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觉”谈

2020-10-26于溟慧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风火轮通感触觉

于溟慧

亲爱的小星星,我们中高年级的作文要想写具体、写出细节,就少不了五官的参与,写出“五觉”,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这些都是来自外部感官世界能够感知到的。我们都知道写作文还有“内心世界”的参与,我们把这个心里的感觉称为“心觉”吧。这一期于老师就跟大家谈一谈“六觉”在作文当中的运用。

把“感觉”放大

一篇文章,让我们感受最深的细节或片段往往是感觉被放大的描写。读朱自清的《背影》,父亲爬上月台的背影是一段视觉描写。全用白描,毫无藻饰,清淡质朴,却真切动人,平淡中见神奇,感动了无数读者。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把感觉放大,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写“细”,一种是加入“联想”。《背影》片段就属于第一种,把视觉写细了。

P9《躲了比不躲更难受》中的片段:

这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听到奶奶哭,那哭声就像冰凉的雨一样淋透了我的心……

天已黑尽,我来到前屋,所见到的情景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哥哥被淋湿啦,奶奶瘫坐在地上,公路上到处是打着伞的人,到处是手电筒的光,到处飘着我的名字……奶奶看见了我,激动地喊:“芳芳!芳芳!来,到这儿来!你到底去哪儿了呀……”这声音就如根根竹条一般抽打着我,抽得我心里生疼。

这段话中写奶奶的哭声和嘶喊声是听觉描写,对声音进行了联想——“像冰凉的雨一样淋透了我的心”“如根根竹条一般抽打着我”;“我”看到的场景是视觉描写,哥哥、奶奶、打伞的人、手电筒的光,一下子渲染出因为我的“失踪”而造成亲人的悲痛和大家寻找的迫切。

细致地观察,带来丰富的素材;细腻地描写,带来精彩的呈现。《让大公鸡听话》中对大公鸡外表的描写,就是一段细腻的视觉描写。

一身光滑、闪亮的羽毛,有红色的、白色的、紫色的,还有黑色的,特别是尾巴上的那几根羽毛,高高耸起又自然垂下。黑珍珠一样的眼睛,尖利的嘴,耳朵下面还有两片红得发紫的肉,但是这美丽的外表依然遮掩不住它那凶恶的面孔。

《盼》一文写得非常精彩,其中多处感觉描写,把“口渴”写得让人感同身受。

只好把仅剩的唾沫一个劲儿地往嗓子眼儿里咽,但喉咙里却如火烧一般,麻辣辣的疼,仿佛正被千万根细小的针扎着。——触觉描写加联想

“嘀嗒,嘀嗒……”钟表平静的响声无法平定我烦乱、急切的心绪。“这钟怎么这么慢呀?是不是坏了?”我又望望书房里的钟,它似乎听到了我的自言自语,似乎又没听到;它似乎在那一瞬间顿了一下,又似乎没有,继续重复着空洞缓慢、枯燥平淡的“嘀嗒”声。——心觉描写细腻

侧耳倾听着厨房里烧水时“咕噜咕嘟”的声音,我仿佛看到那透明清澈的水正欢腾着,仿佛看到水在我大火肆虐的喉咙里舞蹈。——听觉描写加联想

一杯水全喝完,我才感觉到一股清流顺着四肢百骸流动,从肚子里一直蔓延到皮膚,说不出的畅快。干裂的嘴唇似乎也在飞速地愈合,血液流动的速度仿佛正在加快,携着水分滋养干燥的皮肤。多舒服呀!——触觉描写细腻

让“六觉”贯通

“六觉”在文中的呈现一般“把感觉直接表述”的描写居多。有些高手会把“六觉”贯通,实现无缝切换,就是“通感”。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心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通感”的妙用非常丰富,也带给我们诸多经典美文。如《荷塘月色》中的片段,由嗅觉到听觉的迁移,突出月下的荷塘与荷塘上月色的优雅、朦胧之美。启发读者进行更加深远的想象,呈现出幽深的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应。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先生的《歌声》,运用通感这一艺术手法,把歌声这种听觉形象与触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感觉交叠在一起,将无形之物转化成我们能够摸得到、看得到、闻得到的物象,画出一幅美不胜收的江南微雨图,韵味十足,令人心驰神往。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本期杂志中《呼噜神曲》的声音描写(即听觉描写)展开了丰富的分层次的联想,实现了听觉到视觉的迁移,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仿佛“声”临其境,读来也是妙趣横生。

“呼,呼,呼……”起初,声音微弱,好像鬼鬼祟祟的小偷在踮着脚尖走路,轻轻的,不仔细辨别,几乎分不清是喘息声还是呼噜声。

“呼!呼!呼!”紧接着,震耳欲聋的呼噜声骤然而至,瞬间划破了夜空的宁静。那声音一声高过一声,似海浪猛烈地拍打着堤岸,像奔跑的骏马仰天发出长长的嘶鸣,两公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呼、呼、呼……”不一会儿,呼噜声变得短促而急切起来。那声音好像飞速旋转的风火轮,永不停歇;又像从山顶滚落的石头,越滚越快。突然,声音戛然而止,刹那间静寂下来,好像风火轮停止了转动,又像石头滚落进万丈深渊。半分钟后,呼噜声又艰难地返回来了,好像增加了摩擦力的风火轮开始吃力地转动,又像滚落的石头慢慢地逆向返回。

运用“通感”其实一点儿也不难,两种方法:一是动词+转换;二是好像+转换。《呼噜神曲》基本是第二种方法,文中大量“好像”“像”“似”这类标志性词语之前是听觉,之后是视觉,顺利实现了移觉。下面三个例句运用的第一种方法: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动词“流”之前是视觉,之后是嗅觉。

娇滴滴的话语,腻得我想吐——动词“腻”之前是听觉,之后是味觉。

老李的黑脸,烘热了我的心——词语“烘”之前是视觉,之后是触觉。

“六觉”的体验与描写是作文的根本核心,视觉的细腻,听觉的联想,嗅觉的呼吸,味觉的品咂,触觉的感知,心觉的体会。学会把“感觉”放大,就会有具体的细节;学会让“六觉”贯通,就会有诗意的虚实。亲爱的小星星,你的作文有几觉?

猜你喜欢

风火轮通感触觉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风火轮比赛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陆战队踏上“风火轮”
“哪吒”踩着国产动画的“风火轮”
食的触觉
通感:一扇让诗人不老实的门(外一则)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