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米和小米:燃亮孤星

2020-10-29崔小花

商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自闭症小米康复

崔小花

自闭症儿童因缺乏与外界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孤独地闪耀着微弱的光芒,因此被称作是“星星孩子”。

今年,已经是联合国大会确立世界自闭症关注日的第十三个年头,但这群星星孩子的治疗、康复之路依旧十分艰辛。

恩恩就是这么一个不幸而又幸运的“星星孩子”。

恩恩,除了是叠字喊着顺口外,父母为他取这个名字还有另外一层深意:“感谢,感恩!”

感恩遇到了那么多好人,感恩命运手下留情……

恩恩两岁的时候,被诊断出患有“儿童自闭症中期”,对于这个陌生的疾病,恩恩的妈妈是无知的,直到医生给她做了解释,一股无助与自责侵占了恩恩妈的大脑。

在自责与无措中,恩恩妈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带着恩恩和一个保姆,从沈阳去到深圳,陪恩恩接受康复治疗。

而这一次的奔赴,使恩恩妈和姜英爽这两个人生原本全无交集的人,因为孩子和这个对大多数人还十分陌生的“自闭症”而联系在一起。

意外的开局

恩恩妈与姜英爽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深圳的大米和小米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就如同所有自闭症儿童的父母一样,焦虑、自责、无助……各种情绪的纠结,姜英爽似乎从恩恩妈身上看见了几年前的自己。

2009年2月15日,情人节后的一天,姜英爽在朋友的帮助下约到了国内自闭症领域的权威专家邹小兵——她总觉得自己一岁多的女儿有点与众不同。

拿到女儿“自闭症”确诊通知书那一刻,一股无助,甚至是愤怒的情绪占据了她的大脑,但她很快告诉自己必须冷静下来,陪女儿面对未知的命运。

姜英爽放下了为之奋斗了多年的记者工作,彼时她已经是南方都市报第一任首席记者,她撰写的许多文章至今仍被业界津津乐道。她利用各种渠道了解自闭症的知识和干预治疗方法。当时信息和资源非常匮乏,她就逼着自己去学习,上网查资料,和专家请教,曾经跑新闻培养出来的快速学习能力和超强沟通能力派上了用场,短短几个月内她硬是将自己变成了自闭症康复领域的专家。

自闭症人群,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201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3到17岁儿童自闭症发病率是1/45。而在中国,据2017年4月《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Ⅱ》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孤独症患病率约1%,孤独症人群超1 000万,孤独症儿童(14岁以下)超200万。

自闭症家庭这个庞大的群体,是一个充斥着悲情、无奈、爱与救赎故事的圈子,若非因为此次变故,姜英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命运会被裹挟入这么一个无助的群体中来。

所幸,当女儿2岁3个月时,理解力、沟通力表明她是一个正常发展的孩子,专家给她摘掉了自闭症的帽子。但是,姜英爽的人生轨迹却因为这一个变故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给女儿治疗的9个月时间里,她结识了一批孩子年龄相似、遭遇相似的自闭症儿童家长,他们泪点与笑点相通,为了互助,共同组织成立了NGO四叶草,专门举办专家讲座,帮助困难家庭筹款。

姜英爽也在此期间写了很多没有正式出版的关于自闭症的文章,在家长群的传播面很广。随着对这个圈子越来越熟悉,她发现自闭症康复在国内的现状很糟糕。

6岁以前也称为儿童自闭症的“黄金干预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抓紧进行康复训练,孩子很有可能获得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也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家庭的经济、精神压力,所以一直有专家呼吁:抢救性康复刻不容缓!

而在中国,由于对自闭症的认识不足,不少自闭症儿童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真正接受正规治疗的儿童少之又少,姜英爽决定要为这个群体做些什么。

2014年9月,姜英爽开始做大米和小米微信公众号,普及自闭症知识及治疗养护的科学方法,不久就成为圈子里第一的自媒体。公众號的粉丝都是这个领域的从业者或者是患儿家长,可谓高度垂直,逐渐成为自闭症患儿家长的中心节点。数以万计的自闭症患儿家长通过关注公众号,进而组成社群,一起交流孩子的养护问题。

2015年,姜英爽正式辞职,全职投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和科普事业中去。

更商业  更专业  更普惠

自闭症无法根治,只能通过特殊的治疗康复,这注定是一个复购率极高的市场。在中国,成立一家自闭症康复机构,硬件成本并不高,对大多数机构而言,要做到赚钱真的不难,这也导致了这必定是一个混乱而需求旺盛的市场。

姜英爽决定要做这件事情,而且要做得更专业、更商业、更规模,要用专业技术普惠更多的中国自闭症儿童家庭。

线上课程投入成本少,毛利率高,是姜英爽最初选择的商业模式。刚开始,姜英爽也尝试过直播的形式,但是由于患儿家长大部分时间需要照顾孩子、时间高度碎片化,直播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她就将大部分课程调整为录播。

课程由国际认证的行为分析师拍摄,以记录式的示范课为展现形式,通过互联网传播,让偏远地区的家庭,也能享受到专业,低价的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姜英爽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是盗版,这会极大的影响线上业务的增长,并且很难找到一个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最重要的问题是,线上课程虽然急缺,但也只能解决家长的一小部分需求。线上课程不能代替个性化的教育,孩子的情况不同,需要的帮助也不尽相同。自闭症儿童更需要手把手、面对面的线下示范教育。

2016年9月,姜英爽开始把大米和小米的服务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并且对线上和线下业务进行了整合。

在姜英爽创业的第一年,她拿到了达晨创投的4 000万元A轮融资,在投资前,达晨创投的人找到邹小兵教授做调研,教授说:“在中国有数不清的康复机构,但大米和小米做的是最接近我理想的。”

3000名 大米和小米已经开设多家儿童干预中心,3家合作型的融合幼儿园,累积服务超过3 000名自闭症和发育迟缓儿童,已成为中国领先的自闭症谱系儿童服务平台。

虽然全国登记在册的相关儿童服务机构已经有上千个,但是真正提供有技术含量、真正能够帮到孩子的机构太少了。

纵观目前市面上的康复机构,可以发现一些共通的问题:

第一,老师成长起来之后,大多会选择跳槽,自己开设工作室,争取更多的收益;

第二,市场混乱无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第三,创始人大多都是患儿家长出身,没有决心和能力做到规模化。

一开始,姜英爽也认为只有高投入,请国际上最好的专家来,才能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提升服务质量。因此,她一开始便找来了美国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的专业治疗师团队。但是,请国际上的知名专家来,是需要高成本投入的,而这些费用自然会分摊到患儿家庭身上,让本来已经水深火热的家庭雪上加霜,这也是制约国内很多机构发展的瓶颈之一。

有调查显示,83.3%的家庭自己全部承担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全部费用,46.5%的家庭用于治疗自闭症儿童医疗费用超过家庭总收入的50%,近30%的家庭经济总收入甚至还不足以支付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费用。

家庭的负担不止来源于康复费用,父母有一方要照顾孩子不能工作,去外地康复产生的生活费用都会给家庭带来负担。

姜英爽坦言,自己从业这么多年来,见过不少家庭因为负担不起康复费用而最终放弃治疗,也有的家长走投无路寻求民间偏方,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悲剧。

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各地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按照每年每人12 000元的标准对自闭症患儿康复训练给予补助,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患儿家庭的需求。

这些年,姜英爽一直在探索一种可复制的标准化教学体系,通过合格标准化的体系来培养自己的教师队伍,不仅可以节约人才成本,有效降低人才的流失,也可以切实地为患儿家庭减轻负担,普惠更多的中国自闭症患者家庭。

专注一件事

很快,大米和小米的第一个线下机构已经无法容纳新的孩子了,更多的孩子在排队等待评估,进入基地接受训练。姜英爽逼着自己加快了标准化体系的构建,为此她放弃了几乎全部的业余爱好。

“我只能专注做一件事情,现在一天24小时想着‘大米和小米,我怕我陷入对另外一个东西的喜爱,就把这边的事情放下了。”

2017年7月,大米和小米的第二家线下疗育机构在深圳开业。仅仅一年后,大米和小米在上海的第一家训练机构也开业了。

现在大米和小米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郑州、南京等城市开设多家儿童干预中心,1家合作型的融合幼儿园,累积服务超过3 000名自闭症和发育迟缓儿童,已成为中国领先的自闭症谱系儿童服务平台,提供康复服务、融合教育支持、家长线上咨询课程及科普等一体化服务。

2019年,大米和小米完成了1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1个亿,对于从事自闭症干预的社会机构而言,堪称一笔巨资。一方面,姜英爽表现得很淡然:“这意味着大米和小米有更多的资金做更普惠的事。”另一方面,作为创业者,拿到融资的姜英爽不敢有半分懈怠,她必须让投资人相信:第一,你选择的这个行业是有意义的,是值得投入的;第二,你所选择的这家公司在做的是最能够实现这个行业价值的事情。

对于今后的发展,姜英爽有自己的一套构思,大米和小米将继续加大对自闭症儿童干预康复技术、AI解决方案、RICE体系开发,以及中国自闭症儿童干预康复数据化、效果量化体系的投入。此外,大米和小米与国内一所大学建立的联合实验室,将很快推出自闭症AI多模态研究成果的落地应用。

转眼间,恩恩在大米和小米治疗已经大半年,恩恩妈惊喜地發现,看见街上有小朋友在哭,恩恩会转头问自己:“他为什么哭呢?”电梯里老奶奶帮忙按开门键,他也会扭头说:“谢谢奶奶!”恩恩妈瞬间觉得:啊!这根线终于搭对了!恩恩终于挣脱了对外界漠不关心的牢笼。

再次评估,专家的诊断是:轻度边缘自闭症加发育迟缓,比起治疗以前的诊断已经进步太多了。

恩恩妈最初的期望只是恩恩生活可以自理,没想到收获却是成倍的,他已经从全天班过渡到半天班,另一半时间去融合幼儿园和更多的小朋友相处。

“我们打算,今年年底就回家!”虽然陪着孩子经历了两次“战役”,但恩恩妈眼里流露出的幸福却是真切的。

猜你喜欢

自闭症小米康复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杜小米的夏天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读《幸福的小米啦:小米啦发脾气》有感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可爱的小米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