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外线上教育:以“学习革命”推动“质量革命”

2020-10-30蔡颖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建构革命转型

蔡颖

2020年7月1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强调,要深入总结经验,把握好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的趋势,趁势而上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因此,如何总结和梳理线上教育的成功经验,研究和改进其不足之处,强化和提升其育人品质,成为当前和未来我国教育界的重要工作之一。

作为弘扬宋庆龄精神和引领与服务青少年成长的国家级示范性、实验性平台,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如何借机发挥优势,引领校外教育从战略高度重新认识线上教育重要性,并逐步建设常态化的线下与线上融通的教育体系,从而以“学习革命”推动“质量革命”的转型,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与时俱进,从战略上把握发展规律

众所周知,发展线上教育,正是一种从“学习革命”到“质量革命”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其对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和为国家走向世界提供强大人力资源等都极其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看清它的战略必要性,还要把握线上教育新特点、线上线下融合新趋势,推动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特别是校外教育机构,更要深度掌握这些基本规律,以实现机构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2020年3月16日,教育部印发《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導意见》。7月14日举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又要求:“统筹协调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资源”。这些政策要求和文件精神,为“中心”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推动线上教育转型和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共享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科学布局,从实践上抓住突破重点

自防控疫情“停课不停学”以来,“中心”按照各级要求,积极开展“云课堂”等线上教育活动,为线上教育新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实践基础。

一是转化资源优势,扩大线上教育的服务范围。“中心”努力将200余节活动课程进行转化、应用,开发系列线上活动资源,其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包括文人雅艺、文化素养、非遗体验、国学书院等类别;“提高跨学科创新能力”系列包括实践探究、探客成长、侦探思维、科学实验等类别,还有“增强劳动实践技能”“提升艺术素养水平”“指导开展家庭教育”等系列,都已转化成为线上应用课程。这些课程迅速向全市及全国的学生和家庭开放,既扩大了“中心”线上教育服务的范围,又实现了“横向转型升级”。

二是运用专业力量,提高线上教育的育人质量。2020年7月14日,北京市要求校外教育机构不在暑假组织开展传统的线下培训活动,转而开展更加灵活多样的线上艺术欣赏和体育美育引导。这从客观上加快了“中心”线上教育“纵向转型升级”的推进和实施。从7月8日开始,“中心”正式启动线上教育直播课程。我们,引导教师运用专业技能,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资源的供给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点拨者,以及学生思维活动进阶的搭桥者,全面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此次面向社会开放的直播课程分为“常规线上教育课程”和“集中线上教育课程”,并采用“以录播准备为基础、以现场直播为主线、以学生展示为特色、以作品评选为激励”的独特线上课堂模式,将育人质量提高到全新水平,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与喜爱。

三是发挥示范作用,引领线上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心”依据校外线上教育的新特点、新趋势和新格局,首先抓住线上教学新场景、新需求和新方法,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与学方式,探索“学习革命”,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组织体系。其次,紧紧抓住教师队伍、混合平台和学生获得三个关键因素,全面提高校外教育的实效性和育人能力,全力探索人才培养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思路,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培育优秀的艺术后备人才。

另外,“中心”还积极发挥平台优势,主动适应疫情防控与疫后转型的趋势和要求,积极探索建构线上线下融通发展的新布局、新机制、新形态,以提高新时代校外教育育人的能力和层次。这不仅实现了“中心”在新时期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发展目标,还为校外教育在未来赢得“质量革命”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发展参照。

持续反思,从根本上改善发展生态

如何建构一个具有校外教育属性和特质的线上线下融通的教育生态系统,这是“中心”目前正在思考的重要命题。

坚持以育人为核心。线上教育转型升级应不断聚焦和提升办学高度和育人力度,并继续建构以育人目标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教育融通发展机制,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彰显宋庆龄精神的独特意蕴。

以内在提升为先导。线上教育转型升级需要以代表团队内生能力的理念、队伍和管理等自我改革和突破为先导,吸收先进教育理念,以文化办学和文化育人为统领,打造一支适应时代的专业队伍,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结合的管理模式的作用,为校外教育的整体转型激活引擎。

充分结合自身属性。校外教育要充分结合行业趋势、专业优势、特色内容和生源特点,不断创新和突破。如准确定位育人坐标,与学校等联动、融合,以“中心”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激活和驱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辩证优化各种关系。在实施路径上,辩证处理好各种关系,包括眼前与未来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特别是各阶段之间的关系。要从一个关键点开始逐步突破,重视资源和数据管理,创新家校合作育人方式,优化组合关系,以线上教育转型升级为基础,建构整体性的育人新生态。

当下,建构与时代、社会和教育需要相匹配的线上线下融通的教育体系,以“学习革命”推动“质量革命”的时代转型,值得每一位教育人的认真对待。

编辑 _ 汤灏

猜你喜欢

建构革命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建构游戏玩不够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