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地区高大平房仓偏高水分稻谷储藏试验

2020-10-28林子木张春禄王德华张延隆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粮温粮堆储藏

林子木,张春禄,王德华,梁 浩,于 彬,李 佳,张延隆

(1.辽宁省粮食科学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33; 2.中储粮盘锦直属库有限公司,辽宁 盘锦 124221)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的食用品质的优劣成为粮食交易的主要衡量指标。大多数粮食仓储企业将粮食水分严格控制在规定的安全水分标准以下,以确保粮食能够安全储藏;但是经过2~3年储存后粮食水分减量过高,粮食损耗较大,而且粮食水分对粮食品质存在一定影响。稻谷水分含量的高低,对精米的加工品质影响很大,粮食加工企业在加工稻米时最佳的加工水分为13.5%~15.0%,并且稻谷的水分越高,食用品质越好[1]。因此,对于入仓储藏的稻谷水分要结合稻谷储藏安全、市场需求、经济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可以适当提高稻谷储藏水分。偏高水分粮是指入仓储藏粮食水分高于当地粮食安全储藏水分0.1~1个百分点的粮食,根据辽宁地区稻谷储藏情况,偏高水分稻谷水分入仓时一般为15.9%。多数研究偏高水分稻谷试验,着重技术应用情况的对比分析,对稻谷质量和储存品质变化研究不全面,为此在中央储备粮盘锦直属库有限公司进行了偏高水分稻谷保质储藏试验,研究了偏高水分稻谷在高大平房仓经过一年储藏后水分、脂肪酸值和品尝评分值的变化情况,分析偏高水分稻谷在辽宁地区高大平房仓中安全储藏的可行性。

1 材料与设备

1.1 试验仓房

试验仓,盘锦直属库中心库4号平房仓,长53.7 m,宽26 m,装粮高度6 m;对照仓,友谊分库7号高大平房仓,仓房长59.7 m,宽23.1 m,装粮高度6 m。试验仓、对照仓均已具备空调控温、内环流等控温储粮条件。粮仓风网为单侧4机12道的地上笼通风管网。

1.2 试验粮食

试验仓与对照仓均为散装储存2017年产辽宁粳稻,入仓稻谷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稻谷入仓情况表

2 试验方法

2.1 粮仓扦样

根据《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扦样。

2.2 检测方法

将扦样点分成全仓、表层、中心、四周4部分进行混合样检测,具体见图1。

图1 分样示意图

稻谷水分检测方法为GB 5009.3—2016;脂肪酸值检测方法为GB/T 20570—2015;品尝评分值检测方法为GB/T 20570—2015。

2.3 冬季新粮入仓机械通风

2017-12利用冬季冷空气对新入仓稻谷进行机械通风降温,做好蓄冷。4号仓于2017-12-10 T 17:00:00至2017-12-13 T 07:00:00,7号仓于2017-12-15 T 17:00:00至2017-12-19 T 08:00:00进行机械通风,两仓通风分别采用4-72离心风机压入式送风,单台风机功率7.5 kW,降温情况见表2。

表2 通风记录情况表

2.4 储藏期间控温储粮

4号仓在2018-06-22至2018-08-15、7号仓在2018-06-26至2018-09-19应用空调控温储粮技术,将粮仓温度控制在25℃以内。两仓空调控温分别采用2.3 kW空调4台,空调控温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空调控温作业记录表

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主要在4号试验仓2018-08-16至2018-08-30应用,见表4。2018年冬季储藏期间,4号仓在2018-12-5至2018-12-14、7号仓在2018-12-5至2018-12-11使用1.5 kW轴流风机4台对粮堆进行机械通风补冷作业,确保粮堆有充足的冷源。机械通风降温具体情况见表5。

4号试验仓

表4 内环流控温作业记录表

表5 机械通风补冷作业表

3 结果与分析

3.1 气温、仓温、粮温变化情况

试验仓与对照仓三温曲线见图2。

从图2可知,试验仓与对照仓的三温曲线基本一致。利用外界冷源对粮堆进行机械通风,仓温降到与气温一致,粮温在短时间内下降到-5℃左右。在冬季期间仓温一直在-10℃左右,粮温也基本与机械通风后的温度一致。在夏秋季期间随着气温的升高,仓温也在逐步的升高,进入6月后仓温升到20℃后通过空调控温将仓温一直稳定在25℃左右,延缓了粮温上升。试验仓在8月下旬使用了内环流控温,仓温能够控制在20℃;而粮温则是缓慢升高,进入9月后稳定在10℃左右。进入冬季后仓温、粮温均随着气温的降低而逐步下降,在12月份补充冷源后,仓温、粮温均降至-10℃左右。从三温曲线可以看出试验仓与对照仓的稻谷基本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储藏。

3.2 粮堆水分变化情况

由表6可知,2017-12入仓机械通风降温后稻谷水分降至15.5%,经过2018年一季度储藏后,3月份全仓稻谷水分为15.4%,全仓、表层、中心、四周的混合样水分数值基本一致;第二季度由于环境温度升高,粮堆水分有所下降;进入第三季度后由于夏季多雨潮湿,粮食水分略微上升;进入第四季度后由于秋冬季环境干燥,所以粮堆水分有所下降。经过一年储藏后试验仓稻谷全仓水分降至14.8,仍高于对照仓入仓水分。对照仓入仓稻谷在入仓作业完成后水分平均值在14.7%左右,根据表2可知2017-12入仓机械通风降温后稻谷水分降至14.2,储藏期间水分曲线与试验仓基本一致,经过1年储藏后全仓水分为14.2%。

表6 水分检测数据表

3.3 粮堆脂肪酸值变化情况

脂肪酸值检测数据表见表7。

表7 脂肪酸值检测数据表 mg KOH/100 g

由表7可知,试验仓和对照仓的稻谷脂肪酸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基本没有变化;进入3月份后高温环境后脂肪酸值上升速度较快,其中表层脂肪酸值略低于其它扦样点,这与表层稻谷水分较低有关;进入6月份后开启了空调控温,使仓温稳定在20℃左右,脂肪酸值没有较大变化,确保了稻谷的储存品质;进入秋冬季后稻谷脂肪酸值受到环境低温的影响没有较大变化。在储藏一年后,试验仓与对照仓的稻谷各扦样点脂肪酸值相差不大,试验仓全仓脂肪酸为16.1 mg KOH/100 g,对照仓全仓脂肪酸值为16.3 mg KOH/100 g。说明虽然试验仓稻谷储藏水分较高,但是经过一年储藏对稻谷的储存品质没有较大的影响,与对照仓稻谷储存品质一致。

3.4 品尝评分值变化情况

从表8可以看出试验仓和对照仓的品尝评分值经过一年的储藏基本没有变化。

表8 品尝评分值表 分

4 讨论

偏高水分稻谷能够保证储存品质,关键在于入仓时稻谷水分均匀度,避免入仓稻谷水分相差过大,否则在夏季高湿高温可能会引起粮堆局部发热。稻谷入仓后要补充冷源,降低粮温确保粮堆冷心能够度过夏天,同时可以利用换向通风装置对粮堆表面进行换向通风,使粮堆表面稻谷水分降低至安全水分,避免粮堆表面水分偏高导致发热。此外,夏季高温时进行空调控温、内环流控温等储藏技术能够降低仓温,确保粮堆低温储藏。

5 结论

对储存在辽宁地区高大平房仓的15.9%、14.7%水分的稻谷,采用冬季通风降温、夏季空调控温及内环流控温等储粮技术。结果表明,经过一年储藏后,试验仓稻谷根据GB/T 20569—2006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储存品质指标均为宜存,说明试验仓稻谷适宜继续存储,利用空调控温、内环流控温等储藏控温技术能够保证15.9%水分的稻谷在辽宁地区安全储藏。

猜你喜欢

粮温粮堆储藏
不同装粮高度和跨度的高大平房仓粮温分布规律研究*
浅圆仓不同通风方式降温效果和耗能对比*
浅圆仓东西面靠墙粮温变化研究*
储料竖向压力对粮仓中小麦粮堆湿热传递的影响
高温高湿区大直径浅圆仓不同风机组负压通风试验
温湿度对稻谷粮堆结露的影响及实仓结露预警
桃如何储藏
便于储藏的美味
地下库粮堆充氮技术研究
不同包装及储藏条件对酥油微生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