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评价促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2020-10-26关海燕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基本功教案常规

关海燕

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幼儿园的未来。结合园所均为毕业一两年的年轻教师的实际情况,我园以《指南》精神为依据,尝试利用评价制度,提升教师个人专业素质,抓好教师的基础性工作。

一、背景

评价制度有利于撬动教师队伍的发展。

(一)班级评价制度

班级评价以每月固定项目、抽查项目和班级卫生三项组成,分别占30%、40%和30%。

固定项:九月一日生活常规工作,十月班级环境,十一月活动区材料,十二月半日常规,每月末最后一周评价,教师提前知道。

抽查项:个别环节、教育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四项,每月不定时抽查,以观看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为主,反映教师常态工作,以及教师在活动时的语言、行为等为依据,是教师未知的。

卫生:每周定期评价,月总和分数,是教师已知的。提升教师每日带班工作的自觉性、自主性,以及团队的协作精神。

(二)个人评价制度

班长:班级管理手册,家长园地及班级环境,教案及教育故事,教师行为与常规工作和教师基本功。(其中基本功包括:做操、讲故事、指南答卷、自制玩具等)

副班:幼儿成长档案,班级环境修缮与维护,教案及教育故事,教师行为与常规工作和教师基本功。(其中基本功包括:做操、讲故事、指南答卷、自制玩具等)

所有评价内容都是教师平时工作中每天都在完成的事物。只要每天按一日常规的每个流程工作,就能够达到相应分值。

二、问题的产生

我们原以为,看似完整的将教师基础性工作做到评价中,并且将评价上的内容一一做好,没有给教师添加任何任务,由此能够促成教师常态的工作。然而,我们却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这套评价看似全面基础,却让新教师觉得并不喜欢。原因出在哪里?是评价的本身给老师增添了负担还是评价机制和方式方法让教师觉得压抑?曾有幼教界朋友提到,教师评价过多老师本身就是压抑,每学期两个就好。真的是这样吗?每学期两个的评价体系对于一个新建园所是否适用呢?评价的多少对于教师的工作状态到底有多重要?评价的机制到底对教师的工作利多还是弊多?我们针对这样的问题展开调研和思索。

三、分析问题

第一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带领教师一起来讨论这个评价体系,听一听老师的看法。教师的回答是:

一是平时要记着评价,还要写很多很多的教案、幼儿评价,还要布置环境,带班、做家长工作……我们觉得太累了。二是我们的评价太多了,班级的要抓,老师的也要练,我们觉得好忙。三是可不可以不要基本功评价,我们哪有时间专门练习啊?四是班级评价里面的固定项,我们做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作为一种评价。五是可不可以把评价转化为观摩学习呢?六是能不能只做教师评价,不做班级评价;或只做班级评价不做教师评价?

上述反馈的出现,让我们深思:

评价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现在于评价的繁琐使得教师在工作中要考虑更多规则性的东西和班级任务,由于精力不够,会导致评价抻着教师做每月的工作。于是我们请教师共同商讨该如何在减压的基础上实施评价。

第二步:通过第一步的分析与反思,我们讨论:教师个人评价都是常态工作内容,如果将这些内容删掉,不纳入评价中,老师们会在工作量上轻松吗?对于新建园,一个良好的工作常规要求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严谨的工作模式成为常态,教师们才能从常态中习惯,从习惯中寻求创新。我们即便没有这些评价,老师们也需要上交各种材料,避免教师期末突击。因此,大家对班级管理手册,家长园地及班级环境,幼儿成长档案,班级环境修缮与维护,教案及教育故事,教师行为与常规工作。没有太多问题,都觉得这些是平时工作中都在做的事情,就是上交备课时的东西比较多。

班级评价能反映出一个班级的发展现状,教师通过评价细则能巩固自己专业能力,同时能够很好地找到自己班级与其他班级之间的差异、优势。但确实给教师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需要如何改变评价的机制呢?

四、对策的形成与实施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反思,我们决定:

首先,从上交数量上进行削减,幼儿成长档案每月每班抽三本上交一次,班级管理手册每月每班上交一次。教案及教育故事每周每班上交一次。教师基本功每月评价一次。

其次,对于个人评价,教师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教师基本功每月的评价。

1.将基本功评价与班级评价有机结合。2.尝试改变评价方式方法。3.将固项评价转变为固项观摩。鼓励教师展现出本班最成熟的一面,供各班级学习与参考。观摩后进行反思探讨活动。4.为了肯定班級教师工作,特设班级亮点环节,根据每班每月的亮点工作进行点评与介绍,并以奖状的形式发放给班级以资鼓励。

五、反思与讨论

通过对问题对策的实施,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了,减轻了教师负担,教师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观察幼儿、分析幼儿、思考班级工作上。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对于新教师而言,工作经验不足,教育观念有待提高,幼儿年龄特点把握不准确,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欠缺等原因,加之反思总结的材料减少,使教师成长的速度减慢、新的教育教学问题、班级工作等问题相继出现。

这些问题的出现,让我们又一次陷入深思,探讨在原有实施策略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分层次的完成各种材料。如工作五年以上的教师尝试简化备课内容,增加生成课程。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教师,从基本功的巩固、教学活动的准备上都要细致,以积累教学经验和基本功能力。另外,将园内区级骨干教师采取包班的形式,安排到班级进行指导,促青年教师能力的提高。

黄埔军校曾有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对于幼儿园教师,我也想说:“贪享安逸请往他处,怕苦避累勿入斯门”。如果我们没有注入梦想,没有注入希望,工作只是谋生的工具,那么自然再多压力面前,也都不会觉得疲惫,就是因为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在事业上有着憧憬与期许,有着拼搏精神,所以才有“痛并快乐着”的辛苦和欣慰……通过我们不断地反思我们的评价制度,不断改进评价内容,教师按部就班的工作常态也在评价制度下逐渐养成。老师的专业能力稳固上升,也在活跃、积极的评价形式中,感受着快乐与成长。

猜你喜欢

基本功教案常规
在“基本功”上下笨功夫
常规之外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破常规 获巧解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平面向量的基本功,你掌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