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思考

2020-11-02王晓飞蔡悦夏潇潇吴茜茜葛春梅

校园英语·月末 2020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王晓飞 蔡悦 夏潇潇 吴茜茜 葛春梅

【摘要】随着全球工业经济的发展,应用型人才需求明显增加。为了满足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和模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针对《生物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改革,力求构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英文文献阅读以及科技英语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卓越人才培养;模块化课程;应用型本科;生物工程专业英语

【作者简介】王晓飞(1985-),男,安徽合肥人,合肥学院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生物工程;(通讯作者)葛春梅(1978-),女,安徽亳州人,合肥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生物化工;蔡悦,夏潇潇,吴茜茜,合肥学院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一般项目“应用型高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以生物工程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9jyxm0384)、2018年安徽省教育厅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生物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编号:2018zygc039)、2018年合肥学院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编号:2018hfsjjd01)、2018年合肥学院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多层次工程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hfxgk03)、2018年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重大项目“生物工程模块化专业建设标准研究”(项目编号:2018jyxm0880)、2018年安徽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委托项目“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8jyxm1474)资助、2017年安徽省教育厅精品开放课程“仪器分析”(编号:2017kfk08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各个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而生物工程已成为21世纪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生物工程技术人员主要从事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工作,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这就要求生物工程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当高的专业英语水平,从而为追踪当代科技前沿提供支撑。然而,在大多数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存在“重基础、轻应用”的现象,课程教学片面强调基础理论,而对专业英语在科技交流中的应用不够重视,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合肥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入校学生的高考分数仅达到普通一本甚至二本分数线,因此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薄弱。英语能力不足使得学生对学习《专业英语》课程缺乏信心,没有带着学习目标参与课程学习。在《生物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需帮助学生树立学好专业英语的信念,加强对学生阅读和翻译英语科技文献的能力,以及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和表达专业信息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进一步提高科技英语的语言基础和应用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深造或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是否成功,对于学生进行科技交流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我国21世纪人才的素质教育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实践应用技能,就成为当前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一个关键课题。

一、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直以来,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前期的调研和观察,我们发现,传统的生物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1. 教学内容未体现学科前沿。当前,我国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内容体系缺乏统一标准且未与时俱进,通常不能体现生物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的核心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极大的主观性,授课教师倾向于挑选自己熟悉且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由于这些知识一般较为陈旧,因此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对生物学科专业知识的需求,也无法反映本学科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

2. 教学方式简单乏味。教师在讲授《专业英语》课程时普遍采用的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授课模式,加之传统的“单词解释+语句翻译+段落阅读”的教学方式,学生必然感到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这样既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继续深造学习,难以有效提升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质量。此外,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也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毕业后没有自行解决问题和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

3. 考核形式不够多元化。全面、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是授课教师建立课程内容体系和改进教学方式的重要依据。但是,我国高校《专业英语》授课教师评定学生成绩一般仅凭一张期末试卷,这种方式忽略了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考察,很难真正考察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单一的期末开卷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形成了这门课程很容易通过的固有思维,未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平时上课期间不注意认真学习,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问题的剖析

通过分析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不足,我们总结出导致这些问题的几方面原因。

1. 教学内容缺乏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應围绕课程教材内容展开。然而,由于《专业英语》课程不属于生物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因而授课教师忽视了对课程教材的选择,未给学生精挑细选一本适宜的教材,仅仅是从网上寻找一些资料打印出来供学生学习,很多老旧的知识也让学生去阅读。这不仅使得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产生倦怠,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交流和应用能力。不同于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专业英语授课不应只是读单词、讲语法、翻译教材,而应更加注重写作、听说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授课时不拘泥于对教材内容的简单讲授,必须根据我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搜集更多有助于加强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教学素材,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授课教案。

2. 教学方式缺少充足的课时数支撑。由于《专业英语》课程课时数少,且专业词汇、专业术语较多,许多专业知识在用英语表达后显得抽象难懂,授课教师只能疲于完成授课计划中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多呈现授课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教师课堂授课时不仅忽略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參与度,没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放弃了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与教师的交流互动。

3. 课程考核未受重视。由于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通常属于考查课,且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弱,为了提高课程考核通过率,期末考试一般采用开卷形式。同时,授课教师由于平时的工作任务较重,在对待《专业英语》课程考核时,也抱有“越简单越好”的思想,因此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测试并不重视,一般不会在教学期间开展过程考核。

三、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模块化改革措施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和分析,传统的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已经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应用本课程知识的能力,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鉴于此,作为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生物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合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从建设初期,就秉承“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从2008年开始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模块化改革与模块构建,形成了一套具有应用型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这套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英语》和《科技文献检索》两门课程作为两个子模块有机整合,构成了生物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生物工程专业工具Ⅱ》。两个子模块课程内容互为补充,互相渗透。其中,《专业英语》课程针对生物工程专业大四年级学生开设,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课,总课时为56学时,其中理论课时24学时,自主学习课时32学时。

1. 优化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模块化改革要求以专业为导向,以职业或行业所需的知识、技术或技能为中心,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因此,我们选择了邬行彦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英语》作为本模块课程的教学用书,该教材结合了本学科、专业的特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及创新精神。但鉴于课时数非常有限,通过进入企业调研并了解社会上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知识背景的需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删减了固定化酶、动物细胞以及植物细胞等内容,有机整合生物化学、遗传学、发酵工程相关章节知识,旨在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英语进行文献阅读和科技交流的能力。例如,第三章“应用遗传学”主要阐述诱变选育优良性状菌株的具体流程,为了准确了解该过程,学生不仅要掌握一些专业英语词汇,还需对科技英语中复杂句型结构进行解析并且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此外,为了加强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我们从近年出版的高水平期刊中选取了一篇符合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英语科技论文,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并以这篇论文为例,在课堂上对英语科技论文的结构及写作方法进行具体指导。在保证总课时数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将这部分授课计划分解为多个主题内容,与教学用书中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这样既能避免授课过程过于枯燥,也能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撰写英语科技论文的技巧。这一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得学生今后能够以专业英语为工具查阅所需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2. 运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块化教学方式。应用型大学培养的人才需具备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能力。在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项目驱动”“师生互动”,实现“能力输出型”学生的培养。由于课程课时数有限,为了彻底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布置作业—课后学生回家练习”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过来,我们以物联网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研制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教具,使该课程朝着学生个性化、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

通过充分利用自主学习课时,合理布置翻转课堂形式下的自主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在课前,我们提供本节课的预习材料并预设一些与先修课程知识相关的问题,学生以查阅资料、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进行自学,并在超星泛雅学习通软件平台完成检测自主学习效果的习题,方便授课教师在上讲台之前发现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并实时监控学生的课程学习参与度,避免大多数学生未能进行课前预习或基础课程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对课堂教学内容理解出现偏差的情况。课堂上,学生以教学主体的角色参与课堂教学,同时通过师生答疑、同学讨论、互动、汇报等实践来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学生通过对比论证、解释推理等方式与同伴交流合作,巩固理解知识的同时发展高级思维技能。课后,我们针对课堂上讲授的某一领域知识,布置调研课题,学生通过对大量文献的调研撰写综述性论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团队合作性,并提高学习效果。在对2015级生物工程专业2个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可知:在三种自主学习形式中,相比于学习通软件的客观题测试卷和撰写综述性论文,62.5%的学生认为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学习成果交流与汇报更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表1)。

另外,授课教师可引入案例讨论法、基于问题学习法、互动法、自助法等一系列动态性、开放性、师生互动的教学手段。由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主要是强调英语运用技能的听、说、写三个方面,而专业英语学习又格外强调英语在学科专业领域的应用。为了加强学生的专业英语素质,我们将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任务按照听力模块、演说模块、写作模块区分开。在课前听力模块训练中,我们将形象生动的英文报道和英语短片上传至超星泛雅学习通软件平台,比如国际生物工程学科会议的学术报告视频等,方便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聆听报告内容,在超星泛雅学习通软件平台完成布置的习题。在课中演说模块训练中,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之前,对课前预设问题进行提问,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回答。例如:生物工程的范畴包括哪些、糖酵解的步骤有哪些等。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些专业英语词汇,如分解代谢(catabolism)、多糖(polysaccharide)和丙酮酸(pyruvate)等。此外,我们分配了一部分课时,用于组织学生用英文对课前预习内容进行交流与PPT汇报。例如: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熟悉的微生物发酵实验,在大家表达、讨论该实验过程时,学生不会感觉存在压力,且会更有兴趣,同时学生也容易学会一些专业英语词汇,如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生物量(biomass)和半连续培养(fed-batch culture)等。在课后写作模块训练中,教师在超星泛雅学习通软件平台布置作业,比如对科技论文中文摘要进行英文翻译、围绕某一科技前沿领域进行文献调研并撰写综述等。三个模块互相补充,互为促进,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如何运用专业英语表达已完成的科研工作,使学生觉得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并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听、说、写的专业英语技能。

3.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为了提高模块化课程在素质能力培养方面的地位,需对预设的自主学习项目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达到检測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反馈于课堂教学。我校突破传统的一张试卷决定成绩的做法,借鉴德国应用型大学“N+2”考核模式,加强对学生在模块化课程自主学习中的过程考核,通过增加学习通软件测验、综述性论文、小组讨论并课堂汇报等多种考核形式,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达到全方位、立体化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具体措施包括:(1)教师利用超星泛雅学习通软件,以检测生物工程学科领域专业词汇为目的,设置了包括单选题和填空题的测验卷,以期考查学生对专业词汇中英互译以及具体语境中运用专业词汇的能力;(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翻转课堂教学,通过安排学习第三章“重组DNA技术”部分段落知识以及开展课堂PPT汇报,教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进行评价;(3)鼓励学生围绕课堂讲授的知识点广泛调研文献,尝试撰写综述性论文,检验学生课后学习调研的情况。这些自主学习考核项目能从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四个方面不同程度地支撑《专业英语》课程对学生能力的达成(表2)。基于以上多种形式的过程考核,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明显提升,学习积极性增强,能够顺应应用型高等教育由传统的以输入为导向转变为以输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

四、结语

生物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是一种将生物学科专业知识与大学英语有机结合的实践活动。随着当今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长,应用型大学需加强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建设,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技能解决本学科领域各种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当前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实施各种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期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参与度及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得到增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勇于进一步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开拓创新,学习先进教学经验,继续对专业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兆守,吴雪玉,孙志杰,等.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8(2):96-111.

[2]陈新民,金劲彪,周朝成,等.新建本科院校应用性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42-45.

[3]蔡敬民.基于能力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以合肥学院为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1-11.

[4]刘建中.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模块化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4):47-50.

[5]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10,6:7-11.

[6]史金飞,郑锋,邵波,等.能力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南京工程学院项目教学迭代方案设计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2-119.

[7]蔡敬民,陈啸,余国江.借鉴德国经验,实施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21):24-27.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
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利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探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建设研究与实践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