了,学生们“动”起来了,可光数学一科成绩提高远远不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才是农村教育的出路。2014年,作为太原市杏花岭区东华门小学校长的我带着学校各科教学能手来到了王家岔村小学。学校已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建成了三层高的教学楼,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一所现代化的美丽小学展现在我们面前。宽敞明亮的多功能教室里,能容纳200多人学习、研讨。从那时起,我校的各科骨干教师每学期必到王家岔村小学,带领乡里各个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学科培训,全面帮助王家岔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岢岚县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贫困乡的人才增加了,教育质量提升了,脱贫的目标实现了。而我乡村支教的情怀却始终未变,我会一如既往地爱心扶智、育人扶贫!

(作者系太原市杏花岭区东华门小学校校长)

猜你喜欢

王家支教图形
警惕功利性支教
My Favorite Photo
王家新的诗
单子伊 王家璇 潘铭泽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也无风雨也无晴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