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词中的“华灯”意象研究

2020-10-26刘新蕾

戏剧之家 2020年27期
关键词:华灯宋词意象

刘新蕾

【摘 要】“华灯”是宋词中较为常见的意象。早期先民对太阳和火的崇拜,赋予了它吉祥、欢乐的意义,并常用于对良辰佳节的刻画中。宋词本身的文本特征,使“华灯”成为女性化、雅致化的美人符号。华灯也见证了繁华对比之下个人的孤寂,并作为节令的典型意象成为遗民词人抒发故国之思的宣泄点,因此“华灯”的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叠加的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意象。

【关键词】宋词;华灯;意象;故国之思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7-0196-03

灯,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工具,其形象贯穿古今,源远流长。作为一种既具有使用功能又具有审美功能的事物,灯的华光映照着文学作品的书写,也成了文学作品的书写。《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后朱熹引徐铉语曰:“锭中置烛,故谓之镫。华谓其刻饰华好或为禽兽之形也。”可得,“灯”在早期被称作“镫”,并以“华镫”之意象最早见于《楚辞》。据记载最早关于“灯”的文学作品为汉代刘歆的《灯赋》,赋中以灯言志,使灯从日常生活转向文学层面。笔者所查文献中最早出现“灯”字的为《汉书·刘向传》:“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一句。且西汉焦赣《易林·随之大有》有:“华灯百枝,消衰暗微。”可见在汉代,“灯”开始替代“镫”作为审美意象存在。其后,灯意象的使用逐渐稳定,并被广泛地运用于诗词中。

灯意象在使用中被赋予更加多元化的形象,如孤灯、寒灯、青灯等等,而“华灯”作为灯意象的滥觞,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更为频繁。华,即华美。华灯,即华丽灿烂的灯。在早期的形象中,华灯仅仅是作为一种实用工具或者是一种审美的物象而单独存在。盛唐以来,华灯意象的运用不落窠臼,将情感蕴于其上,形成新的书写模式。发展至宋代,多情的宋词和愈加深厚的灯俗文化使华灯意象更加渗透进人的情感生活,特定心态下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凝结成具有独特情感特质的文化特征,构建了不同的审美意境。笔者对《全宋词》及各家补编中共51首含有“华灯”意象的宋词进行分析,试讨论其中寄托的特定情感内涵及其在流变中蕴含的文化因由。

一、良辰佳节的典型象征

傅道彬的《晚唐钟声——中国文学的原型批评》中讲道:“灯是光的凝聚,烛是火的再生,烛与灯具有太阳的光芒,火的燃烧品格。”显然,灯意象在诞生之初,就承载了早期先民对于日神和火神的崇拜。《周礼·春官宗伯第三》中曾言:“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可见古人在尝试与神灵对话的过程中,多以火烧为媒介。这些祭祀活动经年累月,形成了华夏民族特有的节日文化,灯,特别是华灯意象,于其中凝结了人类对于光明和温暖的向往,对于神灵赐福的美好祈求,是日神与火神在时间的流变中逐渐物化和生活化的载体。这些渊源使华灯一出现便展现出了约定性的代表良辰佳节、欢乐美好的文学特征。特别是在宋代,据王栐《燕翼诒谋录》可考,宋代颁令上元张灯时间从三日延长至五日,灯具的样式更加华美,节日气氛也更加浓厚,这无疑对“华灯”的使用起了积极作用。

如柳永《迎新春·嶰管变青律》,“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描绘了汴京城内百姓欢度上元佳节的情形,以华灯为景,十里花灯璀璨非常如仙境一般,彩灯堆叠成山,与月亮的光华一起,倒映在水面中,使水天接为一色。街道上人流攒动,喧嚣中洋溢着欢悦的情绪,并以此景显现出“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这样天下太平,朝廷百姓共欢乐,生活安康富足的景象。以致作者流连忘返,乐在其中。

此外,还有王诜《换遍歌头》、刘一止《望海潮·东郊人报》等词,都是借华灯展现繁华热闹的景象以及多彩的市井风情,意在表现太平盛世下官民同乐的自由气氛,营造出一种盛大的、美好的图景。在这种吉祥如意的画面中,华灯意象的运用渲染了民众欢腾的气氛,也凝结了百姓祈求幸福安康的节日文化底蕴。特别是在丘崈《蝶恋花·送岳明州》中:“遥想明年元夕好。玉人更著华灯照。”作者在送别中,以来年的华灯许下美好的期盼,希望对方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愈来愈好。华灯意象所蕴含的祝福、美好、期盼内涵不言而喻。

除了对民众出游以及太平盛世的歌咏。每逢佳节,君王一般还会颁令赐宴,与群臣同饮,且允许百姓宴饮齐乐。因此,佳节良辰时的宴饮交游场合也经常出现华灯意象的身影。

如徐俯《踏莎行》,徐俯年少风流,初秋时节,邀三两好友,携佳人美妓,设宴把酒言欢。友人相伴,歌舞兴尽,一片快意自得之情。最后“华筵直待华灯照”一句表明作者不为世事所急躁,沉醉于酒酣肝胆之中。也点明了在华筵之前,总是会等着华灯光彩斑斓的照耀才能开始。此时,华灯象征着盛大宴席的开始,迷离的华光更添酒性,带给人世俗宴饮中感性的快乐。

另有数阕宴飲词都有“华灯”的身影:

华灯耀添绮席,笑语烘春。(李光《汉宫春·琼台元夕次太守韵》)

遥想金葵侧处,素月华灯相照,妆影满歌台。(李弥逊《水调歌头·次李伯纪春日韵》)

华灯的皪明金碧。玳筵剧饮杯余湿。(王之望《菩萨蛮·和钱处和上元》)

综上所述,源于人类远古的太阳与火的崇拜祭祀,“华灯”意象在使用中偏向于吉祥、喜庆的积极意义,特别是用于表达佳节、宴饮这种嘉时良辰,对美好、真诚、祝福的场面具有很强的渲染能力,并且在使用时也沾染了节令文化、宴饮文化的内涵。

二、书写美人和情事中的装饰意象

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则有绮筵公子……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大致体现了“词为艳科”的基调。尽管在词的发展初期,词绝不是只写男女私情的艳情之词。但及至晚唐五代之后,大多词作难脱脂粉之气,题材狭窄。张炎《词源》中言:“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意象的内涵随文体的演变而发生变化,“华灯”意象在使用中自然也不例外,并且在词人书写“美人”和“情事”的内容中,还显示出特殊的取向性。

如前文所述,“华灯”在古代的节日,特别是元宵节中扮演着浓墨重彩的一景。作为古代人民尽情欢度之日,平时的制度骤然消解,上下广泛参与其中,女性也被允许外出,因此,这也是男女欢会的好时机。爱情是亘古的文学主题,各种书写佳节情事的篇章也纷至沓来。耳熟能详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以及“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对上元佳节男女幽会互诉深情细致和隐晦的描摹。

“华灯”作为上元节的一种标志,常被放置于灯节情事描写中。如韩淲《采桑子·十四日》,在這里“华灯”直接用来点明作词的时间,乃上元佳节。在这样的时节里去寻觅曾经与情人幽会的踪迹,情深意切,柳梢梅影里女孩被风吹动了鬓发,正在等待相会。在这首词中,“华灯自是年年好”一句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为词人描绘的寻香觅影的情事更添花好月圆的美感。

再如贺铸《摊破木兰花》中一句:“回身昵语不胜娇。犹碍华灯,扇影频摇。”贺铸这首词的本事并非虚构,据肖鹏和王兆鹏《贺铸<青玉案>情事索解》中的考证,这个故事与著名的“凌波不过横塘路”一词中贺铸与“吴女”的交往相重合,都是写贺铸爱而不得的感伤。“华灯”在此处是回忆中的温暖景象,也是稍纵即逝的华光掠影。因此,“华灯”在佳节情事中的特殊性已然显现出来。

“华灯词”有大部分书写艳情不仅仅是由于佳节赋予它的节令特点,还在于其意象本身作为美人符号而被广泛运用。《花间集》以其绮丽的语汇和对艳情美人的精细刻画,充满了香艳的韵味。在后代宋词的书写中,总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和因袭。因此,在词汇的选择上也倾向于精细、美丽的物象,特别是在缠绵悱恻的艳情美人词中。“华灯”作为一种观赏性极强的美丽事物,被纳入美人意象符号中去,构成美人日常起居的环境描写。

比较著名的如欧阳修《武陵春·宝幄华灯相见夜》,此词艳丽奇绝,起句描写室内精致华美的帷幕和灯烛,接着写檀香氤氲,帘幕垂下,翡翠被隐约可见,营造出一种既雅致又暧昧的场景。后一阕写与情郎分别,女子赠予织有同心结的金泥带,希望他能永记此情,早日重逢。再看后者“行云”意象,表明这只是欢场的一场艳遇,妓女似是有情,因匆匆的相遇又离散而伤感。但实际对于客人来说,这只是一场露水情缘。因此客观来看,作者在选取这些意象时,并未融入过多的情感因素,在艳情词的创作中,“华灯”可能仅仅是作为一种装饰性的词语,用以渲染情色的意味。

特别是“华灯”和“帐幔”的组合,作为美人屋内的装饰物而出现,“帐幔”直接制造了一个封闭的环境,形成了一种私密性的暧昧空间。而“华灯”此时便是给这个空间以少许光亮,透过帘帐而呈现的灯光给人朦胧的美感。这个空间能隔绝外界的窥探,但却隔绝不了华灯的映射。就像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样,似是而非,似有而无,引出无限的遐想。这种意象之间的相互叠加促成了别样的风味,非常符合文人在写艳情词时的审美心态。因此这种组合时常出现在描写美人、艳情的时候,都出现了“华灯”和“帐幔”组合的这种意象,可见,“华灯”已经幻化成一种符号,融入词作者的书写中,组成一种特殊的程式,一旦作者书写此类题材,这种程式就会被想起。但同样的,被标配了的意象会使词人在创作中赋予的情感冷却,笔者认为“华灯”是作为装饰性的词语而出现在宋代艳情词中,这种运用情思甚巧,但情感不足。

三、繁华之下的虚无和落寞

意象在时间的流变中被赋予新的生命。虽然华灯意象曾经被约定性地定义为祥瑞欢乐的代表,但在人生起伏和山河动荡之下,华灯意象隐约中还蕴藏了失意文人在繁华之下对个人寂寞的无处消遣,对生命即将倾覆和消散的怅惘。

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这是一首闺怨词,上阕描写一幅花随风吹拂飘落,柳树枝丫参差,重重笼于烟雾之中,柳絮飘散的暮春景象。直言是因为酒意和春愁使得病中的自己如此怅惘。但后一阕“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一句却点明了这种惆怅是离人渐远,独守空闺的寂寞。华灯下通常皆是成双成对,此词中华灯下只有“空相向”,喜庆的意象在冷清的环境中的突兀感更激发了强烈的对比,浓重的孤独和寂寞向人袭来。这时的华灯是空幻的,无人相伴,只有华灯见证了这场个人命运的悲伤。

辛弃疾《好事近·元夕立春》一词的首句写春回大地,展现元夕景物。但随后便讲自己现在年事已高,无职无业,欣赏华灯美景的兴致也已然淡漠。只是偏爱村前一树梅花,像自己一样孤独傲岸。作者在饱经风霜之后,对于华灯意象的态度也有变化。华灯在此时不再是精致美好的事物,而是平淡的、如作者的青春一样容易消散的事物,被赋予了淡淡的身世之感。虽然唐诗中就借华灯表示离愁别绪,但是大唐盛世,大多数的怅惘和迷茫都是个人经历的坎坷和离散。但宋朝经历南渡之劫,这在宋代文人的心中蒙上了浓厚的黑纱,如果华灯易散,那么散的不仅仅是个人的青春和生命,还是整个国家的命运。

以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为例,刘辰翁在词前有自序:“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永遇乐·落日熔金》是李清照晚年伤今追昔之作,对比描写了北宋和南宋都城元宵节的景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悲伤之情。刘辰翁一直以遗民自居,此词有感于《永遇乐》,所抒情感也大致相似。“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一句实则最令人痛心。作者对于元宵佳节态度的转变是从没有心情与人携手去看华灯表现出来的,不同于辛弃疾和孟郊,作者心境的变化不仅仅是因为自身之事,而是在于整个国家的兴亡。这是一种无可奈何,无处消遣的悲痛。这种悲痛随着本应阖家欢乐、共赏华灯的佳节的来临而更加强烈。特别是看到华灯依旧,但已经“满城似愁风雨”,词人的故国情思达到了顶点,华灯就是情绪的一个表达和宣泄的出口。亡国的挽歌凄切,山河破碎,是盛大的华光落幕,对于词人来说,就像太阳落入西山,再多的灯火也难点亮心中的光明。

另有《鹧鸪天·上元词》等词作也抒发了同样的情感,不再赘述。从上述词作可见,实际上遗民情结集中爆发在元宵词中,只不过作为元宵节最具典型性的代表,起兴的媒介,华灯便也承载了这样深沉的哀思和无奈。值得探究的是,若写铜驼荆棘之感,似乎“孤灯”“离灯”之类的意象更能表达作者的心情。但在搜集的材料中,这样直接的情感表达却并不为词作者所青睐。一方面是因为节令因素,华灯更能表示作者追忆往事的怅然,另一方面,大概在词作者的潜意识中对曾经繁盛过、美好过的家国尚存一丝期望,不愿让国家坠入永恒的黑暗中去。华灯更能代表一种盛世的消沉,是得到过又失去的茫然和哀伤。

华灯意象在唐诗中逐渐成形,但宋词赋予了它更加多元化的情感和内涵。《全唐诗》中使用“华灯”意象的诗句仅有16条。内容以宫廷、宴会和个人离情别绪为主。虽然唐诗中的华灯在绝大部分的作品中也攜带祥瑞欢乐之意,但和元宵节此类的节令并无关联,华灯意象多出现于宫廷和达官贵人的酒席之上。这时的华灯高高在上,并不能融入平民百姓的欢乐,只是代表高官贵胄的荣华,是宋代浓厚的节令文化沃土滋养了华灯意象的生发。在宋代,达官贵族甚至是统治者都亲自参与进节日的狂欢之中,阶级的界限被打破,因此华灯也被拉进市井的喧闹和民俗之中,这种融入是阶级在特定氛围下的碰撞与试探。此外,宋词本身的特质规定了其对于华丽、精致的意象的倾向性,这种符合审美的物象被更多纳入词作便不足为奇。在个人的离情别绪的书写上,宋词延续了唐诗中的精神特质和写作方法,但破碎的城池赋予了词人更加动荡的心灵,这是盛唐的华灯意象内涵中所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南渡给遗民带来了心灵上的灾难,但也给华灯意象创造了新的契机。

华灯代表着良辰佳节的开始,这赋予了它对人生美好祈盼的节令文化特色,也沾染了及时行乐、尽兴而归的欢乐因素,同时也体现了宋人希望美好年华永驻的生命意识。而当华灯作为和艳情词相关的符号出现时,情感因素就变得薄弱,物象本身华美精致的意义显现出来,并且有女性化的倾向。物极必反,繁盛之下,个人命运不可控的怅惘和遗民情结也借此意象得到宣泄的出口。混杂而多重的因素使华灯意象拥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家国情怀的沉重,为华灯意象增添了厚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M].蒋廷锡,校订.北京:中华书局,1985.

[2]金启华.唐宋词集序跋汇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3]朱德才.增订注释全宋词[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4]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9.

[5]王兆鹏.唐宋词汇评[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6]傅道彬.晚唐钟声——中国文化的原型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马兴荣.全宋词评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

[8]肖鹏,王兆鹏,贺铸<青玉案>情事索解——回归现场与细读文本之五[J].江海学刊,2018,(05):217-228.

猜你喜欢

华灯宋词意象
宋词里的中秋月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华灯上的变迁
华灯盛放话流年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每当华灯初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