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计时的智慧

2020-10-30阎泽川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0年10期
关键词:日晷计时器时辰

阎泽川

在我国有记载的历史中,现代钟表的出现只是近一二百年的事情。那么,在过去的数千年中,我们祖先是用什么方法来计时的呢?

时辰:古代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个时辰,共是十二个时辰,十二时辰用地支十二个代号来表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时,相当于今23点到第二天1点,其余类推。古代一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五更:五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因为夜有长有短,所以,作为夜间的计时单位,也就随之而变化了。但无论怎样变,作为夜半的三更天,永远是五更的中段,也就是俗话说的“子夜”“三更半夜”。五更天也就是拂晓时分,也就是俗话说的“鸡鸣五更”。

更鼓楼:古代使用刻漏这样的计时器来计时,刻漏又称铜壶滴漏,是利用一定容积铜壶内的水漏出的量来计时。因为漏壶较为笨重和复杂,要设置专门的更鼓楼来陈置和使用,一般宫廷和官府才有。现在一些城市还有鼓楼,这是历史的遗迹。走街串巷的更夫就是根据更鼓楼上指示的时间,完成其打更报时任务的。

圭表、日晷:圭表是依靠日影长度来计时的工具;日晷由一根晷针和一个刻有刻线的晷盘组成,以光的投影来判断时刻。

人们最初使用的是一种叫圭表的计时器,它是一种依靠计算日影长度来计时的工具。圭表由两部分组成,直立在地面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表,南北放置测量表影的刻板叫圭。时间又被称为光阴,意即太阳在地上留下的阴影,“光阴”一词就和圭表有关系。在圭表的基础上,人们又发明了日晷,还是以光的投影来判断时刻。日晷由一根晷针和一个刻有刻线的晷盘组成。当太阳的方位变动时,晷针在晷盘的投影所指的方向也不一样。古人根据长期的观察,确立了十二个时辰所对应的日影方位,并以此来判断时间。碰到阴雨天如何计时呢?古人发明了漏刻。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漏刻是一種典型的等时计时装置,计时的准确度取决于水流的均匀程度。

此外,还有香篆、油灯钟、蜡烛钟、沙钟等计时工具。17世纪后,西方更为精密的钟表传入中国,人们逐渐放弃了原有的计时方式。

(选自2020年5月28日《贵阳晚报》,有改动)

猜你喜欢

日晷计时器时辰
松鼠的计时器
长安十二时辰
时间的雕塑
穿越时空的记忆
十二时辰与健康
《长安十二时辰》再次加更
简易日晷
论明末清初日晷设计的特点
点兵
竖向固定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