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管腺样囊性癌(TACC)长期误诊为气管炎1例

2020-11-01练祥忠,吴德洪,刘楠

康颐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气管炎

练祥忠,吴德洪,刘楠

【摘要】目的:研究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选择在我院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1例气管腺样囊性癌(TACC)长期误诊为气管炎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为男性,年龄为30岁,患者无其他并发症,研究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法,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建议。结果:ACC为少见低度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切除,一般预后良好,应当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治疗。结论:有呼吸道干咳,胸片检查无异常,咽喉部检查未发现病变,支气管镜检查无异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经治疗症状无好转的患者,应及时行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

【关键词】气管腺样囊性癌;气管炎;临床诊断与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195

腺样囊性癌自1953年由Foote和Frazell命名以来沿用至今,又称“圆柱形腺瘤”,属涎腺恶性肿瘤。气管腺样囊性癌(TACC)约占气管癌的30%。本病预后较好,淋巴转移率低,淋巴结转移对患者预后影响不大。血行转移晚,最常见的部位是肺、胸膜和肝脏,而骨、肾、脾少见。术后5年生存率为65%—79%,10年生存率为53%—57%。局部复发是气管腺样囊性癌主要的致死原因,鉴于以上情况,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段,可有效切除肿瘤,维持气道通畅,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为腺样囊性癌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30岁,住院号0697580,反复干咳7年,加重伴咯血1年于2019年11月25日入院。入院前7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干咳,无发热、胸痛、咯血、气促,无潮热、盗汗、乏力等不适,多次胸部平片未见异常,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无异常,咽喉部检查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FENO21PPb,考虑支气管炎,予氨茶碱片、阿斯美等治疗症状无减轻。咳嗽反复发作,逐年加重,伴明显气促,1年前出现痰中带血,仍无发热、胸痛等不适,收入我院呼吸科。

图1: 增强CT(纵隔窗)左主支气管管壁明显增厚,管前壁新生物突于管腔,管腔狭窄,纵隔淋巴结不大。

图2: 增强CT(肺窗)左主支气管管腔明显狭窄,腔内见新生物。

图3: 显微镜下可见腺样囊性癌由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可有网格样结构和丰富的间质黏液。

图4: 纤维支气管镜下见左主支气管近隆突处一表面光滑新生物,管腔狭窄,纤维支气管镜不能通过。

1.2诊断方法

由于本病早期症状隐匿,肿瘤起源于黏膜下,出现各种症状无特征。给早期诊断带来不少困难。常被误诊为慢支和支气管哮喘。为了避免误诊,凡对有上呼吸道阻塞症状,咽部检查未发现病变,胸片正常,要警惕有气管肿瘤的可能。并及时进行气管影像学和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对于原发性气管肿瘤诊断非常关键。支气管镜下以观察到肿瘤形态、大小及管腔受侵情况,并可以活检,确诊还需病理分型。 TACC在排除头颈部涎腺腺样囊性癌累及的情况下,应与 (1)多形性腺瘤,(2)上皮-肌上皮癌,(3)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4)小细胞肺癌,(5)黏液表皮样癌,(6)基底细胞腺瘤,(7)气管腺癌等相鉴别。病理诊断是金标准。

1.3治疗方法

患者血常规正常,痰未查见抗酸杆菌,肝肾功、血糖、血脂无异常,肿瘤筛选全套无异常,胸部增强CT左主支气管管壁增厚伴明显强化,管腔内球形新生物有明显强化,管腔狭窄,左肺阻塞性肺气肿。

2  结果

肺功能FEV1/FVC54.01%,FEV1%26.03%,大气道重度阻塞,浅表淋巴结彩多未见异常,超声引导下纤维支气管镜发现黏膜下新生物,突入管腔,表面光滑,基底较宽,纤维支气管镜无法通过,活检查见腺样囊性癌,胸外科会诊无手术指征,病员拒绝安置气管支架出院。

3  讨论

气管腺样囊性癌由Billroth在1859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气管、支气管的低度恶性肿瘤。

3.1发病机制

肺涎腺肿瘤来源于气管、支气管壁内腺体,其组织结构及生物学行为和涎腺腺体发生的肿瘤类似,良性极为罕见,大多为恶性,好发年龄为青中年,气管上段多见,病理特点生长缓慢,容易浸润周围组织及神经,并沿气管上皮及下方生长及蔓延,也可呈结节状隆起管腔,或呈息肉样向管腔内突出,引起管腔阻塞;有时管腔内肿瘤较小,管腔外肿瘤较大,肿瘤与周围的边界不清楚,也无完整的包块。

该病早期可以不引起任何呼吸道症状,仅偶有胸闷、刺激性咳嗽、咳痰或痰中带血,症状不典型,中晚期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喘憋,疼痛是腺样囊性癌的突出症状,可能与肿瘤早期侵犯神经有关,听诊可闻及哮鸣音,部分出现三凹征。

3.2影像检查

由于气管前后纵隔及骨骼影的重叠,气管腺样囊性癌(TACC)在普通胸片多不能显示;传统二维CT不能显示气管、支气管的三维结构;早期的螺旋CT检查非常重要,可以显示气管、支气管三维结构,可以弥补支气管镜检查的不足。

由于肿瘤生长缓慢,早期症状隐匿,表现无特异性,给早期诊断带来不少困难,常常被误诊为慢支炎、支气管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为此,凡是有呼吸道干咳,胸片检查无异常,咽喉部检查未发现病变,支气管镜检查无异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经治疗症状无好转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行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

ACC为少见低度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切除,一般预后良好,淋巴转移率低,血行转移晚,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胸膜和肝脏,骨、肾、脾转移少见。手術后5年生存率为65%—79%,10年生存率为53%—57%。局部复发是气管腺样囊性癌主要的致死原因。但对于较晚期累及隆突的病例,手术切除极为困难,支气管支架置入可减轻支气管管腔狭窄,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参考文献:

[1]陈炯镇,李佳,朱凯旋.胰腺纤维钙化性糖尿病长期误诊为1型糖尿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0,V.41;No.255(07):102-105.

[2]邵霞,乔建军.长期误诊的颈部难辨认癣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 014(001):45-46.

[3]赵建平,尹满香,钱武,等.长期误诊为慢性皮炎的大B细胞淋巴瘤1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018(004):357-358.

猜你喜欢

气管炎
家禽受到冷应激后的发病过程及防控措施
生活之博学智慧(5)
一例817肉杂鸡传染性喉气管炎诊治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治分析
儿童气管炎护理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健康月历
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采用鸡瘟症散的治疗效果观察
治气管炎
老年慢性气管炎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