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历史的西川楼

2020-10-30曾林斌

闽南风 2020年8期
关键词:西川太平天国耄耋

曾林斌

西坑村的丛山里,藏着一座楼,沿山势拾级而上,秀丽旖旎的山野风光,在美丽乡村工程的漫步木栈道,慢慢陶冶,悠悠欣赏,止步处便是西川楼矗立在眼前了。

斑驳的楼体镌刻历史的沧桑,几处坍圮默言曾经的兴衰,没有别处的恢宏大气,却格外牵动着求知的欲望。翻开尘封厚旧的族谱,清楚地记载它的年岁,始建于康熙六年,距今已有350年的高龄了。

我暗自思忖:为何此楼名唤“西川”,可是肇基者不同凡响的意向?三国时期,诸葛亮辅佐着刘备,经营西川,希冀有朝一日能够恢复汉室河山。

但求索的答案却不是如此,据楼里的老人侃道,先祖原是居住在南坑镇的村雅村,因看中此处地理,背枕青山,形似犀牛横卧,面朝溪川潺流不息,有一山形如月,故是“犀牛望月”,因此分衍子孙来此买地建楼。于是心里立有答案,因此地在故居西边,前有溪川哺育,所以取名西川便是“因地制宜”了。

在漳汀交界的广袤山区,你也许见惯了各式各样的土楼,或是闻名遐迩,或是泰然自若,或是巍峨高矗,或是别具袖珍,但于我而言,西川楼是必来打卡的“集大成者”。

历史已有记载,在清末太平天国起义时期,闽南众多土楼毁于流兵的战火,自此湮没沉寂,只留下传说的只言片语。西川楼也曾有过这种浩劫,相传太平天国失败后,残兵先锋“五将军”曾流亡这里,被西川楼的住民磔杀。统帅震怒,誓言攻破此楼,付诸一炬,调兵遣将围攻西川楼长达月余,剑弩强攻之下,厚重的土楼外墙硬是挡住流兵的进犯,后是楼中住民畏惧敌势,举族迁逃才攻破此楼,气急败坏的太平天国将领为兑现承诺,将空楼放火烧掉,西川楼的前端主体便是在这次兵灾中隳坏,在民国时期方才重修于好。

也许是经历了浩劫的沉重信念,让西川楼的住民更加尚武。在摒弃客家传统“耕读传家”的风俗,他们另辟习武自强的道路。解放前,在西川楼,老至耄耋,少至孩提,人人皆习武健体,练就一身好本领,守卫家乡。他们自发组成护卫队,帮助附近周乡村民抵御土匪侵袭。西坑拳,以保家衛国的雄心壮志享誉南靖土楼的深山密林,让土匪流寇闻风丧胆。习武的风气,也造就强健的体魄。在西川楼,长寿不再成为秘诀,而是众多高龄老人的“实名认证”。在迈过青斑石牌坊门,便可看见几位耄耋老者,闲坐门庭台阶之上,聊话家常,昏斜流黄的光晖洒在黝黑深壑的脸庞上,几分幸福溢于言表,也传达着他们的康健顺祥。

好山好水养好人,西川楼出了个“根正苗红”的老革命。刘朱清曾经是西川楼里一个贫苦的山民,在大革命时代毅然投身共产主义事业,曾经在抗战时期成为叶挺将军率领的新四军一员,为民族解放运动光荣负伤,成为建国以后国家供养的“功臣”,死后更是光荣地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刘朱清的光荣事迹成为西川楼最显著的历史印迹,也为它带来革命老区的光荣称号,激励着后来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人源于好风光,西川楼的好风光着实让人向往。身处在“犀牛”山形之前的广阔平地,一览西坑村秀美山乡,襟怀天地舒畅,就看着来时栈道蜿蜒与溪同行,倚坐在百年梧桐树下,漫听着长者述说西川楼的过往传说,亦或是南靖山区悠悠动人的乡野小曲,晨时可踱步到“洗心谷”原始森林,感受修竹潺溪、密林怪岩,夜时还可移步西坑温泉,用天然温泉洗涤身心,濯却疲倦劳忧。试问,还有别处风景可撩动心情?

西川楼,如歌低声吟唱,向每一位游者咏哦历史沧桑与过往;如诗激扬壮阔,向每一位访客吟诵今夕复兴与发展。“俯仰天地,无怍于心。”这想必是斑驳墙身所要诉说的文化传统和自信吧。

终我一生,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西川太平天国耄耋
Anything Flies
浅析新沂市博物馆馆藏两件清代晚期文物
致敬钟南山老人
登剑门关
咏耄耋夫妻
阳翰笙《李秀成之死》的政治影射内涵
体验
西川村,最后的孤独者
太平天国也说“国”
诗书画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