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鲮鱼去腥工艺研究

2020-10-28王晓谦

食品安全导刊·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去腥茶叶

摘 要:本研究探索了一种鲮鱼去腥工艺。还为茶叶提供了一种新的应用,而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去腥效果显著。

关键词:鲮鱼;去腥;茶叶

鲮鱼,属于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鲮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钙、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同时,由于鲮鱼有饲料来源广、适应较肥水体环境、抗病力较强与群体产量高等优点,因而成为南方池塘养鱼的必养品种。鲮鱼能吃掉水底着生的藻类和有机碎屑,故又称池塘“清道夫”,肥水塘更是非养鲮鱼不可,故而产量非常大、单产高、价格适中、质量上乘,是市场的畅销货。鲮鱼受到大众的喜爱,家庭食用除一般食法外,还可做鱼丸,豆豉鲮鱼罐头和冻鲮鱼畅销全国各地。鲮鱼也可入药,具有健筋骨、活血行气、逐水利温之功效。但是由于鲮鱼的腥味比较重,常用的葱姜蒜等对鲮鱼的去腥效果较差,尤其是工业应用时,鲮鱼的去腥不宜使用姜,姜会使鲮鱼产生霉味,影响风味[1-10]。因此,本研究针对鲮鱼的去腥工艺进行研究,对于鲮鱼的畅销发展和工艺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技术

标准

1.1 鲮鱼

采用鲜活鲮鱼,鱼体重量为100~200 g。

1.2 食鹽

盐应符合GB 5461-2016二级日晒盐的要求,NaCl含量91%以上。

1.3 红茶、乌龙茶、绿茶

均应符合GB/T 13738.1-2008的要求。

1.4 油

使用经精制棕榈油,酸价不超过3,水分不超过0.2%,无异味、无杂质。棕榈油应符合GB 15680-2009的要求。

2 处理鲮鱼

2.1 鲮鱼的预处理

2.1.1 去鳞鳍

用刮鳞工具刮除全部鱼鳞,再用刀切除全部鱼鳍。

2.1.2 去头

切除鱼头以去净鱼鳃为宜,鱼体和鱼头连接处的半月形骨肉不可切去,以保持油炸后鱼体完整。

2.1.3 剖腹

由鱼体胸鳍至臀部剖开鱼腹(注意切勿剖破鱼胆)。并在鱼体两侧最厚肉处各纵剖一刀,其长度约为脊鳍长的1/3,深度为1~2 mm(与鱼腹肉的厚度相等为最佳)。

2.1.4 去肠杂

挖除全部肠杂,不得挖破鱼胆。

2.1.5 鱼清洗

挖出去完肠杂的鱼的半月形骨头中间的鱼鳃和残存的肠杂,再刮净腹内的血污和黑膜。将处理好的鱼体逐条放在流动清水中清洗,操作时不得将未洗或洗好的鱼体放在水中浸泡。

当气温高于25 ℃时,需将准备腌制的鱼体放入流动水中浸泡10~15 min后捞起,沥干水份,再立即腌制,防止变质。

2.2 腌制工序

不同组别的腌制方法见表1。将盐溶解在水中,用水量为100 g水/100 g鱼,加入茶叶,混合均匀,再加入处理好的鱼,每组鱼500 g左右。

2.3 油炸工序

2.3.1 油炸操作要求

油炸温度:180 ℃,油炸时间:12~16 min。每次油炸鱼量不超过500 g。

2.3.2 油炸操作

将已洗好的鱼的鱼腹掩合好后,整齐排开放在炸鱼网上,然后小心放进锅内油炸,并把相粘结鱼体拆开,继续炸至鱼体全部浮起,观察符合2.3.3项要求时可起锅。

2.3.3 鱼干质量要求

鱼干的色泽呈浅茶褐色,腹部为浅黄白色,鱼脊剥开有少量为微白色为炸透,不过分干硬,鱼体表皮每面脱皮部分不能超过1/2,无炸焦、无松散,鱼体完整。

3 实验结论

对2.2对比试验中制备的鱼干产品的各种性质进行测定和感官评价,如味觉感受、嗅觉感受、视觉感受等,评分小组由10位实验室工作人员组成,进行盲评,评价标准见表2。工艺过程和配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各项评分结果如表3所示。

4 实验结果讨论

由表3数据可知,实验组鲮鱼鱼干在口味、嗅觉、视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比组。同时,对比组1经过常规去腥步骤制备的鲮鱼头制品,在味觉、嗅觉、视觉等方面,均与实验组制备的产品无明显差别,反而整体性质评价得分略低于实验组。表明了实验组工艺在不使用常用的生姜、料酒等去腥步骤的前提下,即可制得味道鲜美、风味佳、无腥味的鲮鱼头制品,降低了其他辅料对鲮鱼头本身风味的影响。

上述结果证明,茶叶对鲮鱼具有很好的去腥效果,但是由对比组3、4可知,茶叶的用量必须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否则反而会对产品的风味造成不好的影响。

由对比组7可知,利用绿茶去腥的效果也比其他对比组较好,但是效果显著低于实验组,表明茶叶的种类对于去腥及鱼干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证实了红茶和乌龙茶的去腥效果最明显。

由对比组5、6与实验组的结果相比可知,红茶和乌龙茶按照配比混合使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比单独使用红茶或单独使用乌龙茶具有更好的效果。

另外,长期重复保存期实验显示,本工艺在不使用任何防腐剂和色素的前提下,制备的鲮鱼鱼干制品保质期较长,在-15 ℃,可贮存270 d。

5 结论

综上所述,鲮鱼腌制工艺为:用盐量:3.5 g盐/100 g鱼,用茶量:1 g红茶/100 g鱼,1 g乌龙茶/100 g鱼,用水量为100 g水/100 g鱼,制备的鱼干味道鲜美,具有显著的去腥效果,风味佳、无腥味和其他不良气味,营养丰富,在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色素和香精类物质的前提下,保质期长、绿色安全,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冯倩倩.罗非鱼腥味形成机理及脱除技术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2]孙洋.半干鲢鱼片加工工艺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2.

[3]施文正,汪之和,林争艳,等.白鲢鱼蛋白水解液脱腥脱苦的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04,25(3):28-32.

[4]王迪,牟建楼,王颉.虾酱油脱腥脱苦工艺研究及防沉淀方法初探[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2015.

[5]冯怡,汪薇,任文彬,等.鱼制品脱腥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14,33(12):16-18.

[6]卢祺,刘津延,刘方芳,等.鱼类腥味物质及脱腥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9,40(8):285-291.

[7]杨华,刘斌斌,娄永江.养殖大黄鱼脱腥技术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2(6):154-157.

[8]张淼,杨凯,张佳敏,等.响应面法优化银鳕鱼脱腥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12):178-184.

[9]李艳.膨化草鱼片脱腥脱水工艺及保藏品质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0.

[10]徐永霞,姜程程,刘滢,等.带鱼脱腥工艺及脱腥前后的理化性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39(12):68-72.

作者简介:王晓谦(1989—),女,吉林白山人,硕士。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

猜你喜欢

去腥茶叶
2021年10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牛采茶叶》
2021年1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一种即食鱼胶的去腥及品质改良的工艺方法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林蛙油去腥工艺探究
烹调时去腥四方法
去腥味小妙招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鱼、肉等如何去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