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流浪地球》和《星际穿越》浅析中西方价值观的异同

2020-10-26王新宇

戏剧之家 2020年27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个人主义

王新宇

【摘 要】《流浪地球》和《星际穿越》都是优秀的科幻电影。由于二者故事背景极为相似,而且又都是科幻巨制,因而不免会被人拿来比较。两部电影里透露出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本文抛开其他因素,单从电影情节角度出发,分析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价值观;家庭观;个人主义;政治观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7-0174-02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一经上映就引起了中外影迷的热烈讨论。人们普遍认为,这部电影的出现标志着正宗中国科幻电影的诞生。笔者认为,它是一种全新类型的科幻电影,表现出了与传统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不同特点,产生这些不同特点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星际穿越》作为一部典型的好莱坞科幻电影,在电影情节中无不体现着西方的价值观念,这与《流浪地球》中体现出的中式价值观念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

从内容上来讲,无论是《流浪地球》还是《星际穿越》,讲述的都是地球末日来临,人类自救的故事。但在两部电影中,人类计划应对危机所采取的对策是截然不同的,最终的结局也不相同。在这当中可以明显看出中西方价值观的不同。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几点对《流浪地球》和《星际穿越》里中西方价值观的异同进行阐述。

一、中西方價值观中生存观的差异

所谓生存,在电影中展现出的即是抉择问题。人类在面对不可避免的末日来临时,也就是命运抉择的时候,选择有两种:一种是孤注一掷,全人类共存亡;另一种是牺牲大部分的人类,保存人种,让种族得以延续。

诚然,这两种选择无所谓对错,人做出选择时,总会考虑到结果和风险,会有保守和激进的对立,是赌博式冒险和牺牲式保全的相较。人总说要舍得,懂得放弃,但是真正面临抉择的时候却往往无所适从,尤其是两个本不该割舍的东西。就像这种灾难片体现出的命题,是选择保存人种还是选择人类,是选择可能性还是期待希望。放弃人类,那就意味着大部分人的必死无疑,那无异于谋杀;赌上人类的全部,又意味着人类这个种族极有可能会毁灭。

同时作为决策者,总是以保全人种为根本目的,因为有人种就意味着人类还有希望,意味着人类还有存在的可能。然而作为普通人,谁愿意成为那个被抛弃、被牺牲的那个呢?人总有求生的本能,个人的视死如归不代表人性可以发展到为群体自我牺牲的程度,而且我想这样的程度定是极端可怕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本意是修身,现在常被误解为替自己着想,但不管是哪方面都是肯定自我的存在,要是人连自己都不爱惜,那定是灭绝人性的。比如二战时令人闻风丧胆的神风特工队,一个个青年笑着赴死,以死为荣,可见军国主义思想对人的思想的毒害,把人性都毁灭了。所以正常的人性都是畏死的,一定会有自私的成分,可以说人不畏死,天诛地灭。

二、中西方价值观中家庭观的异同

首先是相似点,两部影片中都有家庭和爱的主题。男主的动力分别是对儿子的爱和对女儿的爱,如果说究竟是什么拯救了世界,可以说是爱。但是爱真的那么无私,那么伟大吗?也得辩证地看。我们总说大爱无疆,但是细想爱又是具体的,人不会凭空去爱一个东西,一定得有某段经历,有某段感情,才能形成特定的爱,对于这个特定的对象,爱可以无限大。

其次,中西方的家庭观念具有极大的差异。中国以家族为本位,家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生活的宇宙,是一个生活的港湾,具有至高无上的凝聚力。西方亲人间界限划分明确,往往自己独立生活。而两部电影均是末世危机背景,笔者认为家庭观可以放大为“家园观”。

在两部电影中,人类应对危机所采取的对策是不相同的。《星际穿越》中老教授为应对危机做出了两种方案,一是通过计算地心引力和黑洞数据使整个人类实现大迁徙。二是抛弃大部分地球人,让宇航员们带一些人类的受精卵到新的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上开始新的繁衍生息。而在《流浪地球》中,人类则分成了“飞船派”和“地球派”,飞船派主张放弃地球,让人类通过乘坐飞船逃离灭世灾难,而地球派则认为飞船太小无法形成稳定的生态循环系统,只有让整个地球“流浪”才能让人类得以延续。对策的不同也导致了结局的不同,《星际穿越》和《流浪地球》都算是开放式的结局,在《星际穿越》中男主成功地传递了黑洞的数据,让人类逃离了地球生活在了宇宙空间站中,而男主也要继续启程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三号星球;《流浪地球》的结局则是人类成功地让地球逃离,在太阳的氦闪中地球得以继续存在,而流浪的旅程还要继续几千年,能否找到新的恒星也成了未知的。

作为科幻电影迷,笔者看过不少科幻电影,在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叙述中,通常会讲述地球遭到破坏,人类需要逃离地球另寻家园。由于西方的家庭观(家园观)是崇尚独立自由的,他们缺乏一种对故土的热爱或是乡愁,他们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周围的环境。同时在不断追寻新家园的背后也不难看出,殖民文化和向外扩张亦是西方世界的文化传统。而中国人对于家园故土和亲情更为眷念,国是放大的家,地球则是更大的家,因此在《流浪地球》中,当地球这个家园面临毁灭之时,人类没有想到离它而去,而是竭尽全力保护它、拯救它。

三、中西方价值观中科技观的差异

两部电影的背景都是在科技发达的未来世界里,但是仍存在诸多科技问题。《流浪地球》中是面对危机耗尽地球所有的资源,地球重回冰河世纪;《星际穿越》中是沙尘暴和枯萎病,能种粮食的越来越少。无论哪种,科技的发展要消耗大量资源,待到资源耗尽时则势必会引发灾难,此时又得靠科技来解决,这就像是个死亡循环,关键在于找到制衡点。科技不能无节制地发展,科技和资源的消耗一定要平衡,科技应该用来避免灾难,而不是在灾难面前耍耍手段。这让我想到几次工业革命带来的问题,科技的跃进要用几十甚至几百年的问题为代价,那如果有朝一日问题达到解决不了的程度怎么办?所以科技是可怕的,科技的发展一定要限速限量,否则也是唱灾难。

四、中西方价值观中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

(一)美式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信个人的存在、发展和自由被视为最重要的核心价值。个人主义当今似乎成了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标准配置,在《星际穿越》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影片中,去外太空寻找宜居星球的探险小组由四人组成,但每次都是靠着男主的聪明才智和努力才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最后男主进入黑洞,通过五维空间将黑洞的引力数据传递给地球上的人类,而地球上的人类据此解开引力方程。可以说是男主凭借一己之力拯救了全人类。《星际穿越》同样也体现了旧殖民主义,在太空中,垂死的地球也不是新的科幻电影概念。但大多数时候,解决办法是“寻找新的殖民地”,或者“拯救地球,让生命恢复正常”。

(二)中式集体主义

古代中国社会的三大基本结构即高度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绝对君主制和宗法制,从本质上和个人主义是水火不容的,形成群体本位的集体主义。当今,集体主义在中国仍然是主流价值观,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主张个人服从集体,崇尚“大公无私”等。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方面,人们被要求做到“克己守道”“与集体或领导保持一致”。在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上,强调个人是为家庭而生存的,个人的生死荣辱和家庭息息相关。流浪地球的设定是,人类已经拯救不了太阳了,同时,也没有任何太空飞船可以带走70亿人,所以要移动整个星球,去寻找一个新的“太阳系”。随着电影的发展,我们会看到我们的星球已经从一个充满生机的美丽蓝色星球变成了一大块被冰雪覆盖的“石头”。城市被摧毁,地球的一半处于永夜之中……这不是地球,不是我们过去的那个家了,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它仍然是我们的家,它仍然值得保护。这也就是笔者认为的中国文化和美國文化的根本区别。中国文化是关于你的根,我们热爱我们的土地和祖先;而美国文化,作为一种移民文化,是关于四处旅行、探索最后的边界、去旅行看新的世界和认识新的人。

在笔者看来,一切都是集体的努力,每个人都是英雄,每个人都尽了自己的一份力,每个人都在努力。在关键时刻,每个人都做了不同寻常的事情,而不是一个孤胆英雄,这些东西将电影情节导向了最后的“英雄时刻”。

五、中西方价值观、伦理观的思考

流浪地球中的儿子和星际穿越中的女儿都对远去的爸爸有怨恨、也有爱,但最终都归于平淡,为什么?因为时间,时间可以磨平一切棱角,也让很多感情趋于平淡,也许这也是生活的模样。也正是这个时间,星际穿越中父亲的一小时相当于女儿的七年,父亲中年时离开,女儿只有十岁,待到父亲归来时,仍是中年的模样,而女儿已是迟暮之年,这该是怎样无法表达的情境。都说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一种悲哀,但这里的黑发人送白发人,有了时间的反差,不是种更深层次的悲哀吗?男主几分钟的历险后看到儿女亲人的数十年,结果的呈现、结果的重叠,前面的果成为后面的因,后面的因再导致后面的果,喜悦、悲哀反复交织,该是怎样令人崩溃。

六、中西方价值观中政治观的差异

电影作为政治形态的产物,自然地表达了一种政治立场。

在好莱坞电影中,美国人不仅是英雄,还是领袖。他们是带头冲锋的人是人生赢家。你偶尔会看到其他国家,但他们大都是追随者,当美国那样做时,其他国家就跟着做了。美国非常认真地对待自己作为“自由世界领袖”的地位。在《星际穿越》中,美国宇航局成了人类危亡的关键,男主通过“机械降神”拯救了全人类。尽管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明,但还是可以映射出其政治观念,那就是“美国人始终是拯救世界的英雄”。

而在《流浪地球》中,世界各国人民团结一致,为全人类的未来而奋斗,这与中国的全球合作发展观是一致的。特别是中国航天员与俄罗斯航天员之间的钢铁般的友谊,也反映了中俄两国的友好政治关系。

参考文献:

[1]荣蕾.中西方价值观的对比——读<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J].大众文艺,2015,(17):43-44.

[2]蔡静.浅析中西价值观差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6(04):46-47+50.

[3]张志豪,程殿梅.从<钢铁侠>看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特点及其流变[J].黑河学刊,2018,(06):57-58.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个人主义
《流浪地球》票房升至中国影史第二
现实照进《流浪地球》了吗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反对个人主义做合格共产党员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个人主义能不能一分为二?