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是农民时生蘭

2020-10-30高诗雅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0年10期
关键词:庄稼人白菜气息

高诗雅

土,是每个庄稼人永远也解不开的情结。爷爷奶奶住在乡下,是一生勤勤恳恳的庄稼人。每次回乡下,爸爸妈妈都会请他们去城里玩两天,老人们总是说:“走不开哟,走了地里还有菜哩。”他们心中对土地的这份执拗,源自伴随他们一生的乡土情结。

我见过土最美的情景。冬天的一个清晨,我早早地起床,出门。浓雾朦胧了我的双眼,天地混沌,连坚硬的土地都在这茫茫白雾中柔和下来。爷爷站在田间小径上,白雾包裹着他。一切都慢慢沉寂,声音钻入土地的缝隙,天边传来一两声邈远的鸡啼。这一刻,田野显得温柔而多情。

一包泥土,是人在异乡的深情牵挂。前几日看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其中提到“我”第一次去国外,家人让“我”带一包泥土,想家了就煮成汤喝。这是多么温暖的“土方子”啊,作者煮成的汤,想必是馨香的,满溢着故乡的味道。

一盆土,是人在城市的执着。我小的时候,奶奶为了照顾我,搬到城里来住了一段时间,还带来了一盆土。她常常说:“家里的土,才是最好的土。”第二天,奶奶就将带来的种子,一颗颗种下。奶奶种下的不是花草,而是最常见的白菜。收获季节,奶奶拔起了成熟的白菜。白菜叶青翠欲滴,白菜帮洁白如玉。泥土用自己棕黑的身躯养育出了如此美丽的植物,这在小小的我看来,是很神奇的事情。从此便对土,有了一份神圣的敬意。

随着时代的变迁,土,逐渐不再单纯指泥土,也变成了一个形容词,形容一个人的土气。我的爷爷是个典型的庄稼人,他很“土”。他不会讲普通话,却能细数每一种庄稼的名字;他没学过生物,却凭一双粗糙的大手养育田里万物;他不懂天文地理,却靠祖祖辈辈庄稼人的直觉,通晓世间物候。在我看来,土气是生命本真的气息,是生活的原本气息。

现在,爷爷老了。他一点点地消瘦下去,肌肉慢慢地萎缩,如庄稼渐渐枯萎。他仍是庄稼人的打扮,夏天穿条及膝的短裤,小腿上的皮肉松松垮垮,胸前的肋骨一根根地突出,脊椎骨一节节向里凹,看了令人心疼。但他的眼睛始终炯炯有神,一双大手青筋暴露,依旧有力。这就是庄稼人,周身携带着黄土地的气息。

土,是每一个庄稼人世代传承的命脉。

土,是农民的生命。

点评

文章抒写自己对“土”的感受,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让人深思。写农民,从熟悉的爷爷奶奶切入,有典型性。引用费孝通《乡土中国》中“我”第一次出国,带着家乡的土,感受故乡温暖的例子,突出了泥土在中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作者一开始对泥土的认识是从爷爷奶奶处来的,阅读《乡土中国》让作者对“土”有了理性认识。在这种启发下,由奶奶种菜和爷爷的“土”味,反思土地对中国农民影响之深远,自然而然地引出“土是農民的生命”这一主题。全文语言清新,意味深长,有文化味,有思辨色彩。

(指导老师:陈芙蓉)

(插图/潘类类)

猜你喜欢

庄稼人白菜气息
羊与白菜
论《创业史》中基层干部的“庄稼人”形象
狼、羊和白菜
麦垛
蕾丝气息
庄稼人和熊
“春的气息”
小象种白菜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