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移动网络环境下传统媒体机构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020-11-02张慧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18期
关键词:车载传统媒体机构

张慧生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5G移动网络时代数据存储、传输、计算能力的提升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给媒体环境和生态带来的新变化,初步探讨了5G网络时代媒介机构玩家和媒体人群体规模特征及其相互博弈特点,概括介绍了5G时代传统媒体机构可能面临的生存环境挑战以及新技术带来的机遇。文章认为,技术进步改变的是价值实现的方式和成本,提供了更多,更经济的价值实现可能性。【关键词】5G;媒体机构;媒体人;传统媒体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48(2020)018-020-04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new changes of media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brought by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ata storage, transmission and computing capacity in the era of 5G mobile network,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ze of media players and media people in the era of 5G network and their mutual game characteristics, and summarizes the living environment challenges that traditional media organizations may face in the era of 5G and the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new technologies.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hanges the way and cost of value realization, and provides more and more economical possibilities of value realization.

Keywords 5 G; Media organizations; Media people; Traditional media

5G,也就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术,近几年引起了全球广泛的关注。与我们形影不离的手机逐渐换成了5G,我们使用的移动通信套餐也很快5G了。5G也已经远远不止是手机和通信套餐的升级,5G的话题已经长时间在热点新闻中占据一席之地,股市的5G概念股炒了一波又一波,各国政府都在不约而同地规划者自己的5G战略布局,甚至我国最大的通信设备生产企业之一华为因在5G技术的领先遭到了世界最大超级大国的全力绞杀。

为什么一个移动通信技术的术语在行业以外受到了如此广泛的关注呢?本文无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讨论5G技术带来的社会、经济变革,仅想站在传统媒体人的角度试图梳理一下5G技术给传统媒体带来的生存环境变化以及我们有可能采取的对策。

1. 5 G带来了什么?

1.1 5G改变了什么?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是目前普遍使用的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升级和延伸,2020年年底前在国内将实现大面积商用。从技术层面来看,5G技术至少可以为移动通信带来三个方面的颠覆性变化,即:高带宽、低延时、海量接入点。

1.2 5G之前信息传递及媒体传播发展脉络

简单的溯源也许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梳理出5G技术给媒体带来的影响。

人类信息传递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以声音方式传递语言(暂不考虑肢体语言等其他信息传递方式),以结绳方式记录和传递信息,以文字方式记载语言,以树皮、兽皮、骨片、木片、织物等为载体记录和传递语言信息。直至更为廉价和便于书写的纸张以及后来印刷术的出现使更广泛和低成本的信息传递成为可能。

纸张的出现让信件成为普遍的信息传递方式。无论是古代用于传书的驿站,战争时期的信鸽还是近现代曾广泛使用的邮政等都是纸张作为主要信息载体的产物。纸张和基于纸张的印刷技术催生了报纸和杂志作为媒体出现,催生了报社和杂志社这些媒体机构以及作为编辑、记者、撰稿人、印刷工、发行人等等这些媒体从业人员。

之后便是声音通信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电话、电报、步话机等信息通信方式,以及广播作为声音媒体的出现。媒体机构也就新增了广播电台这一成员,并产生了广播节目主持人等新职业。人们在通过媒体获得新闻信息的同时,也通过广播获得了听歌、听戏、听电影、听广播剧、听体育赛事直播等新的娱乐方式。

活动图像传输技术催生了电视媒体,电视台成为媒体机构新的一员。人们可以看到新闻发生时的画面,也可以坐在家里就观看到以前只有到现场才能看到的戏剧、歌舞、体育比赛等。

互联网的出现至少带来了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信息内容的数字化,从模拟信息到数字信息意谓者大范围海量信息计算和处理成为可能;二是更广泛的连接,点对点单线通信连接时代成为过去,每一个上网者成为一个在线的信息连接节点;三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内容单向传递格局,网站成为新进入的媒体机构,论坛社区让更多参与讨论的人成为广泛意义上的媒体人。

移动通信数字化。模拟移动电话的出现让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联系更加便捷。数字移动通信取代模拟带给人们的不只是更清晰的语音。短信息的出现彻底把电报逐出历史。让移动终端成为媒体始于3G。从3G出现到4G通信技术普及,新媒体、自媒体、全媒体等等新名词也许都无法准确概括媒体行业究竟发生了什么,又有多少作为机构的广义的媒体玩家参与了进来。微博、微信、钉钉等客户端软件似乎要让每一个拥有智能手机的人都成为媒体人。不仅如此,由于手机移动媒体和使用人身分的绑定在相当高程度上解决了付费安全问题,加之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这一波的信息革命直接催生了微观经济模式的变革。网店、外卖、快递、直播带货、知识付费等等新生业态模糊了媒体的边界。似乎经济运行中的每一个机构、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成为一个媒体,并且试图以自媒体为节点无限拓展着信息连接和物质交换的边界。

1.3 不同于历次信息技术变革的5G

相对于4G移动通信来说,5G移动通信技术带来的不仅是带宽和传输速率的大幅度提升。正如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5G的显著特征如超低延时和海量无线接入等必然催生诸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全息影像传输等具有万物互联特征的经济生活形态。从媒体人的角度来讲,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甚至每一台设备都会成为一个互相连接的信息点,媒体的概念更加泛化,或者说媒体的边界更加模糊。

2. 更广泛的革命性技术变化背景

5G移动通信技术不是孤立而生的,否则也没有能力推动如此广泛的变革。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与5G技术伴随而生的几项关键技术值得关注。

2.1 存储能力的提升

数字信息技术通过各种设备将包括文字、语音、画面、温度、湿度、气压、血压、机器運行状态等等五花八门的海量信息转换为可以在数字信息网络传输并被储存、识别、计算的数据信息流。海量数据信息的存储要求推进了数据存储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2.2 算力的飞跃

数据的处理依靠计算,对更高速计算能力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5纳米甚至3纳米光刻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拥有更高处理速度的芯片。并行计算技术的发展不断刷新着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记录。光计算的前景更给人类对更高算力的追求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高数据传输速率让云计算成为可能。云计算在整合分散算力的同时也让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的共享成为现实。

2.3 人工智能

以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系统和深度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人工智能算法是数据处理能力的又一次革命。声音识别,人脸识别,画面分析等等已经广泛用于从手机通信、门禁管理、到支付验证、医疗诊断等广泛的领域。

3. 新玩家的加入和传统媒体参与者的重新定位

回到媒体人的视角,我们发现在5G时代几乎每一个人都成了媒体人,每一个机构都是一个不断在线发送和接收信息的媒体机构,甚至每一个设备,一台冰箱、一部空调、一台汽车等等都成了一个媒体信息节点。媒体的泛化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是,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作为传统媒体机构和从业者的出路和方向在哪里?

3.1 全媒体时代的新玩家

在上述陈述的基础上,我们再回到前文1.2信息传递及媒体传播发展脉络上来。在1.2的论述中我们发现,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信息传递和媒体传播是两条泾渭分明的发展脉络。虽然说总是每一次的信息技术革命都催生了新媒体的出现,比如印刷技术催生了报刊纸媒,无线电技术催生了广播媒体,电子显像技术催生了电视媒体等等。但是,正如寄信不同于报纸,电话不同于广播,人们对信息交流的需求(如寄信、电报、电话等)与对报刊文字、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需求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维度上,并且由不同的机构提供服务。这些机构分别是为人们提供点对点信息传递服务的邮政、电报局、电话等通信服务提供商,以及提供新闻和娱乐内容的媒体机构如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在这个阶段,媒体的内容传播是单向的。

从互联网开始,到4G移动网络通信的普及,乃至5G通信技术的商用,这种局面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至少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的媒体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原来与媒体井水不犯河水的信息传递服务者如国内的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更多参与到新媒体产业链中来。他们一方面是作为宽带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基础服务提供者,直接催生了传统网站以及微博、微信、今日头条、蜻蜓FM、B站等数不胜数的新媒体平台;另一方面,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IPTV直接冲击了传统广电网络作为电视媒体专有信息传输渠道的作用。新媒体先是击垮了古老的纸媒报纸和杂志,接下来又蚕食着广播长期作为伴随性声音媒体的垄断地盘;具有点播优势的IPTV、智能电视、手机投屏等等严重冲击了电视台对家庭大屏的长期独占;定向推送、直播带货等营销模式以及MCN机构的出现直接以近乎釜底抽薪的方式颠覆了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广告经营模式。在如此纷繁复杂的格局下,还能够准确定义谁是媒体机构吗?这种定义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二是作为个体的媒体人的泛化。从相对开放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B站等等,到相对闭环的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几乎每一个持有智能手机的人都可以成为可以随时发布信息的媒体人,可以拥有自己的粉丝群和交流空间,乃至通过广告、打赏、直播带货等方式获得收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谁又不是媒体人呢?

三是5G移动通信的普及为媒体发展拓展出无尽的想象空间。很难预测5G移动通信时代会是怎样的情景。不过原则性来说,每次技术的飞跃必然带来的是更多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无非是由于技术的进步,原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可以实现了;原来因成本太高没有商业价值的模式因技术的进步成本降下来而具有商业价值了,如此便是新的商业机会。

3.2 价值的实现和新规则的形成

人人都是媒体人,到处都是媒体机构,而传统媒体人和媒体机构的出路在哪里呢?可以想见的是,在5G时代媒介生态演化的速度超乎想象。对未来做出精准的预测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无论是传统的媒体机构还是个人,对5G全媒体时代发展前景的规划需着眼于价值和规则两个方面方有前景和出路。

新技术的可用性在于其能带来前所未有的价值。比如印刷技术的进步催生了报刊杂志,作为撰稿人和报社、杂志社曾因满足了人们了解新闻的需要而实现了价值;广播电台、发射机构满足了人们收听新闻、音乐、路况信息等需要而实现了价值;电视记者、主持人、电视台、传输机构满足了人们收看新闻、影视剧、娱乐节目的需要而实现了价值;微信平台、快手、抖音、移动网络服务商等因满足了人们即时聊天、发布信息、自我表达等要求而实现了价值。技术进步改变的是价值实现的方式和成本,提供了更多,更经济的价值实现可能性。所以,在5G时代以实现价值为前提的规则没有变。谁能以用户愿意负担的更为经济的方式实现价值,谁就能获得生存发展空间,否则就会被淘汰。

实现价值的竞争必然催生规则。规则的形成取决于参与者的博弈。可以想见的是5G时代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会有监管部门、资本、拥有各种信息技术研发能力的机构、各种分别以文字和音视频为优势的新媒体机构、传统媒体机构(报社、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网络传输机构、广告公司、MCN机构等,甚至以车载媒体中心为网络的汽车厂商、家电厂商、快消品厂商都会成为5G媒体生态环境下的玩家。而作为传统媒体机构,认清自身优势,以自身优势为资源找到新业态下实现价值的途径方可找到生存和发展空间。

3.3 传统媒体参与者的重新定位

前文说到,以实现价值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在5G新业态下的媒体竞争中找到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沿着这条思路,想必传统媒体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参与者都能找到自身的优势并在5G新业态下实现自身的价值。笔者仅就传统媒体在5G新业态下的竞争环境、相对优势以及实现价值的可能途径进行简要的梳理,以期抛砖引玉,引发思考。

就目前状况来讲,传统纸媒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在移动互联时代,纸媒作为媒体平台的价值无论从时效性还是阅读方便性来说都不再有任何优势。而传统纸媒在文字报道、图片新闻和深度报道方面的优势在新媒体时代依旧十分明显。日益强化的网络版权保护制度也为传统纸媒在新媒体环境下发挥和保持这种优势创造了条件,也为把这些优势资源变现提供了制度性保障。《环球时报》、《澎湃新闻》等纸媒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传统的电视台曾作为电视节目的制作、集成、播出平台长期占据着家庭电视大屏的垄断地位。如今这种垄断地位受到了来自IPTV、智能电视这些家庭大屏媒体新业态的严重冲击。这些冲击主要表现在新的家庭大屏媒体在点播、回放、超高清等方面的显著优势。电视台(频道)仅在节目制作能力方面仍有优势。充分发挥电视台在视频内容制作方面的优势,不断推出适合在新媒体平台播出的节目形式,并找到广告以外的多种变现途径,应是传统电视媒体在5G新业态下的立身之本。

长期以来,以伴随性和互动性见长的广播媒体通过新闻、音乐、交通等特色频道形式垄断着大中城市上班族的出行时间,并藉此获得了不菲的广告收入。在5G移动网络时代,由于超低低延时和人工智能催生的自动驾驶及其车载媒体平台智能化和网络化,现有广播媒体节目形式的垄断优势必然被打破。不同于传统电视媒体已经在家庭大屏节目集成平台方面不再占有绝对优势,广播媒体在未来车载媒体平台方面还有很大的机会。未来智能网络化的车载媒体平台必然是基于更为底层的自动驾驶智能网络系统。作为自动驾驶智能网络系统在车载媒体环境的延伸,车载媒体平台需要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交通信息指引、交通方案推荐以及便捷而人性化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包括且不限于触摸屏、语音指令等)。另一方面,营造舒适、智能化、个性化的音频伴随环境也是必须满足的需求。广播媒体可以在两个方面参与到未来智能化车载媒体平台的建构中。第一,广播媒体与智能车载媒体平台的研发机构合作,直接参与到车载媒体环境的架构设计中,成为车载媒体环境标准的制定者。广播媒体在这方面的优势是熟悉车载环境对音频媒体内容的需求及对音频内容生产制作、整合流程的掌握。未来能够成功占领市场的智能车载媒体平台将十分有限,因此广播媒体实现这方面价值的门槛较高,机会在于能否找到具有技术优势的智能车载媒体平台开发者作为合作伙伴。第二,由于交通信息服务显著的本地化特征,任何智能车载媒体平台的落地必然寻求当地交通新闻信息乃是交互性较强的伴随性音频内容生产者作为合作伙伴。在这一方面,各地的新闻频道和交通广播频道具有独到的优势。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为智能化车载媒体平台提供嵌入式的标准化音频节目内容。可以预见的是,虽然智能化车载媒体平台应是基于更为底层的自动驾驶智慧网络系统而延伸开发的,但是基于对现有软硬件开发路径的观察,未来智能化车载媒体平台必然是模块化的,可以剥离自动驾驶系统之外独立运行。具体来说,未来的智能化车载媒体平台必然同时拥有可以分别在自动驾驶环境和人工驾驶车载媒体环境运行的版本,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并将自动驾驶环境下产生的有价值媒体信息在人工驾驶环境下进行更为广泛的传播。也就是说,自动驾驶环境下的媒体内容必然会冲击侵占传统人工驾驶车载媒体环境。在自动驾驶广泛实现以后,传统广播媒体想保住原有的人工驾驶环境下的媒体竞争优势也将十分困难。据笔者了解,已经有广播媒体与汽车厂商合作开发车载媒体环境并进行内容合作。

在传统媒体产业链中,有线广电网络曾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甚至在数字电视推广时期,广电网络的数字化大幅拓展了曾經稀缺的电视频道资源,为电视频道和节目内容的丰富繁荣起到了关键性推动作用。但是,IPTV的推广和智能电视的普及已严重压缩了广电网络的生存空间。原有有线电视用户规模和获发的5G牌照是广电网络机构仅存不多的优势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在5G新业态下获得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是每一级广电网络机构必须面对的课题。

4. 结语

5G时代的移动通信网速将引起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的质变,媒体环境的变化将更为明显。媒体边界愈加模糊,媒体机构泛化,媒体人的泛化正在成为现实。在新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想要准确预测未来的媒体环境生态既不现实,也没必要。传统媒体产业链中的媒体机构和媒体人须把握自身优势,充分利用5G网络环境下提供的更多可能性,锁定目标用户市场,实现自身价值,方能找到生存和发展空间。换句话说,实现价值就能找到位置。

本文是基于现有信息资料和媒体发展历史脉络对未来5G移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生存发展空间的粗浅推演。因掌握资料有限以及篇幅的限制,必然存在浅尝即止、挂一漏万的不足。期待能在启发思考、梳理思路、寻找着力点方面对读者有所帮助则是本文力求达到的目标。

猜你喜欢

车载传统媒体机构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适合它的车载安全工具 你才会无忧驾驶!
SA2型76毫米车载高炮多视图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