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仁爱”思想为载体,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20-10-30徐骏武金芝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仁爱社团校园文化

徐骏 武金芝

“仁爱”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培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我们致力于把“仁爱”思想与学生核心素养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营造儒家文化氛围,提供外部环境熏陶,让学生学起来。学校选取经典著作中的名篇佳句来营造文化氛围,如在学校传统文化长廊中展示《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名作;各教学楼楼名均取自传统文化典籍;教室内布置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名言警句。这些做法使校园文化具有了人文色彩,让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构建以仁爱文化为主体的校本课程体系,让学生愛上传统文化。学校在原有“幸福课程”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整合,构建出以仁爱文化为主体的校本课程体系。课程以专题的形式,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主线,提升学生的学识和修养。在课程中,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和国家视野,关注人的内在品质,学会尊重、理解和宽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起到修身的效果。如在《论语》研读课程中设有“和父母师长相处”专题,通过“游必有方”“色难”等,让学生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换位思考问题。

探索“仁爱”思想和学校德育相结合的新途径,让学生做起来。学校以课堂为切入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阵地,以特色学生社团为平台,实现“仁爱”思想与学校德育相结合。

一是以课堂为切入点,助推“仁爱”思想渗透。学校倡导“5+X”多元课堂教学模式。“5”是指学情了解、问题引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效果反馈5个教学基本环节;“X”代表特色教学环节,如可以设计成“仁爱”的内容。

二是以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为阵地,实现“仁爱”思想与学校各项活动相结合。借助这些平台,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宣传活动,既丰富了课余生活,也弘扬了仁爱文化,更通过活动发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功能。

三是以特色学生社团为平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学校组建具有“仁爱”文化特色的学生社团,自编自导话剧;组建京剧社团和太平鼓乐团,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特色社团活动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高雅戏剧艺术的同时,也浸润和熏染着学生。

学校把“仁爱”思想与中学生核心素养相结合,通过实施从“学起来”“爱起来”到“做起来”,逐渐形成了三种新型德育模式:一是通过课堂教学、主题讲座,在知识和学理上进行思想渗透;二是通过主题班会、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爱家、爱校、爱国;三是通过参观博物馆、游学等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编辑 _ 张晓震

猜你喜欢

仁爱社团校园文化
缤纷社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K-BOT拼插社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