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和国不会忘记——1949至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纪实摄影》创作谈

2020-11-02阳红光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张萍因公陈磊

阳红光

64岁,湖南省平江县人,全国公安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2012年下半年开始创作拍摄“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至2013年6月拍摄了第一部《共和国不会忘记——湖南省平江县失散老红军肖像摄影》,2013年8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国美术馆永久典藏了其中2张照片,中国摄影家协会展览中心永久典藏了整套照片。2016年6月至2018年拍摄了“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第二部《永恒的瞬间——1978-2018年湖南公安英雄壮举摄影再现》,于2018年9月在长沙首展。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拍摄了“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第三部《共和国不会忘记——1949-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纪实摄影》,于2019年12月8日至29日在长沙李自健美术馆展出,2020年7月1日至31日,作品在湖南省文化馆续展。湖南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的三本书。

在长沙市副市长兼市公安局局长唐向阳同志和市公安局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和我的团队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花了半年时间创作了《共和国不会忘记——1949至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纪实摄影》。我把它作为从2012年以来,开始拍摄的《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的第三部。我的《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第一部是2012年拍摄的《湖南省平江县失散老红军肖像摄影》,这个作品的拍摄对象为鲜为人知的湖南省平江县的失散老红军,我们首次把他们从平江大山里请出,公开亮相。2013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首展。然后在湖南一些大的城市进行了巡展。第二部是前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完成的《永恒的瞬间——1978至2018年湖南公安英雄壮举摄影再现》,拍摄了从全省众多的英模中挑选出的20个活着的英雄,表现了他们成就为英雄的刹那间的壮举。去年这个展览在衡阳、永州、株洲进行巡展。

本次主题拍摄是第三部,尽管拍摄的对象还是公安民警,但是区别在于:第二部拍摄对象是全省的,都是活着的公安英雄,时间跨度是40年;而这次拍摄范围就在长沙市,时间跨度是70年,拍摄对象是10名牺牲民警,10名伤残民警。整个长沙公安机关70年间牺牲了68名民警,伤残了6000多名民警,其中重伤1500多名,致残的有1000多名。

我的拍摄主旨是讴歌公安英烈、伤残民警的壮烈事迹;讴歌警属,包括警嫂、警父、警母还有他们的子女的非凡胸襟和情怀(包括他们识大体、顾全局,无怨无悔,面对困难,不低头,奋力抗争、坚守、前行!包括她们笃守感情、代夫养老教子的大爱情怀等)

这里面有两位是令我很感动的。其中一位是一级伤残民警谭灿江的家属肖慧君。在谭灿江整个胸脯以下没有知觉的时候,他们结婚了。其实每一天都很艰难,因为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我去采访她,她说自己无怨无悔,“既然选择了,我就要走下去!”还有一位五级伤残民警彭念波,在抓捕犯罪分子过程中受伤造成了全身十处粉碎性骨折。在长沙市三医院康复过程中,他与负责康复治疗的护理师尚艺结为伉俪,因为她感觉到英雄了不起,警察了不起。现在彭念波经常带病扑在工作上,很少回家。尚艺在微信中与我聊天说,“我无怨无悔!因为他在保护老百姓,包括保护我本人,也在保护我的家人。”還有几位牺牲民警的妻子独守感情,几十年不再改嫁,代替亡夫赡养老人,精心教育子女成人,这体现了一种大爱的情怀。另外,我还想展现的是警属们的生活现状,这个生活现状也包含精神层面。儿子走了,有的还是独子,父母无时不刻思念着、痛苦着。另一个方面就是物质生活状况,尽管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很多的支持,但是顶梁柱塌了,他们的生活大不如以前,但是他们还是能够坚持、克服困难。还有我们的伤残民警经常受到病痛及后遗症的困扰,但是他们没有放弃治疗和康复,他们的希望仍是归队。确实感到归队无望者也能够直面坚守。

这一主题创作的缘起,是前年9月13号,当时的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关春同志在李自健美术馆参观我的《永恒的瞬间》影展的时候,拉着我的手对我说:“红光,你宣传这个很好。但是牺牲了的、因公殉职的烈士,还有躺在病床上的民警也要好好宣传他们,尤其不能忘记他们。”这句话一直刻在我的心里面。我在想作为一个摄影人,特别是公安警界的摄影人,如果不把这些反映出来,我会感到心不安。去年11月份,唐向阳同志跟我提出了这个想法,我就马上想到了要反映这个群体。本来想反映的是整个牺牲民警群体,但是市局政治部的同志送给我一本他们拍摄的《英雄无悔》的优抚片,基本上反映的是伤残民警及其家人的情况。我看后泪目了。伤残民警真不容易!那种情怀纯粹而高尚。除他们本人外,他们的警属,尤其是警嫂太伟大了,太不容易了!这些不为人知的方面,如果不反映出来,作为一个摄影人,特别是一个警界的摄影人,我会终身遗憾。因此,我选定了各拍10住的方案。如何拍?釆用何种手法拍摄?第二部《永恒的瞬间》是采用情景再现,应属艺术的手法。今年拍摄手法我选择纪实,惟纪实才能更真实、更感人。如果说上一次的公安英雄是一种壮烈,那这一次是一种悲壮。确定主题后,我花了半个月时间上网、到图书馆找资料,想学习人家是怎样拍摄这种主题作品的,包括找这方面的文章、论文,但都没有找到。唯一找到的就是十几张类似照片,其中多张都是电视截屏。我逐一拍下来,仔细分析后发现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式——跟家人合影,或者是牺牲者的遗物、遗像和家人合影,或者是以牺牲者当年工作场景作为背景的合影。这些尽管反映了“已故者已经光荣牺牲了,但是他仍然活在人们的心里”的主题事实,但是我感觉还过于平淡、机械,温度还不够,不能够很好打动人。

当时考虑的是因公牺牲的以牺牲为主线,伤残的以伤残为主线。但是这个主线靠什么牵动?尤其牺牲民警人不在了,缺乏形象价值,如何表现?任何好的、能够使人产生共鸣的构思,都只能从实践中来。摄影大师马克说,“关于摄影,其实拍照只是一部分,和被摄的主体能够创造出一种连接才是最主要的课题。”为了获得这种“连接”,我和我的摄影团队一起坚持深入细致地走访因公牺牲、伤残民警家属和战友,认真听他们谈情况、看现场和他们一起拉家常,一起凭吊英烈。这个时间我们花得比较长,包括拍的过程中和采访过程。我和我的拍摄对象见面都在三次以上,很多时候也在电话、微信里面聊。我问他们问题,他们都很坦诚地与我交流,把真实想法告诉我。我是老警察,从警近三十年,从基层干起,干过基层警察,干过政工干部,同时也分管过刑侦、禁毒、治安、警卫等,我经常和我们民警在一起,下基层时间特别多。而且由我树立、培养起来的英模也不少,跟他们的家属警嫂也相熟,搞活动、看望慰问都在一起。我在省公安厅政治部负责时,还组织评选过全省“好警嫂”的活动。

因为我对民警,特别对我们的英模,包括他的家属,我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正因为这样一种生活的积淀、感情的积淀,我很快就跟我们被摄对象建立了感情。在采访过程中,我常常被英烈和伤残民警的事迹震撼,常常因家属、警属对已离去或伤残的亲人,那种浓浓的情、深深的爱而噙泪。拍摄过程中,有好几位我是含着眼泪按下快门的。同时我也为我们的警属和伤残民警能够直面亲人的离去、直面伤痛、直面比较拮据的生活,坚毅前行、豁达、勇敢、自信而感染。

作为艺术家来说,对于创作的主体对象,只有首先被其感动,才能创作出感动别人的作品。亚当斯说,“对于伟大的摄影作品,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所以我感觉我自己很快地找到了这种“连接”。对于牺牲民警的拍摄,就是记录其家人和战友对牺牲者的深情,包括思念、缅怀、纪念,以情牵动,使观者产生共鸣。同时,我感觉一张片子还不能反映完整的故事,决定采取并置的手法,以反映主题的照片为主片,配文字说明,将记录牺牲者有关的遗物、遗照、证书等照片,包括一些旧照,进行并置。一个警哨、一张遗照、几件血衣,睹物思人,英烈的事迹和家人及战友对英烈的情感,跃然于图片上。

对伤残民警的拍摄,我则以一种勇士的豪迈之气切入。我感觉每位伤残民警身上都有一种豪气:轻伤不下火线,工作第一,伤重不可怕,积极治疗。一出院就上案,有的未出院身上带着钢板、钢钉就外出执行抓捕任务。这是人民警察本身特有的一种气质。在图片结构上,对伤残民警也是采用并置,“一主多并”,方能反映伤残民警及其家人悲壮的故事。

拍摄和表达方式定位以后,我选择对每一位拍摄对象,每一个家庭独特的情感、独特的行为、独特的细节进行了精心拍摄。实际上说到底就是一种记录。通过细节,反映情感,折射英雄,展现真善美。比如说,有一个片子叫做《长发为君留》,记录的是1990年牺牲的李科林烈士的妻子李正萍29年来为丈夫蓄发这一细节,表达了她对烈士丈夫的长久思念。他丈夫生前喜欢她的长发,她一直保留着。29年来家里的摆设如丈夫生前一样。她未改嫁,将儿子带大,自己也刚退休。

还有一张片子叫做《父母理儿衣 衣在人未离》,记录的是一位交警烈士1999年为救落水老百姓自己触电牺牲了。20年来他的父母把他生前穿的警服、各种证件完完整整保存好,定期在大太阳天拿出来翻晒,很细心地把它整理好。我就拍摄了这个细节,寄托了他们对儿子深深的怀念。

还有一张《15年的坚守》,记录的是一级伤残民警谭灿江的肖慧君妻子在操控将谭灿江从床上至轮椅间来回搬动的家庭吊床这个细节。因为谭灿江有160多斤,妻子个子小,搬了许多年,腰痛搬不动了,就购买了家庭吊床代替人工。在他们操控家庭吊床的时候,我就拍了这个场景,反映了这对夫妻直面重症、克服困难、顽强生活、相依前行的精神和状态。还有《职责的力量》,记录的是为救人因煤气爆炸重度烧伤成三级伤残的社区民警陈磊,在社区警务室抓癢搽药的细节,表现了陈磊心系工作、心系社区,克服因大面积烧伤、伤口结疤后破坏汗腺、一到热天身体奇痒无比的痛苦,顽强工作,服务社区百姓的事迹和顽强精神。

每一张照片的拍摄都让我无比感动,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因公牺牲和因公伤残的民警和他的家人,都是很平凡的人、普通的人,然而他们思想、行为、感情,是非凡的、伟大的。大诗人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作为我来说,我在拍摄英模、英烈、警属时常常感动、抽泣、流泪,那是因为我对他们的深深敬佩。我想将这么一张张感人的画面、一个个打动人心弦的故事,奉献给观众,展示给世人。人人都有家庭,人人都祈愿家人幸福,一个都不能少,都要身体健康。将心比心,观众应当会为之动容、为之沉思的。唯愿世人记住在芸芸众生中有这样一批公安英烈和伤残者,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家庭、特殊的群体,相信这对整个公安工作的特性、整个公安机关、公安民警的这份高危但充满神圣感的职业的重新认识和定位都是有积极作用的,从而助推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因公牺牲者的家人以及因公伤残民警及其家人整个特殊群体面临的种种困境。

以上是我创作这个主题的心路历程,我很忐忑不安,因为拍这个专题,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因为我深深的警察情结,我选择了并且用心去做了,我尽了心,尽了力,无悔了!

革命烈士:易钦( 1975—1999 )

易钦,男,1975年出生,1996 年从警,共青团员。生前系长沙县交警大队民警。1999年8月27日上午,为抢救交通事故落水乘客,他立即表示:“我会游泳,我先下!”随后纵身跃入水塘中。由于交通事故使高压线散落水中,强大的电流将他击倒,他拼力向队友发出最后呼喊:“有电,别下来……”他当即牺牲,年仅24岁。同年12月7日,公安部追授易钦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2000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易钦为“革命烈士”,同年被追认为共产党员。

易钦牺牲后,家中留下年迈的父母和一个哥哥,父亲早年因硅肺病提前退休在家,母亲务农,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20 年来,其父母一直沉浸在思念中。他们细心地保存着易钦的制服、获奖证书等,大晴天总要拿出来翻晒,然后一件件仔细折好、存放。

革命烈士:张杰明( 1972—2003 )

张杰明,男,1972年出生,1992年从警,共产党员。生前系原长沙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芙蓉大队民警。2003年8月31日凌晨,张杰明在抓捕持刀歹徒时与歹徒殊死搏斗,身中18刀,因被刺破心脏、肺部,伤口深达18厘米,血流如注。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张杰明双手仍死死地抱住歹徒双腿,凶残的歹徒将张杰明拖出10多米,从张杰明伤口喷洒而出的鲜血染红了长20.6米的走廊。直到5分钟后,战友赶来将罪犯制服,张杰明才松开手,说了一句:“你们将他带回去,我可能不行了!”由于失血过多,张杰明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壮烈牺牲,年仅31岁。2003年9月,公安部追授张杰明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革命烈士”。

胡玉莲是张杰明烈士的母亲,现年73岁,丈夫2015年去世,她独自居住在宁乡老家。10多年来,她一直深深怀念儿子张杰明,经常端详张杰明的照片落泪,每年都要到湖南革命陵园看望儿子的雕像,诉说心中的思念。

因公牺牲:胡明( 1973—2009 )

胡明,男,1973年出生,1998年从警,共产党员。生前系原望城县公安局白箬铺派出所副所长、社区民警。2008年10月,胡明参加望城县政府组织的狂犬病疫情处置工作,负责辖区白箬铺洪山村、古村村所有未接种疫苗的家犬和流浪犬的捕杀工作。10月24日,其在捕杀一条疑似患有狂犬病病犬时被咬破脚掌,随即接种狂犬疫苗,但仍不幸感染狂犬病毒。2009年11月, 胡明因狂犬病发作經抢救无效殉职,年仅33岁。胡明曾先后荣获“全省优秀社区民警”“雷锋式十佳民警”等荣誉称号。

胡明牺牲时,女儿胡嘉絮才1岁。在母亲的精心教育下,父亲的故事早已在10岁的小嘉絮的心里扎下了根。长大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这是她的意愿。胡嘉絮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女孩,小学6年里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她爱好广泛,喜欢画画,曾多次在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获大奖。她多次对着父亲的照片画父亲,尤其是想父亲的时候。

因公牺牲:李杨( 1977—2013 )

李杨,男,1977年出生,1996年从警,共产党员。生前系长沙市公安局雨花分局东山派出所中队长。2013年5月10日凌晨2时,李杨在连续工作17个多小时、处置完各类警情28起后,因极度劳累昏倒在派出所内,致重度颅脑损伤,送医院后被确诊为脑死亡不幸去世,时年36岁。中共湖南省委做出向李杨学习的决定。湖南省委组织部追授李杨为“优秀共产党员”。李杨被湖南省公安厅追记一等功,李杨曾任职的中队被长沙市公安局命名为“李杨中队”。

李峻樟是李杨的儿子,李杨牺牲那年他才8岁。当年在父亲的追悼会上,已学了三年钢琴的他弹奏忧伤的曲子为父亲送行。李峻樟现在15岁了,初三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他已多次在国内、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获大奖。每天放学归来,他都要在家里弹奏钢琴一小时。很多时候,他弹奏的最后一曲都是父亲生前最爱听的。他说:“相信我的琴声能飘向天国,告慰我最亲爱的爸爸。”图为他正在弹奏父亲最爱听的《菊次郎的夏天》。

因公牺牲:戴乾辉( 1952—1998 )

戴乾辉,男,1952年出生,1970年由部队转业从警,共产党员。生前系原长沙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执勤科科长。1998年8月10日中午,戴乾辉刚从长沙县高沙垸参加抗洪抢险连续作战一天一夜归队,又马不停蹄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处置一起重大警情。在处置过程中因过度劳累,加上高温引发脑出血昏倒在地。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殉职,年仅46岁。次年,公安部追授戴乾辉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李建安是戴乾辉的妻子,湖南大学退休职工。戴乾辉牺牲那年,他们结婚22年,感情甚笃。丈夫已经走了21年,因为感情深厚,她不再改嫁。她经常忆起丈夫健在时的许多往事,多少回梦见他望着自己笑。丈夫的一张带框大照片是她随身必带的,在她心里,它在他就在。

因公高位截瘫一级伤残:谭灿江(1981—)

谭灿江,男,1981年出生,2004年从警,现任长沙市公安局天心分局大托派出所民警。2005年1月16日零时许,谭灿江、周军飞等5人驾驶微型警车在追击盗窃名贵花木的犯罪嫌疑人时因车祸负伤。经过抢救,5人均脱离生命危险,谭灿江虽经多次手术,由于颈椎第4、5、6节骨折,高位截瘫,胸部以下无活动能力,经民政部门评定为一级伤残。

从床上坐到轮椅上,从轮椅上躺到床上,对于一个高位瘫痪的人及其家人来说是件异常困难的事,还有洗澡、如厕、康复都是大难事。然而,谭灿江和妻子肖慧君都能坦然面对。肖慧君每天至少要抱起160多斤的丈夫5 次,要为他穿(脱)衣、刷牙、洗脸、喂水、喂饭、弄尿带子、洗澡、洗衣,要推着轮椅出门让他呼吸新鲜空气、做康复等,谭灿江全力配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已经坚守了15年(2012年前由谭灿江父母护理)。图为谭灿江夫妇在操控家庭电动吊床。

肖慧君从小爱好书法,参加过许多国内外书法大赛并获奖。为解决家庭困难,在照顾丈夫的同时,在派出所的支持下,从2014年起开办了“润堂斋”书法培训班,至今已有学生100多人,不少学生参加了书法比赛并拿了奖。女儿金灵也学习书法。图为谭灿江夫妇在指导女儿练书法。

因战五级伤残:彭念波( 1976— )

彭念波,男,1976年出生,1998年从警,共产党员。现任长沙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大队长。2010年2月10日,时任中队长的彭念波在娄底双峰县执行抓捕任务时,从6 米高的楼上坠下,右大腿、双膝盖、双下腿、双踝关节、盆骨、肋骨等10处粉碎性骨折并错位。经民政部门评定为因战五级伤残。为了尽快治愈和康复,彭念波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凭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三项大手术一次完成,仅半年就回到单位参与抓捕行动,次年底才拆除脚上3块钢板、25根钢钉。彭念波先后荣立二等功2 次、三等功6次,受嘉奖7次。

因为严重的腿伤、盆骨伤,彭念波至今仍不能久坐、久站、上楼下楼十分困难。天气变化,双脚骨头剧痛。然而,出院近9年来,彭念波除担任警务协作工作外,不顾伤残和身体疲累,先后为主或参与侦破30多起重特大案件,抓捕犯罪嫌疑人1000 多名,挽回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2012年被评为全市优秀人民警察,2012—2013年度被评为“全省破案能手”,2019年上半年被评为全市公安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每次他带队的抓捕行动,他总是第一个进入现场抓人。图为彭念波在备勤室起床时为伤腿包扎护理带,以减轻行走时的疼痛。

因公重度烧伤三级伤残:陈磊( 1967— )

陈磊,男,1967年出生,1987年从警,共产党员。现任长沙市公安局雨花分局左家塘派出所社区民警。2011年8月6日下午,陈磊接处警指令,辖区某小区居民黄某因感情纠纷,用菜刀割断厨房管道煤气软管,躺在地上企图自杀。陈磊赶至现场耐心劝说,终使黄某开门。遂与其母一道进入弥漫着浓烈煤气味的房间继续做工作。在劝说过程中,黄某突然点火,导致剧烈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和引发的大火将陈磊吞没。此时已是“火人”的陈磊仍艰难地将黄某母亲从地上拉起推至门外。此次事故,陈磊大面积烧伤达65%,且呼吸道吸入性烧伤,经民政部门评定为重度烧伤三级伤残。陈磊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受嘉奖多次。

由于大面积烧伤伤口结疤破坏汗腺,一到热天陈磊觉得身体奇痒,但社区民警的职责使他没有退缩,他经常顶着烈日带领他组织的“嗲嗲娭毑巡逻队”走街串巷巡逻,进出百姓家,了解社情民意,协调解决纠纷。2019年以来他调处纠纷20多起,成功率为100%。他管辖的狮子山、长铁社区的“三防三治”、“两室信息”采集、消防督促检查等基础工作在全分局名列前茅。图为陈磊在社区警务室给皮肤搽药。

因战伤残:沈学军( 1970— )

沈学军,男,1970年出生,1990年从警,共产党员。现任浏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2017年3月30日晚上7时20分,犯罪嫌疑人谭某因感情纠纷身捆自制炸药,驾驶装载爆炸物的小车窜至其岳母家,将其岳母、妻嫂绑架,前期劝解无果。3月31日下午3时左右,谭某情绪激动,扬言立即实施爆炸。此时,沈学军挺身而出,近距离劝解谭某。半小时后,人质被释放,谭某被引至屋外坪里,沈学军继续近距离做工作。下午4时39分,谭某突然引爆自杀,爆炸导致沈学军头部、面部点状烧炸伤200余处,面部多处伤口有火药残渣及沙土异物残留,左眼球角膜穿通伤,右眼球结膜破裂伤,双耳鼓膜穿孔。沈学军被湖南省公安厅记一等功;2017年5月19日,作为全国公安英模代表,沈学军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分批取出头部、脸部多处已结疤的伤口里的火药残渣及沙土异物,对于沈学军来说,这是长期艰巨的医疗任务。图为浏阳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在为沈学军做术前准备工作。

因战九级伤残:张萍( 1960— )

张萍,女,1960年出生,1984年从警,共产党员。长沙市公安局芙蓉分局朝阳派出所退休民警。2012年8月18日上午10时,在张萍任社区民警的辖区向韶村37栋1门402 房有一女子吸毒后产生幻觉,紧闭房门意欲跳楼,张萍立即与社区专干徐红等3人一道前往做工作。为了不激化矛盾,张萍让徐红上前敲门。门开了,该女子竟手持菜刀朝徐红砍去。就在这一瞬间,张萍毫不犹豫冲上去,一把推开惊呆了的徐红,抬起自己的右手挡住了疯狂砍下的利刃,殷红的鲜血喷涌而出。后經医院诊断,张萍右手前臂5根肌腱被砍断,伤口缝了91针,经民政部门评定为九级伤残。有人问张萍:“当时菜刀往下砍时,你不躲避,反而迎上去,难道你不怕吗?”张萍回答道:“因为我是警察,危险时刻警察的责任是冲在前面!”张萍曾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省全市“三八红旗手”、全市“优秀政法干警”“优秀社区民警”等多项荣誉,荣立一等功1次。其所在的向韶社区警务室被评为“全市示范警务室”。

在朝阳派出所,张萍是年纪最大、从事社区工作时间最长、获得荣誉最多的社区女民警。对于向韶社区老百姓来说,“张户籍”性格好,心贴群众,八年里为百姓办了数不清的实事、好事。大家都尊称她为“萍姐”,社区专干徐红更是把张萍看作自己的亲人,她逢人就说:“多亏萍姐救了我!”图为买菜归来的徐红在端详萍姐被砍的手的恢复情况。

猜你喜欢

张萍因公陈磊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
楚汉之争(七)
楚 汉 之 争(八)
故乡
作品集
医院人员因公出国(境)外事工作经验分享
陈磊作品
对部分优待对象提高抚恤金及生活补助费标准的规定
不小心嫁给精神病,撤销婚姻难于上青天
2006年部分优抚对象补助提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