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隙护理对急诊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2020-11-01庞久亚,李翠花,葛娜,窦淑萍

康颐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抢救成功率无缝隙护理影响

庞久亚,李翠花,葛娜,窦淑萍

【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对急诊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医院急诊收治的86例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行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诊疗时间、抢救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检查等待时间、术前抢救时间、转运时间及科室交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可有效缩短急诊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的诊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急诊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2.102

引言

重度多发性创伤伤员的病情复杂且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有研究显示创伤发生后1h内急救处理对于患者的生命以及预后至关重要。因此,急诊抢救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高效的急诊抢救措施十分必要。无缝隙一体化护理模式是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新型护理模式,是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连续、全面、零距离的护理干预,有效缩短突发事件的处理时间。本研究将无缝隙护理应用于急诊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86例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先后将分为对照组(2018年1-12月)和观察组(2019年1-12月),各43例。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27~65岁,平均(46.13±8.86)岁;其中,高空坠落伤9例,车祸伤23例,刀刺伤5例,烧伤6例。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6~65岁,平均(46.02±8.83)岁;其中,高空坠落伤7例,车祸伤24例,刀刺伤6例,烧伤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患者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简明损伤评分表评分≥16分;具有≥2个器官或解剖部位创伤,且至少1个部位危及生命;伤后入院就诊时间<2h。排除标准:转运过程中自动放弃治疗的患者;经外院治疗后转入我院的患者;具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病史的患者[1]。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护士询问患者的伤情、受伤部位及伤后做过何种处理,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及受伤部位情况,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并遵医嘱输血或输液,配合医师进行抢救及常规检查,对疑似有胸腹伤的患者行胸腹穿刺检查并作记录,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抢救完成后联系相关科室进行转运。观察组行无缝隙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无缝隙护理小组: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护士长及护士组成无缝隙护理小组,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无缝隙护理相关的系统化培训及急救培训,将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并强调急救中主动服务的重要性[2]。(2)制定应急方案:小组成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根据日常护理经验对抢救流程进行细化及规范化,并制定针对高空坠落伤、车祸伤、刀刺伤等的应急方案,由专科医师予以评估及修改,以确保抢救措施顺利实施。(3)急救措施的实施: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接诊患者,辅助醫师判定创伤部位及伤情,对确诊为重度多发性创伤的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先抢救后付款;助理护士辅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配合医师进行急救;呼吸道护士及时清除患者的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循环护士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尿量等情况,以此来判断患者循环功能的状况,并及时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维持创伤部位的循环血量,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意识状态,一旦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记录护士仔细核对医嘱的落实情况,以避免抢救期间因护士紧张而出现护理差错[3]。

1.3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诊疗时间,包括检查等待时间、术前抢救时间、转运时间及科室交接时间。(2)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安全转运至相关科室为抢救成功。(3)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药品器械准备不全、执行医嘱错误、意外伤害、发生纠纷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诊疗时间

观察组检查等待时间、术前抢救时间、转运时间及科室交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8,P=0.035)。

3 讨论

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以节约急救时间为目的,强调对患者从院外急救到院内抢救中各个环节的无缝隙链接,确保整个急救护理流程规范、连贯,使急诊护理工作有序、顺畅开展。将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创伤护理中,能够保证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救治,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显著意义[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急诊科对患者的抢救时间,且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窦江兰,常荷.创伤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11):118-120.

[2]张志丹.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0):231.

[3]何玮.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1):175.

[4]朱玲彦.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3):184.

猜你喜欢

抢救成功率无缝隙护理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冠心病心绞痛的无缝隙护理及应用效果分析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与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
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无缝隙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并发心血管急症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探究
急诊对于急危重症患儿568例抢救效果临床分析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