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富论》货币理论下的货币资金效率评价

2020-11-02吕延荣朱学义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0年10期

吕延荣 朱学义

【摘要】基于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货币起源理论、货币周转理论、货币投资理论和货币资本理论, 结合我国煤业绩优上市公司实际, 设置相应的货币资金运作效率指标, 并对兖州煤业等绩优上市公司2005 ~ 2018年有关货币资金使用情况的指标进行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煤业绩优上市公司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率平均为52.72%, 表明这些公司有充裕的货币资金储存, 对货币资金运作效率指数的平均贡献率为72.15%; 煤业绩优上市公司注意积累生产经营资金, 平均经营现金留存率为21.63%, 对货币资金运作效率指数的平均贡献率为99.04%; 但现金再投资率过高, 平均为11.91%, 超过西方公认的8% ~ 10%; 按投资本金(股本)计算的平均现金分红率为26.21%, 对企业生產经营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国富论;货币理论;货币资金运作效率指数;货币资金周转效率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19-0046-7

货币资金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 按其形态和用途不同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部分。 企业管理货币资金, 不仅仅要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货币资金的利用效率、运作效率、周转效率(统称“货币资金效率”)。 货币资金效率通过哪些指标反映? 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提高货币资金效率? 为此, 本文基于亚当·斯密[1] 所著《国富论》中关于货币资金的基本理论(包括货币起源理论、货币周转理论、货币投资理论和货币资本理论), 结合我国煤业绩优上市公司的实际探讨货币资金效率。

一、对《国富论》中货币理论的考究与引申

(一)货币起源理论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国富论》。 马克思、恩格斯[2] 在评价亚当·斯密的历史地位时认为,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 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该书译者之一谢祖钧认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如果没有《国富论》, 就不可能有马克思的《资本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一篇第四章论述了“货币的起源及其用途”, 其后也有相关的延续论述。 基本的观点如下:

1. 货币因产(商)品交换而产生, 是交换的媒介。 亚当·斯密在分析人类社会物物交换产生阻碍和困难时认为, 交换不同产(商)品需要共同认可的媒介——货币, 即货币适应多种产(商)品交换而产生。 早期交换的媒介——货币的形式有: 牲畜(牛)、盐、贝壳、干鳕、烟草、糖、兽皮或鞣皮、钉子等, 后来发展为金属: 铁、铜、黄金、白银。 亚当·斯密进一步论述了“货物换钱”的法则: 货物具有使用价值, 提供交换时具有交换价值。 “同等数量的谷物可以换取同等数量或几乎同等数量的白银” “一定数额的货币不仅是它所表示的金银块的含量, 还表示它所能换得的货物量”“不能说它等同于货币, 只能说它等同于货币价值”。

从亚当·斯密的上述论述中可以发现, 当以货易货满足不了人们多种商品交换目的时, 人们共认的交换媒介——货币就产生了。 最初的货币是等量等值交换, 后来和财富或收入挂钩的不是货币(金属货币)所含的金属量, 而是货币所载明的货币价值。 这一思想和当今会计货币账户联系起来, 就是企业对外销售商品, 即提供商品、销售成功、取得收入、换回与商品等价的货币, 则交换过程结束。 企业对这一过程进行核算, 涉及营业收入、销售收款, 并且扣除成本费用支出(现金流出), 取得现金净流量。 则企业可以设置以下三个指标来反映货币交换媒介:

(1)营业收入现金含量。 即企业营业收入中所含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数额。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记入“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个账户的借方发生额。

(2)营业收入现金比率。 即企业营业收入中所包含的现金净流量, 也称销售现金比率。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经营活动流入量减去经营活动流出量的差额。

(3)总资产现金含量。 即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包含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也称资产现金回收率, 计算公式如下:

2. 货币仅仅是交换的媒介尺度。 亚当·斯密在进一步论述货币含“金”量时认为, 金属货币所含金属的量是变动的, 且在不断减少, 并认为“罗马的阿斯在共和国的后期就减少到其原有价值的1/24”“苏格兰镑和便士大约是原有价值的1/36, 1法镑和1法便士大约是它们原有价值的1/66”。 随着金属货币所含金属量的减少, 货币不再是当初的等量的交换价值, 只是象征性交换媒介, 或者是交换价值的尺度。 从当今会计账户来分析, 企业购买材料物资, 不需要用自己生产的产品去交换, 只需要用货币去购买。 企业的全部资产都是用货币交换来的(包括投资者当初投入的资产)。 企业为了下一步还能有这样的交换能力, 需要通过销售商品换回更多的货币, 取得现金净流量。

(二)货币周转理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的货币周转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 纸币能更快地将“死”资财变为“活”资财。 亚当·斯密指出, “以纸币代替大部分金银, 使国家能把大部分死资财, 变成活动的资财, 变为有利于国家的资财”“以纸币代替金银, 就好比能凌空飞行的马车, 在天空中这个广阔的大道上飞行”。

2. 管理纸币的基本目的。

(1)以备不时之需。 即保存一定量的货币以供生产经营所需。 但这只是被动的目的, 不是主动的目的。 亚当·斯密指出, “商人保留在手中的现款以备不时之需的资本是死资本, 它是不能为国家和他自己生产出什么东西来的。 银行明智的运作, 就是使这种死资本变成积极的生产性资本。 即把原料变成正在加工的材料, 使食品和生活资料变成能为他自己和他的国家生产出东西来的资本”。

(2)防止意外灾祸。 亚当·斯密指出, “管理纸币, 是一件错综复杂的事, 若不熟练、精明、慎重, 就难免发生无法制止的灾祸”。

(3)保证资本安全。 一是使“商人和享用者双方的资本不减损”; 二是“维持社会纯收入不减损”; 三是节俭使用, 防止因“挥霍和渎职而减损”。

(4)货款收付功能。 亚当·斯密指出, “在社会流动资本中, 只可计算食品、材料、制成品三项。 其他, 包含货币, 只用来为实现这三项而为其服务所流通的部分, 必须减掉”“商人买入的一切东西, 最后还是卖给消费者”“银行的金柜, 就像一个水池, 虽有水不断流出, 但也有水不断流入, 出入量相等”。 如果“流出远远大于流入”, 则“金柜就很快地枯竭”。

以上论点表明, 任何单位都需要持有一定量的货币, 不仅要满足单位正常收付需要, 还要防止不测。 据此, 笔者认为应设置以下两大指标以保证货币资金的正常周转: 一是合理的货币资金占用率。 这种合理的货币资金占用率的标准是: 既要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需要, 又要不闲置浪费货币资金。 计算公式如下:

二是合适的经营现金留存率。 该指标反映了亚当·斯密货币“水池”的积蓄功能。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用G表示经营活动货币资金的投入, 经营活动结束时收回G表示企业收回原有货币资金投入, 只能进行简单再生产; 如果收回G'(G'>G), 表明企业不仅有原用于经营活动的G, 还有进行扩大再生产的△G。 此时, G'=G+△G。 企业投入货币G用于经营活动, 表现为各种耗费, 在现金流量表上通过设置“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项目反映;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收回货币G'存到企业开户行(企业需要零用可随时提现), 在现金流量表上通过设置“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项目反映,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用G'反映)>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用G反映), 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用△G反映, △G =G'-G)。 △G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周转一个周期的货币增值。 企业将这部分货币增值留在企业账上, 作为资金储备用于扩大再生产, 就产生了经营现金留存额。 则:

3. 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亚当·斯密指出,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快, 同一枚货币, 作为消费者购买手段的次数比作为商人购买手段的次数多得多”。 “任何一个国家流通的货币, 对于靠它作为流通手段而流通的年产货物的价值”所持的比例, “依据不同的权威人士统计: 有人说是1∶5, 又有人说是1∶10, 1∶20, 1∶30”。 “假若纸币代替流通所需要的金银量减少到原先的1/5, 4/5, 那么会大大增加产业的数量”。 亚当·斯密不仅论述了社会总货物同货币的关系(比例), 还强调了加快货币周转能挤出货币扩展产业。 由此笔者认为, 应该设置“货币资金周转率”指标, 用来考察企业货币资金周转的速度。

货币资金周转率, 是指企业现金流量表上“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平均余额的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

(三)货币投资理论

亚当·斯密指出, “大部分商业上的投资, 一般利润在6% ~ 16%之间的国家里, 必然是非常幸运的。 它不仅能偿付为补偿进行这些投资所借资金消耗的巨大费用, 还能够对项目投资人提供很好的剩余利润”“任何人把资本的某一部分作为资本进行投资, 总是指望回收并附有利润” “当工匠积蓄了一点资金, 他愿用多余的资财去购买或改良未开垦的土地。 这样, 他就从一个工匠变成了农场主”。 如果他周围的“土地已全部开垦”, 他会将“剩余的部分资金用来扩张营业, 做销售远方的准备。 这样, 锻工就将建立铁厂, 纺工就将建立麻纺厂、毛纺厂”。 亚当·斯密这几段话的含义是: 资本是要用来投资扩张的; 投资既要收回本钱, 又要赚取一定的利润; 企业有剩余资金时就要考虑为扩张营业做“远方的准备”。 据此笔者认为, 企业应该设置“现金再投资率”指标反映企业投资扩张能力。

现金再投资率, 是指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减去企业分配现金股利后的余额与资本性支出之间的比例。 用公式表示如下:

现金再投资率, 反映企业产生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在减去企业分配的现金股利之后所剩余的现金数量与企业用于资本性支出的资金数量的配比情况, 揭示企业扩大再生产进行非流动资产重置及营运资金扩展所需资金与经营活动剩余的现金数量的比例关系。 企业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包括: 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用于长期投资等, 以及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所需流动资金。 如果企业用于现金分红的资金过多, 必然导致企业扩大再生产所需现金不足, 使未来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 在当今社会, 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一般都成为企业战略扩张的一个目标。 西方会计界认为, 企业现金再投资率的理想水平为8% ~ 10%。

(四)货币资本理论

亚当·斯密指出, “货币是构成资本的極有价值的一部分” “据说12%在中国是常见的货币利息” “平常的市场利息率与普通的纯利润率的比例必须随利润的增减而变化” “在一个普通利润为8%或10%的国家, 用借贷来的资金经营商业并以纯利润的一半作为利息可能是合理的”。 亚当·斯密这几段话的含义是: 货币是一种资本——货币资本, 它同其他资本(商业资本、制造业资本)一样, 要获取回报——利息或红利; 产业资本的纯利润要有一半作为利息转移给借贷资本。 在当今社会里, 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向社会筹得资金, 股民的货币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资本, 则企业应向股民分配红利。 据此笔者认为, 企业应该设置“现金分红率”指标反映资本投资者在企业得到的回报。

现金分红率, 是指现金股利占企业股本的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

判断企业股东分红是否合理有以下几个标准: 一是企业是否保持了最低额度的货币资金需要量, 即是否确定了合理的“货币资金占用率”; 二是企业是否保持了合适的“经营现金留存率”, 能够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规模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扩大; 三是企业是否保持了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所需要的资金后备——现金再投资率; 四是企业是否保持了合理的“现金分红率”, 能够满足投资者对投资分红的预期。 一些上市公司连续几年都不进行现金分红, 已遭到股民的指责并引起了政府的关注。 总之, 现金分红率的合理与否, 就是看企业能否做到生存发展和红利分配两者兼顾。

二、基于《国富论》的货币资金效率评价

(一)货币资金媒介效率

《国富论》阐述“货币的起源及其用途”时着重论述了货币的媒介作用, 包括: ①媒介为何而产生?人类社会物物交换发生阻碍和困难时需要有一种媒介充当一般等价物, 这种媒介就是货币。 ②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形式, 但它离不开交换物品的使用价值。 ③货币价值的异质变化。 由各种特定的物件货币发展为金属货币(以及后来的纸币), 其媒介的价值尺度不断变化: 代表换得的货物量; 代表换得货物的含金含银量; 代表货币载明的价值; 代表取得的收入或财富。 《国富论》论述的货币媒介作用实质上是货币的媒介效率: 交换物的一般等价物效率; 交换物的使用价值效率; 货币面值的财富效率。

用《国富论》的货币资金媒介效率分析当今社会商品交换的现实, 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 一是交换物的一般等价物效率, 即在商品售出、取得收入、获取资产等活动中充当交换媒介; 二是交换物的使用价值效率, 即交换物是有使用价值的, 不是假冒伪劣的无用之物。 这是货币所赋予的使用价值媒介尺度, 是与资产、收入等价的或近似等价的; 三是货币面值的财富效率, 即货币具有衡量价值的媒介力度。 从财富视角看, 它是企业货币流入与流出的净数, 等同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因此, 货币资金媒介效率由营业收入现金含量、营业收入现金比率、总资产现金含量所组成。 公式如下:

(二)货币资金周转效率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述货币周转理论时突出了货币的四大职能:

1. “活动”职能。 就是很快地将“死”资财变为“活”资财, 不仅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死”资财变为“活”资财, 还要将整个国家各部门的“死”资财变为“活”资财。 这是货币管理的基本前提或中心、重心。

2. “储存”职能。 储存在货币形态待生产经营之用。 但要防止管理不熟练、不精明、不慎重而发生灾祸, 也不能使商人和享用者双方的资本发生减损, 社会纯收入发生减损, 挥霍和渎职行为发生减损。 需要说明的是, 企业生产经营者“储存”的货币在其看来是“闲存”的, 但这种“闲存”实际是放在银行, 银行通过放贷不仅在其他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作用, 还在人们生活消费中发挥作用。 货币的“储存”职能, 是货币资金周转的起点。 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 反映货币资金周转首先要有供生产经营之需的货币存量, 即设置合理的货币资金占用率, 就是要在企业流动资产中保留合理的货币资金比例。

3. “收付”职能。 生产者购买食品、材料、制成品时向供应商付出货币; 流通商买入商品付出货币, 卖出商品收回货币, 从中赚取购销差价货币; 银行家充当“生产——流通”的“水池”, 不断吸收货币和贷出货币。 只有入出相等, 才不至于“水池”枯竭, 银行家在货币入出中获取货币时间价值。 生产者利用货币的“收付”职能也可以建“蓄水池”。 既要让货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流入, 也要让货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流出, 入大于出, 产生净流量进而增加“蓄水池”积蓄量, 为企业扩大再生产积蓄“流动资金”。 因此, 企业要设置“经营现金留存率”指标, 反映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占货币循环周转量的比例。 广义的货币资金周转还包括企业投资扩张的货币周转, 可设定“现金再投资率”指标反映。 该指标是企业扩大再生产投资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金”占企业资本化资金的比例。

4. “流转”职能。 是指同一枚货币在供应商、生产商、流通商和消费者手上充当购买手段的次数。 从整个国家流通的货币来看,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反映同一枚货币在全社会总货物流通过程中充当几倍或几十倍的年产货物的价值。 利用货币的“流转”职能管理货币就是要加快货币资金的流动速度, 让钱生钱的数量更多、速度更快。

企业货币资金周转效率通过设置“货币资金周转率”指标反映。 计算公式如下:

(三)货币资金运作效率指数

亚当·斯密指出, “货币是构成资本的极有价值的一部分”。 货币作为一种资本——货币资本, 同其他商业资本、制造业资本一样, 也要获取资本回报——利息或红利。 货币资本回报有以下三大特征: ①货币资本是充当物物交换的媒介。 它不能离开货物实体而独自发挥媒介的效率。 ②货币资本回报是伴随经济实体有效运作货币得以实现的。 离开经济实体的资金周转, 它是得不到任何回报的。 ③评价货币资金运作效率通过设置“货币资金运作效率指数”来反映。 该指数是货币资金媒介效率与货币资金运作效率的比率。 笔者提出“货币资金运作效率指数”概念是基于两点考虑: 一是货币资金媒介效率侧重反映的是货币资金充当等价物的比例, 不真正反映货币资金运作的质量; 二是貨币资金周转效率反映一定时期货币资金周转的次数, 虽然含有货币资金运作的质量在内, 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的特点不同, 货币资金周转的次数也不同, 缺少可比性。 如果将这两个指标结合起来考虑, 则不仅是衡量效率的特质提升, 而且在不同行业、企业的可比性也得到提升。 货币资金运作效率指数的公式如下:

三、货币资金效率模型的构建

(一)因变量的设置

朱学义教授创造了“货币资金效率分析[3] ”一词, 有三个来源: ①将会计英汉词典中的“efficiency ratio[4] ”(会计学“效率比率[5] ”)概念引入“现金流量分析”; ②借鉴了南京大学杨雄胜教授“现金流量效率”概念的内涵; ③综合了“现金管理效率[6] ”“现金使用效率[7]” 等概念的内涵。 并且, 朱学义教授定义的货币资金效率用“货币资金运作效率指数”反映, 作为模型的因变量。 该指数是由货币资金媒介效率和货币资金周转效率综合而成。 前者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运作所垫支货币产生的效率, 包括“货币资金转换为储备资金——转换为生产资金——转换为成品资金——再回到货币资金”所发生的价值形态变化。 这种形态变化既是价值创造的过程, 又是现金流量的积蓄[8] 。 后者所称的货币资金周转效率, 其落脚点是指货币资金在周而复始的循环周转中产生了价值增值。

(二)自变量的设置

自变量是对因变量的解释, 或者是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原因。 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 反映货币资金媒介效率和货币资金周转效率的指标有: 货币资金占用率、经营现金留存率、现金再投资率和现金分红率。

(三)货币资金效率模型设计

以货币资金运作效率指数(Y)作因变量, 货币资金占用率(X1)、经营现金留存率(X2)、现金再投资率(X3)、现金分红率(X4)作为自变量, 由此构建的货币资金效率模型(变量定义及对应关系见表1)如下:

Y=α+α1X1+α2X2+α3X3+α4X4

四、货币资金效率模型在煤业绩优上市公司的应用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述货币起源及其用途, 资财的性质、积累和用途时多处举例选择的都是煤矿或矿山, 如煤矿地租问题、煤矿矿藏问题、煤炭价格问题、煤炭燃料污染问题等。 因此, 本文选择煤炭上市公司(煤业绩优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择兖州煤业、中国神华、山西焦化等八家煤业绩优上市公司作为典型样本, 考察其货币资金的运作效率。 这八家煤业绩优上市公司2005 ~ 2018年的数据来自于证券之星网站, 收集这些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利润表数据、现金流量表数据以及各年度的年度报告数据, 对数据进行整理后结果如表2所示。

(二)线性回归分析

1. 线性回归结果。 本文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操作, 得出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见表3。

根据表3构建的回归分析方程如下:

Y=0.058+0.570X1+1.907X2-2.314X3-0.301X4

2. 根据表3及回归方程分析货币资金效率。 从表3可知, 解释因变量(货币资金运作效率指数)的四个自变量(货币资金占用率、经营现金留存率、现金再投资率、现金分红率)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系数均<0.05)。 这表明, 按亚当·斯密货币理论所设置的模型中, 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密切联系性(相关性)强, 且非常显著。 具体分析如下:

(1)货币资金占用率(X1)与货币资金运作效率指数(Y)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T系数为2.317, 显著性系数为0.046<0.05), 说明煤业绩优上市公司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率越高, 其运作货币资金的效率越好。

(2)经营现金留存率(X2)与货币资金运作效率指数(Y)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T系数为8.189, 显著性系数为0.000<0.01), 说明煤业绩优上市公司经营现金留存额越多, 扩大经营规模的流动资金越多, 其运作货币资金的效率越好。

(3)现金再投资率(X3)与货币资金运作效率指数(Y)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T系数为-6.162, 显著性系数为0.000<0.01), 说明煤业绩优上市公司用于再投资的资金越多, 生产经营循环周转的资金越少, 运作货币资金的效率越差。

(4)现金分红率(X4)与货币资金运作效率指数(Y)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T系数为-2.698, 显著性系数为0.024<0.05), 说明煤业绩优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率越高, 用于生产经营周转的资金越少, 运作货币资金的效率越差。

将表2中自变量的平均数代入回归分析方程, 得到货币资金运作效率指数:

Y=0.058+0.570×0.5272+1.907×0.2163-2.314×0.1191-0.301×0.2621=0.058+0.3005+0.4125-0.2756-0.0789=0.4165

五、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货币理论设置相关指标, 基于煤业绩优上市公司2005 ~ 2018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 ①煤业绩优上市公司2005 ~ 2018年货币资金占流动資产的比率平均为52.72%, 表明这些公司有充裕的货币资金储存。 通过回归方程计算, 发现该指标对货币资金运作效率指数的平均贡献率为72.15%(0.3005÷0.4165)。 ②煤业绩优上市公司2005 ~ 2018年平均经营现金留存率为21.63%, 通过回归方程计算, 发现该指标对货币资金运作效率指数的平均贡献率为99.04%(0.4125÷0.4165)。 ③煤业绩优上市公司2005 ~ 2018年平均现金再投资率为11.91%, 超过了西方公认的8% ~ 10%, 通过回归方程计算, 发现该指标对货币资金运作效率指数的平均贡献率为-66.17%(-0.2756÷0.4165)。 ④煤业绩优上市公司按投资本金(股本)计算, 2005 ~ 2018年平均现金分红率为26.21%, 表明给投资者的回报很可观, 通过回归方程计算, 发现该指标对货币资金运作效率指数的平均贡献率为-18.94%(-0.0789÷0.4165)。

综上所述, 2005 ~ 2018年煤业绩优上市公司保持了合理的货币资金供生产经营所用, 并注意积累生产经营资金, 每年留存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不断增加[9] 。 正如亚当·斯密所说, “企业使备用的货币资金这种死资本变成积极的生产性资本, 产生了极高的货币资金运作效率”。 煤业绩优上市公司下一步应注意适度降低现金分红率, 防止过度投资扩张。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 1 ]   亚当·斯密著.谢祖钧等译.国富论——国家财富的性质和起因的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1 ~ 224.

[ 2 ]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第二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181.

[ 3 ]   朱学义,李文美,刘建勇等.财务分析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41.

[ 4 ]   陈今池.立信英汉财会大词典[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410.

[ 5 ]   王美涵,李儒训,耿汉斌等.财务百科全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12.

[ 6 ]   陈洁.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和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 7 ]   卢平,李华筠.实现最佳现金使用效率[N].财会信报,2005-04-06.

[ 8 ]   朱学义,武献杰,夏春莲.成本企划、成本动因与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J].会计之友,2018(6):101 ~ 108.

[ 9 ]   吕延荣,武献杰.回归分析法在货币资金专题分析中的应用[ J].财会学习,2018(11):70 ~ 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