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新型城镇化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关联性探究

2020-10-28陈美玲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关联性新型城镇化广西

陈美玲

摘 要: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全面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推动了产业和生态的和谐与发展。但是由于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不足,居民消费需求增长不显著,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居民的消费,针对新型城镇化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关联性进行若干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广西;新型城镇化;居民消费需求;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4-0092-02

消费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因素,近些年我国消费能力呈现疲倦状态,尤其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缓慢,为了能够更好地刺激国民消费,促进新型城镇化中经济与环境、社会与居民的和谐发展,进一步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城镇居民消费之间的关联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城镇化做出了解释: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面统筹发展,完善城镇体系与城乡规划布局,整体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的城镇化模式,就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道路关注环境、资源、经济的和谐发展,旨在推动城市间的相互促进,目的是全面建设小康道路。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就是城镇化的更高级阶段,是以和谐发展为前提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城乡规划布局,同时,城市建设管理以新型产业为支柱、新型工业化为动力、城乡统筹发展为目的,以促进社会、环境、资源和谐发展为根本[1]。

二、广西新型城镇化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关联性

第一,广西城乡居民的支出一直呈增长的趋势,而且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相比,支出的幅度要大。由此可见,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分析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现,城乡居民消费中,食品的消费支出占整体的比重在逐渐下降,其中城市居民的消费在交通通讯、娱乐服务等方面的支出比重在提高,这表明,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在发生改变。与此同时,农村居民在交通通讯、娱乐服务等方面的支出比重也在提高,并且提高的幅度比城镇居民还要大。分别对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行计算分析可知,农村居民的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方面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高,城市居民的各项边际消费倾向都比较合理。由此可见,广西省农村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

第二,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广西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城乡居民消费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首先,对比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农村居民支出的贡献程度更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支出的增加,农民支出的结构变得更加合理,城镇的基础设施也逐渐健全,城镇的居住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更加吸引农村居民的到来。其次,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支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农民支出对城镇化发展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城镇化發展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产生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时间更长,由于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增长空间比较小,所以,在整个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增加的大环境下,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变动会更多。

第三,从关联度的方面来看,虽然目前广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都在提高,而城市居民更加偏向于文化娱乐等享受型消费,农村居民在满足基础的物质需求后,逐渐向医保等未来发展方面消费转移。所以,广西省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民收入迫在眉睫,应抓住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有效刺激居民消费,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三、广西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促进居民消费的相关策略

为了切实推进城镇化发展道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笔者针对当前的发展情况,提出下面几点建议。

(一)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消费是收入的函数,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在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下,居民的整体收入都在不断提高,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还存在差距。而相对城市居民来说,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会更大,所以为了有效推动经济的发展,应该重在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想要农民消费增加,那么一定要增加其收入[2]。而增加农民收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应该有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二是激发农民积极性,利用多项专项政策,引导农业进行专业化生产;三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型农村环境,保障农民的老年生活,推动农村经济不断增长。

(二)积极健康地促进农村人口转移

充分发挥城市居民的“示范作用”,从思想上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在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下,农村有大量人口涌入到城市中,但是由于从小的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城乡居民之前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尤其是进入到城市后,农民的消费变得更加谨慎,消费的内容也比较单一。而城市居民在消费上就相对随意,消费时更注重的是品质。农民进入到城市后,会在城市居民的影响下逐渐改变消费观念,在满足基础生活消费的同时,还会向更高质量的消费转变,进而消费的整体水平就会提高。

目前,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户籍制度,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进入到城市后没有城市户口,不能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相应待遇。而这些农民的孩子在农村享受的各项待遇也不如城市里的孩子,这些孩子没有父母家人的陪伴,缺少亲情。而由于农民在城市里没有基础的社会保障,想要在城市生活,需要比市民付出更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新型城镇化建设,根本离不开农民,所以只有让农民真正融入到城市中,才能够留住农民,提高其劳动的积极性。政府应建立一套系统的农村人口的转移机制,积极健康地引导转移,降低农民的转移成本,做好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完善工作,为农民在城市提供一个和谐平等的生活环境,促进农民消费支出。

(三)深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能够为居民提供健全的保障,降低居民对未来的风险认知,促进消费。目前,广大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系统并不是十分的完善,不论从覆盖率上,还是从保障水平上,与城镇居民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是一项影响农民和市民消费不均衡的因素,所以,政府应该持续深化改革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不断优化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惠民便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帮助农民减轻负担,尤其是针对贫困农民,切实解决养老保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大大缓解“保富不保贫”的现状。

2.增加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大盘子,拓展筹集渠道,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并且针对筹集的资金,进行更加专业和有效的管理。

3.有效融合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其他保障制度,使其共同协调发展,如医疗保险制度,只有各项制度共同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进而为农民提供保障,消除不确定性,增加其消费[3]。

(四)城镇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

从以上分析可知,广西农村居民收入来源比较集中,二、三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增加其收入。由此,广西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时,应该考虑到农村,在城镇建设的同时,还需规划好农村的发展,做到“两条腿走路”,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1.应该快速建设城镇群,使其具有较强的聚集能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有效规划城镇群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建立一个产业结构合理的城镇群体系。

2.科学规划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心城市的人口压力,还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结合广西的旅游资源,可以构建一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小城镇,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协同发展,建设出符合自身资源形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广西农村应该充分利用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打造自己的特色区域优势,发展周边产业,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现代化服务,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增加农民的消费[4]。

目前,中国已經全面进入到转型时期,过去中国依靠投资、人口红利带动经济发展,而当今社会则是依靠国民消费带动经济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城镇居民需求水平是关键。本文从新型城镇化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关联性开始研究,接着提出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有关策略,旨在为我国城镇化全面转型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颜家瑶.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2]  陈蔓玲.新型城镇化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3]  郝素云.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速度及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

[4]  周敏,丁春杰,高文.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效应研究[J].生态经济,2019,(2):101-108.

猜你喜欢

关联性新型城镇化广西
基于单元视角的关联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学贯中西(4):AI的时序性推论技能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